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办学:化“挑战”为“机遇”

2020-07-04 02:39胡福如
江苏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设计思维儿童视角资源整合

【摘要】基于“设计思维”,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开辟了一系列一体化办学新举措:换位思考,制定发展目标;理清思路,定位发展需求;突破常规,寻求最佳创意;整合资源,优化实施路径;适度调整,提升发展品质。四年来一体化办学获得了预期成效,实现了资源整合,为形成发展合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设计思维;学校改薄;一体化办学;资源整合;儿童视角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4-0029-03

【作者简介】胡福如,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南京,210044)校长,高级教师。

为了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南京市江北新区事业局以一体化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2016年8月,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和一所薄弱学校实施一体化办学。这所薄弱学校处于城郊接合部,有着近百年的办学历史,由于国家生育政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等客观因素影响,导致该区域人口不断减少,另外由于办学认可度不高,不少家长还偏向于择校,致使该校适龄入学儿童数量不断下降。实行一体化办学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这就需要我们独辟蹊径,探索设计思维指导下的一体化办学。设计思维是一套以人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所以解决问题要从人的需求出发,多角度地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一、一体化办学的新举措

面对薄弱学校改造的挑战,我们尝试以“设计思维”来改变学校。设计思维流程一般分为五个步骤,包括“同理心思考—需求定义—创意构思—原型实现—测试优化”,引导大家以“人的需求”为中心,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获得创新。我们借鉴这五个步骤流程,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1.换位思考,制定发展目标。

同理心思考,就是要获得对所试图解决问题的共鸣。简单来说,就是换位思考。刚刚接手薄弱学校的时候,我们感到非常茫然,学校前途不容乐观,学生数量不断减少,家长对学校发展缺乏信心。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分部学校工作滑坡的主客观因素,新的领导班子确立了“首攻稳定,再谋发展”的工作思路,继而提出了五年发展规划及分阶段实施目标。五年规划确定的主要思路是:办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环境幽雅,队伍优化,质量上乘,特色鲜明。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分步发展思路,从途径、内容、指标等方面落实、落细:一年重稳定,管理措施有效,教师队伍稳定;二年谋变化,师生状态提升,校容校貌改变;三年有发展,队伍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内涵不断提升;五年成品牌,成为百姓身边的好学校。

2.厘清思路,定位发展需求。

要尽快定位学校文化。实施一體化办学,并不能进行简单的文化移植,要尊重分部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积淀、环境氛围。在梳理学校百年的办学历史后,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很快形成了分部学校系统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培养目标和学校办学核心理念,为学校下一阶段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尽快提振教师信心。分部学校多年来在本区域处于落后位置,不仅仅教学质量不高,在各类评比、竞赛中成绩均不理想。对此,一方面我们制定了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描绘了学校的发展愿景,绘制学校的美好蓝图;另一方面,我们找到鼓舞师生“士气”的突破口,就是参加区域有影响力的比赛。在本部的大力支持下,师生精心准备、刻苦训练,在区大合唱、集体舞等重要比赛中均获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3.突破常规,寻求最佳创意。

创新学校校长工作机制。在学校管理方面,由于一把手校长身兼“两校校长”,如果事无巨细地扑上去,时间、精力不允许,可能还会影响两所学校的发展,而且影响到“执行校长”在学校的威信,也会挫伤分校“执行校长”的工作积极性。因此,笔者确定本人作为校长的工作定位是“抓住重点,科学决策;提出建议,协调资源”。校长委托执行校长全权负责分校内部事务,履行“校长职责”,使之具有“人事权”和“财务权”这样,校长与执行校长各有侧重,各负其责,形成管理合力。

建立教研活动“双向互促”机制。我们建立一体化办学教学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两校的校本培训,定期组织学科联合教学研讨活动;安排两校教师定期开展“名师有约”活动,通过开设示范课、教研讲座等,对两校年轻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安排本部骨干教师对分部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指导,查找问题,探讨对策,共同前行此外,还利用每年暑假,邀请专家对两校教师中层管理人员等统一进行专项培训。

基于儿童本位的“数学谷”设计。分部在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大量的调研发现,学生数学学习表现不佳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直观表象的积累。于是,我们结合国家课程开发了促进学生参与数学的“数学欢乐谷”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经多方论证,结合校内环境,打造了“数学欢乐谷”学生亲身体验的实际活动模型。为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的活动课程,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提供了可操作的课程资源。

4.整合资源,优化实施路径。

教师队伍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有效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是分部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从本部选派教学水平精湛的骨干教师到分部小学任教;另一方面,争取新教师分配时的政策倾斜近年来,从总部调动骨干教师5人,总部交流跨校任教20人次,事业局新分配教师17人,外地调入教师1人。调入、分配教师占在岗教师总数的40.9%,师资队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为学校办学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设计促进儿童浸润学习的校园环境。在事业局、街道办支持下,对分部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使得学校改造了综合楼,建成了陶艺室、航模室、数字化音乐教室、舞蹈房、开放式书城,完成了体育馆、综合楼的内外改造;为每间教室安装了空调,给学生提供了卫生、便捷的直饮水;基于儿童立场,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改造,并成功地创建了“南京市园林式校园示范校”。

二、一体化办学的成效反思

一体化办学给分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建设等,注入了大量新鲜的血液,学校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办学业绩有了大幅度提升。

1.设计思维:支持学校变革的有效方式。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制约结局。如果对不同学校的管理水平、风格作一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表面上看是价值取向、管理策略和方法的差异,但实际上却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设计思维强调以人为本,突出解决问题要从人的需求出发,多角度地寻求方案。实施一体化办学,尽快改变薄弱学校现状,提振薄弱学校办学品质,需要实施“变革”。我们选择了“设计思维”来进行改薄办学的实践探索。

2.儿童视角:提振学校品质的设计基石。

儿童视角是学校教育发展的灵魂,即使是面对一个薄弱学校的改造也是如此。设计思维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只有从儿童立场、儿童视角来设计学校,学校才可能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实施一体化办学,要根据分部学校实际状况,将儿童置于学校中央,秉持儿童立场,研究、理解、洞察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为儿童设计学校环境、规章制度、课程教学、文化氛围,设计思维应该成为学校教育者的顶层思维。

3.打破惯性:实施发展行动的关键所在。

一体化办学是一种新的探索、尝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移植、复制。一个校长管理两所学校,管理方式需要改变;两所学校办学文化、教师结构等有很多不同,需要顺势而为;两所学校的生源质量不同,需要“有的放矢”。这就要求管理者突破惯性思维,不能把管理制度照搬照抄,同一类型的问题,可能要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一体化办学还需要我们能尽快地改变薄弱学校,这就需要我们选择科学的管理策略。急于求成,只能适得其反;因循守旧,难以改变现状。我们需要教育智慧,需要打破惯性,精准定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精准实施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需要改变思维方式,从设计思维的视角,找到突破口,群策群力,一舉改变现状,让教师深切感受到不同的方式一定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改变自己的认识。

4.资源整合:形成发展合力的有力保障。

办好薄弱学校是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广大群众、家长的共同期盼,也是地方政府的职责,提振薄弱学校办学品质,也必然会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因此,我们争取资源投入,解决办学中的资源缺位问题,包括经费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以确保改造薄弱学校。

猜你喜欢
设计思维儿童视角资源整合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