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新时代教育督导新篇章

2020-07-04 02:39戴铜
江苏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督导教育改革

戴铜

【关键词】教育督导;教育改革;督导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4-0007-04

2020年2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出台的第一个聚焦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在教育领域的有效落实,彰显了国家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心和勇气。文件直面教育督导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为新时代教育督导事业改革发展及中国特色教育督导制度建设树立了新航标,这必将成为中国教育督导乃至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意见》的颁布,让我们教育督导人倍感振奋,也备受鼓舞。通过学习《意见》,我们也提高了对做好新时期教育督导工作的认识与信心。

一、高屋建瓴,改革发展有方向

《意见》明确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教育督导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督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地方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等问题;着力解决督导定位不够清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督导工作重点不突出,督导方式方法相对比较落后等问题;着力解决督导报告缺乏权威性,督导意见常被“束之高阁”,整改问责不力,没有真正形成震慑作用等问题;着力解决督学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素质参差不齐、专职少兼职多、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水平不高、条件保障不够、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教育督导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顶层设计,督导改革有目标

《意见》作为新时代教育督导工作总的指导和遵循,着眼于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科学制定了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明确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建成全面覆蓋、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并对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工作内容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实施策略,为更好地改善教育管理、优化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工作提供理性的参考和科学的依据。《意见》强调“要按照本意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组织协调,抓好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加强对本意见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充分说明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是硬任务,必须按时完成;做好教育督导各项改革工作也是刚性要求,必须对标落实到位。

三、优化体制,机构设置有参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督导作为国家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保障党的教育方针得到贯彻执行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全面落实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教育督导管理体制是有效实施教育督导重要的前提条件。针对目前督导机构设置不全、不能独立履行职责等问题,《意见》将此作为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着力推动解决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国务院设立教育督导委员会,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国务院领导同志任主任,教育部长和国务院协助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秘书长任副主任”。机构规格之高前所未有,特别是还首次将中组部、中宣部等党的机关纳入教育督导委员会,有效强化党对教育督导工作的领导。同时还特别强调,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各成员要积极参加督导,履行应尽职责。这是教育督导管理体制的“国家模板”。《意见》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比照国家层面的做法,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督导职能,要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机构设置,创新工作机制,充实督导力量,确保教育督导机构能够独立行使职能。这些都为各级地方政府进一步健全和优化教育督导管理体制提供了充分依据和示范样本。

四、完善机制,职能履行有要求

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系,同时又各有侧重。《意见》对三大核心职能的运行逐一明确工作范围、重点和纪律。督政重点是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督导评价地方政府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教育决策部署情况,主要包括办学标准执行、教育投入落实和经费管理、教师编制待遇、教育扶贫和重大教育工程项目实施等情况;督学要引导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点督导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情况,主要包括学校党建、教育教学、师德师风、资源配置、教育收费、安全稳定等情况;评估监测要引导督促学校遵循教育规律聚焦教育教学质量,重点是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监测制度,加强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监测。同时,《意见还对改进教育督导方式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科学履行教育督导职责提供根本的遵循和指导。

五、队伍建设,督学聘管有创新

教育督导队伍是教育督导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督导队伍是有效履行督导职责、提升教育督导质效的关键因素。为此,《意见》将进一步深化督学聘用和管理改革作为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着眼于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对督导提出的新要求,明确提出督学队伍的建设目标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廉洁高效、专兼结合”,从四个方面提出队伍建设的改革举措。

一是配齐配强各级督学。《意见》明确提出了国家督学的基本素质要求是“讲政治、敢担当、懂教育”。在第十一届国家督学聘任工作中,除了聘任200名国家督学外,还聘请20位“总督学顾问”、82位“国家督学顾问”、300位“特约教育督导员”,共同构成国家督学队伍体系,这也是督学队伍的“国家样本”,为各级地方政府督学队伍建设提供参照。

二是创新督学聘用方式。《意见》明确要求结合教育督导职能和当前实际,探索从退休时间不长且身体健康的干部中,聘用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经历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督学,专门从事督政工作;从退休时间不长且身体健康的校长、教师、专家中,聘用一批业务优秀、工作敬业、有多岗位从业经验的督学,专门从事学校督导工作。这种创新之举切实可行,可以有效保证督学队伍的相对稳定。

三是提高督学专业化水平。完善督学培训机制,注重督学专业培训,加强督导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专业能力建设,强化督学实绩考核。

四是严格教育督导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各级政府要建立对本级教育督导机构的监督制度,健全教育督导岗位责任追究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落实督学待遇,为督学提供良好履职环境等,特别明确了各级政府将教育督导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妥善解决教育督导人员尤其是兼职督学因教育督导工作产生的通讯、交通、食宿、劳务等费用,这对强化督学履职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意见》中的这些创新举措,可以有效化解督学队伍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六、强化制度,督导问责有力度

教育督导就是通过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学校依法规范办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教学质量等进行问诊把脉、开方整治。教育督导的结果是对地方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褒奖和问责的主要依据。倡导教育督导“长牙齿”,已经由过去的履职需求上升为国家意志。针对教育督导“牙齿还不够硬”,问责整改力度还不够大等薄弱环节,《意见》以强化制度建设为抓手,明确要严格执行八项制度,在“完善报告、规范反馈、强化整改、健全复查、落实激励、严肃约谈、建立通报、压实问责”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通过整合教育监管力量,建立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审批、处罚、执法的联动机制,强化问责处理。这项问责机制改革,赋予了教育督导结果很强的严肃性、权威性和震慑性,对有效开展教育督导、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意见》描绘了国家教育督导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也筑就了教育督导人的职业梦想。作为一名国家督学,笔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同时也对《意见》能得到全面落实充满期待。为此,提出四点工作建议。

一要加强宣传,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教育督导制度是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意见》是党中央审定印发的重要文献,是国家意志的表達和要求。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意见》的主要内容和核心精神,让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教育行政干部、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及专兼职督导人员,了解和把握《意见》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努力营造尊重督导、理解督导、支持督导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要乘势而上,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作为国家教育督导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期待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能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担当主体责任,主动对标查摆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中央给出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统筹规划和推进本地区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依照国家“模板”建立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规程,明晰相关单位职责,形成统一协调、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着力解决督导机构被弱化、教育督导职能被淡化、教育督导工作被虚化等现实问题,切实化解教育督导工作履职“权不配责”、问责“力不从心”、经费“用不合规”等尴尬矛盾,进一步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督导运行机制,强化教育督导问责监管,按要求配齐、配强、管好督导队伍,切实落实教育督导条件保障,确保《意见》的要求能够落地落实。

三要问题导向,进一步补齐工作短板。教育督导部门是组织实施本地教育督导工作的责任主体,责任重大,更要学习好、落实好《意见》精神。要抓住改革发展机遇,用好“尚方宝剑”,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凭借《意见》的强劲东风,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精细剖析、精准施策、精心落实,要客观分析本地区教育督导的工作质态和短板所在,统筹规划,按要求健全督导机构,理顺管理体制,优化督导机制。要建好督学队伍,按要求下力气解决督学队伍专职少兼职多、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水平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现实问题,注重强化督导人员的实践培训,认真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督导活动。坚持督政为首,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坚持督学为本,促进学校高质量规范发展;坚持评测为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保证。要遵循教育督导规律,创新督导工作方式,将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落细落实,努力提升教育督导效能,在实践中树立教育督导权威,充分运用督导结果,发挥督导“牙齿”威力,更好地优化教育生态,督促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

四要牢记使命,进一步担当履职尽责。督学是各级人民政府及督导机构任命或聘任的、受教育督导机构指派实施教育督导工作的专业人员,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督学,都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使命,我们要认清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刻理解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教育督导工作的目标任务,按照“讲政治、敢担当、懂教育”的要求,认真学习教育法规和教育专业知识,理解把握教育规律,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我们要注重职业道德建设,始终坚持职业操守,自觉服从安排,努力做到依法督导、科学督导,经营好自己的“服务区”,耕耘好自己的“责任田”,严格执行廉政纪律和工作纪律,坚持原则,客观公正,认真履行督查指导职责,为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服务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在教育督导实践中实现自我的职业价值和人生意义。

回望过去,教育督导有力保障了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改善办学条件、缩小教育差距、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定位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意见》的颁布,为做好新时代教育督导工作提供了根本的遵循。我们要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教育督导寄予的厚望,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乘势而为,不断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不断提高教育督导的质量奋力书写新时代教育督导新篇章,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教育督导教育改革
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督导评价三个基本职能的分析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建构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关于“教育督导”之我见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新课改背景下中外教育督导发展探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