对比,让阅读预测贴地飞行

2020-07-04 12:32康鹏
江西教育C 2020年6期
关键词:辨析老屋预测

康鹏

所谓“边读边预测”,就是学生要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依托已经获悉的文本信息,及时激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对文本故事的发展趋势、人物的结局命运进行推测的思维过程。由于阅读策略是统编版教材的创举,各种研讨课层出不穷,但笔者以为真正的预测教学应该着力于学生多角度的对比,将预测向深度推进。

一、对比答案,鼓励多元化预测

对于学生来说,一边阅读一边预测,在读中猜、在猜中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解读中,学生迸发出来的金点子和好创意非常丰富,这就给预测指导带来了鲜活的动态性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聆听中对比,辨析谁的方法和点子最有创意,触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带着预测的阅读更有收获。

以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在老屋每次说“现在到了我该倒下的时候了”这句话时,都会有不同的动物出现请求老屋帮忙。在老屋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了蜘蛛之后,情节还会怎样发展呢?还会有哪些动物来请求老屋帮忙呢?很多学生都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认为这些动物都是在森林中较为常见的,所以下面出现的动物也应该如是。教师将学生不同的猜测逐一呈现出来,方便学生检索信息,并及时点拨与引领,看看哪一位学生的想法最具新意,也最具鲜明的特点,组织学生在研讨、交流以及探讨的过程中阐明自己的理由。这样辨析和对比的过程,让学生为自身的实践参与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对比证据,鼓励合理化预测

预测与想象一样,教师一直都鼓励学生要大胆而丰富地预测。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我们将大胆而丰富作为想象和猜测的唯一标准,就会让学生的预测剑走偏锋。因此,教师要在学生预测之后,关注文本信息中的关键信号,并找准文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认知经验之间的联系,使之成为学生准确而合理预测的依据。

比如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时,学生们提出了更加多维的预测,其中的一些难免相对随意。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在班级中成立预测监察人员,鼓励他们一方面聆聽别人的猜测,另一方面及时监控同学预测的情况,对同学提出的猜测进行及时追问。比如,关于胡萝卜的长胡子,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做小猫的钓鱼线,也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做小兔子毛笔上的毛。这两个答案都显得非常有创意,但究竟哪一个更好呢?此时的评判应该依托于课文或者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内容,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的思维形成了这样的认知。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多干预,而是让学生对猜测的依据进行了对比,真正意识到每一个看似天马行空的答案背后,其实都蕴藏着认知思考的依据,就是要让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体悟和辨析,从而习得借助依据进行合理、大胆预测的能力。

三、对比结果,感知差异性预测

每篇文章的结尾不仅是故事最终的归属,更是故事的升华环节。一个精彩的结尾往往能给人以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阅读效果。由于每个学生对故事的解读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在后续的猜测视角和结果也应该是完全不同的。当所有学生都完成了自己猜测之后,教师就可以相机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感受猜测结果的差异性。而这些差异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就有鲜活的学习价值。

以《不会叫的狗》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结果进行猜测,就呈现了很多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都反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教师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对不同猜测的合理性和精准度进行对比和打分:“首先,与自己对比,同学们猜测的结果与自己的猜测有着怎样的不同?你觉得产生这种不同的根源是什么?其次,与课文对比,教材中为我们呈现了三个完全不同的结局,其他同学猜测的结果与课文中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最后,你认为哪一种结局是最好的?说说自己的理由。”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打破“必定是教材中最好”的思维定式,使他们能够真正从故事发展的视角以及课文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信息进行对比考量,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认知过程中进行辨析,让学生在对比之中深化认知。

预测不应该完全让学生肆无忌惮地猜测,而需要让他们在形成多维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和辨析,让学生的预测能力形成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

猜你喜欢
辨析老屋预测
无可预测
老屋回忆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老屋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