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诉求、特征与路径

2020-07-04 12:37胡英芹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双高计划高等职业教育

胡英芹

摘 要 “双高计划”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推出的重大举措,其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国际环境背景下,彰显出新时代特征,表现为以实现人才培养高质量为目标、以办学定位高标准为重心、以专业群高水平建设为关键。为了回应教育功能的转变、国际环境的驱动和人才培养的需求等诉求,高职院校应采取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双元”育人、坚持开放办学及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有效路径。

关键词 双高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诉求;特征;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14-0011-04

“双高计划”是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之后,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所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2006年,我国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旨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该文件明确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其目的是为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1]。“双高计划”的实施,立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基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实际与现实诉求,扎根中国大地,形成中国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模式,向世界展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一、“双高计划”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含义

(一)“双高计划”的含义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区域发展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必然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重任。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功能定位和价值引领随着不同历史时期也悄然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耦合与博弈相交融的动态过程。无论是“示范校计划”还是“双高计划”,都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下,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所提出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顺应国家发展政策性导向的回应。“双高计划”的本质是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一批办学规格达到国际标准、专业群建设达到国际水平的高职院校,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着院校的办学性质与发展方向,“双高计划”建设中就高度重视专业群建设。专业群的建设有助于专业与专业之间联合与互动,促进大专业领域的建设,优化专业结构生态调整。专业群建设有机统一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衔接,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了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因此,高职院校的“双高计划”建设与本科院校的“双一流”建设共同成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强大“引擎”。

(二)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含义

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外延式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进行的一种战略选择,是内涵与外延的结合,通过量的积累最后到达质的飞跃。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其内涵也有所不同。从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看出,上世纪50年代,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90年代末明确提出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21世纪,面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多样化人才的重任;“双高计划”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从政策变迁的视角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地位确立、规模扩张、内涵发展到目前的做优做强四个阶段[2],不同阶段内涵式发展的意涵与方式也同样发生了改变,不同语境下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意蕴从定位、扩展、效益到质量,其根本属性聚焦于提高教育质量,落足于培养优质人才。在“双高计划”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就是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具有国家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双高计划”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诉求

(一)教育功能的转变

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是在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需求下迅速发展起来的。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通过“三改一补”的政策,立足于当时社会发展状况,开展了多途径办学方式,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这种外部环境的推进下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规模扩张和快速发展[3]。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高等职业院校设立的条件,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基本原则进行了规范,对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师资力量、培养目标及实践实训条件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以适应社会发展,促使高职院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提升办学软实力。

世纪之交,随着经济、社会与教育诸方面的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契机,但也同樣面临着诸多挑战。21世纪,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受制于各因素驱动,在功能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承载着教育内部的本质功能,更多是服务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等教育外部功能的拓展,加快当地产业升级,服务区域经济,提高教育质量,增长社会效益。处于这种功能角色转变背景中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从外生性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挖掘教育自身潜力,形成教育自驱动功能。

(二)国际环境的驱动

为适应经济一体化形势的发展,自20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讲求质量与效益并存,注重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在世界独具特色,专业设置紧跟产业发展,课程设置多元化;日本职业教育产学结合,适应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需求,为各类人员提供了多种升学和就业的机会;美国职业教育拥有完善的教育法规,紧密联系企业界,办学模式多样化;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成熟而规范,互相衔接贯通,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新加坡职业教育始终服务于本国经济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增强人才竞争力。在这种国际发展环境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受内外“双轮”驱动的影响,既要加强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机制等内部要素。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既是我国职业教育适应国际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各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我國高等职业教育倡导通过深厚的学术文化、技术文化和专业文化积淀,将工匠精神、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充分体现教育文化、产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推动技术人才本土化[9]。“双高计划”要求高职院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文化,以文化人,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坚持开放办学,善于吸纳一切先进文化精髓;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坚持营造一流文化,积极吸引留学生来华学习与交流;以项目为抓手,以文化为引领,形成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合力,加强与世界各国开展双边合作,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加大汉语国际教育的工作力度,拓展人文交流领域,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化互鉴。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Z].教职成[2019]5号,2019-04-01.

[2]陈友力.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变迁[J].教育学术月刊,2018(12):12-21.

[3]陈正江.人力资本需求、制度供给与高职教育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9(3):68-76.

[4]曲铁华,王瑞君.4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演进历程与特点[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9(4):96-105.

[5]吴一鸣.“双高计划”推动下高职院校发展的不变与变[J].教育与职业,2019(13):21-27.

[6]吴升刚,郭庆志.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任务[J].现代教育管理,2019(6):101-105.

[7]吴一鸣.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9(18):7-11.

[8]周建松.以“双高计划”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9(9):91-95.

[9]武智,孙兴洋,赵明亮.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对策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4):127-130.

Appe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s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Double-high Plan”

Hu Yingqin

Abstract  The“Double-high Plan”is an major initiative to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ts goal is to establish a batch of word-class and high-lev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pecialty cluster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 and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which embodies in taking the realization of high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s the goal, high standard of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as the core, and high-level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clusters as the key. In response to the demands of education function chang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ctuating and personnel cultivat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optimize the personnel cultivation mode, insist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school-enterprise double-subject education, adhere to open schooling, and cultivate the international personnel.

Key words  Double-high Pla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appeal; characteristics; paths

Author  Hu Yingqin, research associate of Gua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510430)

猜你喜欢
内涵式发展双高计划高等职业教育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