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背景下习作知识怎么教

2020-07-04 03:32袁正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7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

袁正艳

[摘 要]统编教材背景下的习作知识教学强调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教师要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前后衔接、关注过程、协作探究等途径,引领学生学以致用,自主建构,完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习作知识;怎么教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1-0010-01

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能硬性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根据习作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顺势而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习作知识与习作内容的有机融合,提升习作教学质量。

一、前后衔接,学以致用

对于习作知识来说,在运用中学习可以使学生不再停留在对知识符号、知识概念的简单理解与认识上。在运用中,一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将会变成有用的知识,从而实现习作知识学习与运用的相互交融。

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为例,这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我想对您说》,要求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把自己的看法与感受表达出来。除此之外,教材中还要求学生能够以信的形式让父母感受到自己的爱,理解自己的看法,接纳自己的建议。这次习作训练涉及的知识有书信的格式、恰当的语言、抒情的方式等。单从本单元课文内容来看,与习作知识的关联不大,但其實这里面隐含着编者的独具匠心。“书信的格式”这个习作知识在四年级时学生已经进行了专门训练,在这里进行运用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习作经验。“抒情的方式”在前面“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学生已经习得,在习作训练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形式出发,开头可以写上“尊敬的爸爸”,结尾写上“此致,敬礼”,也可以以“亲爱的妈妈”开头,以“最最爱你的儿子”这样的形式结尾。在“恰当的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写信的目的出发,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用委婉的语气而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如果想对父母提出某些要求,可以用商量的语气等。这样,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运用,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二、关注过程,自主建构

在习作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习作知识学生都能够一看就懂,一看就会运用的,这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建构。

以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为例,这单元的习作内容为《推荐一部课外书》,要求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涉及的习作知识主要有“推荐文的格式”“分段与突出重点的方法”“阐述观点理由的方法”等。其中,“推荐文的格式”与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的形式类似,而在这个单元中,教材特意向学生介绍了推荐读物可以从“书名、作者、出版社等方面”进行说明的方法。在“分段与突出重点的方法”这个习作知识的学习上,编者特意从内容、语言、情节、人物和思想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提示,这些习作知识都是共性的知识,是静态的知识。要想使其成为学生个体的独立鲜活的知识,还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主架构,如书名、作者等信息的呈现可以让学生自行灵活设定。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表达需要确立重难点,把想要重点表达的内容独立成段,这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根据表达需要灵活阐明理由”的方法有许多,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书的内容、语言、情节等方面来描写,以激起别人迫切想阅读推荐读物的兴趣,这也是成功推荐读物的重要体现。

三、协作探究,完善发展

自主建构是学习习作知识的重要策略,但单靠这些还是难以完成习得习作知识的要求的,这就需要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了。依据习作要求,指导学生在与他人的协作中,矫正、检验、完善与发展自己的知识水平,能使学生的习作知识在运用中实现再生长。

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为例,这单元的习作内容为《我的心爱之物》,习作要求为“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次习作训练涉及的习作知识主要有“选材”和“抒情”,这些习作知识具有隐形的特点,对于“选材”来说,仅仅有情境与建构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之间的协作。教师可以让班里的每个学生都说说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这样的交流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在交流自己的心爱之物的时候,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倾注自己的情感,这就为抒情这一习作知识的落实提供了健康的土壤,能够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习作知识与内容要求,并让学生在具体的习作情境中参与习作知识的建构。这样教学,把习作知识与具体习作内容融于一体,能够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
脱离“拼音”拐杖,突破识字难关
“分角色朗读”的七大策略
用德滋润儿童心灵,用法护佑儿童成长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