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

2020-07-04 12:32刘建文吴秀华
江西教育C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基础教育信息技术

刘建文 吴秀华

摘要: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中小学生数学课程整合是时代的需要,是大势所趋。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紧迫性,主动学习新信息技术并积累自身信息素养。本文主要探究信息技術与中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硬性条件、有机整合后产生的作用,以及整合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潜在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  数学  课程整合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中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学生思维的具象性和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数学学科变成形象又有吸引力的学科。而信息技术便可以打造出这样一座桥梁。

一、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硬性条件

2019年3月26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邀请专家学者、知名网络作家等走进“团团直播间”,围绕“互联网空间中的未成年人”主题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并公布了《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报告》的城乡分布比例来看,城镇未成年人上网比例达到95.1%,农村未成年人上网比例达到89.7%。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在国家的持续关注下得到了改善,互联网为农村学校输送了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城乡未成年人的上网比例差距也在逐年缩小。从《报告》的各学历段来看,小学的上网比例已经达到89. 5%。这些数据表明,中小学生几乎都使用过网络设备,对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认知度。而且如今农村中小学与城镇中小学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改善也在持续进行中。这提供了广大师生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硬性前提条件。

二、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

有一大部分学生在数学课上,会感觉学习过程无聊乏味,且知识晦涩难懂,故而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三心二意。其主要原因还是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脱离了实际生活。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和有意义的,应该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学会在自身周围寻找和数学相关的物品,以此激发其求知欲,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通过将多媒体图、文、声、像俱备的优点与数学课程有机整合,能够很有效地让学生认知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重新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年、月、日”一课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PPT,利用多媒体设备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高清视频,结束后请学生表达看完视频的感受和理解,最后总结学生的见解并告诉学生:“科学家把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天,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便为一月。”宏大壮阔的视频所阐释的宇宙科学必会引起学生最原始的好奇心,并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加大教学密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授课通常需要在黑板上写一大堆的板书,借助的工具仅有小黑板和卡片纸,这不仅降低了教师的上课效率,还耽误了学生的学习进度。这些问题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便能迎刃而解。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教学主要内容、疑难点、课后习题、作业等统统放入一个课件中,还能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适当地完善和扩充新知识,授课时直接用教室计算机打开课件便可进行教学,比之于传统教学节省下了更多的时间用于讲解新知识点,加大了信息的传递量,也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时间。事实告诉我们,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选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效果,既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指导学习方法,开拓学生思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或是单纯地背公式套用格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这些理论的产生过程,并从中获得更可贵的启发。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也曾督促教师,“不教死知识,而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最重要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够将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动态化、情景化、具象化,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形成明晰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实际生活中难以做到的化圆为方,在PowerPoint程序中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后再插入动画将其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圆是如何转化成长方形的。这样的指导体验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由具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把握。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将信息技术的优势与课程相融合,真正做到高效课堂。

三、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时应注意的问题

当前还有部分农村地区的相关信息技术基础设备不够完备,还存在许多教师资源不足现象,我们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在进行课件设计时应以学生为出发点,防止与学生知识体系脱节问题;教师操作计算机能力问题也是信息技术和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机整合的障碍之一,因此需要加强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

在信息技术不断融合下的中小学数学课程,尽管较之于传统教学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但也应重视它可能存在的隐患。从信息技术和中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呈现上来看,应注意计算机的快速成像特点,可能导致学生思维跟不上而造成课堂学习脱节;基于交流方式,整合中小学数学和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信息技术的快捷便利性,可能导致师生过分依赖计算机和多媒体而忽视自身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明确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两者有机交融才能相得益彰。

总而言之,在当今信息化的浪潮中,教师应与时俱进,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主动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积累信息资源,把信息技术中的学习资源、教学方法、授课内容、诠释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将其呈现在一个时空平台上,积极探索构建新型的讲授模式,力求做到将晦涩且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象生动而具有吸引力,达到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其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独特优势,充分调动起学生认知力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并真正喜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李素琴.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8):58.

[2]孙明符,刘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若干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5(01):18-21.

[3]李明德.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原则与途径[J].中小学电教,2005(08):23-24.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教体局)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基础教育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