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育人同心圆

2020-07-04 02:39朱晴怡
江苏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思政教育育人

【摘要】要回答好教育的根本问题,就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通过抓好思政课堂主阵地、构筑课程思政大环境、探寻立德树人新途径等方式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校本化实施路径。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构建以思政课程为圆心,以课程思政为半径,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育人同心圆。

【关键词】思政课程;育人;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4-0043-02

【作者简介】朱晴怡,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江苏无锡,214031)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就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政教育。一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无锡一中”)党委结合时代要求,认真研究加强思政课建设水平的校本实施途径,逐渐形成以思政课程为圆心,以课程思政为半径,以愛国主义为底色的育人同心圆。

一、夯实圆心:从有意义到有意思,抓好思政课堂主阵地

融入校史培养爱国情怀。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而要将爱国的道理讲深讲透,让思政课从有意义到有意思,我们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与实践。充分挖掘校史资源,将思政课开进了校史馆,从学校办学初衷与转型看实业救国与科学报国的人才培养初心;从校训、校歌的百年承继看为民族复兴而读书的爱国豪情。钱伟长18岁考入清华历史系,“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决定弃文从理;“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传承无锡一中红色基因,讲好无锡一中红色故事,既是我们在新时代厚植青年学生思想的文化根基,更是让思政课从有意义到有意思的力量源泉。

立足生活开设思政课程。思政课就必须立足生活创设情境,实现化教为学;就必须回归初心质疑思辨,聚焦核心素养的培育;就必须将小人物与大时代相互融合,促进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在讲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我们以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人生的最后23年为主线,将科学家与高考学霸、与工地建筑工人联系在一起,在天价高薪与制造国之重器的选择中让学生感受首席科学家的伟大,激发学生将个人的学业工作与国家的需要发展紧密相连,深入思考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强化思政教师“六个要”。我们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勉励广大思政教师。要让思政课受到学生的喜欢,单靠一个教师的单打独斗是难以支撑的。团队思考思政教学的价值引领,结合时代热点,凭借丰富新颖和接地气的表达深入浅出地将教学难点、学科重点,将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融入思政课堂的每一个细节,让有意义的内容成为有意思的呈现。

二、画好半径:从课堂上到校园里,构筑课程思政大环境

学科教学共育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学校始终注重挖掘各个学科的育人价值。“明伦求进”教学案例撰写的传统,引导各科教师思考本学科育人功能。高一数学“指数函数”课,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引入:根据良渚文化遗址中的碳14残留量,通过指数函数模型,测定良渚文化遗址的存在时间,有力证明了中华文化的5000年历史,既佐证了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更将爱国主义融入了日常的数学教学中。

红色经典进校园。学校的校风是“读书、明理、求进”,学校组织的主题红色经典阅读为“读书”注入了家国情怀的责任担当。近年来以“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中国梦”等为主题的漂流书架成为无锡一中校园特色。《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新中国发展面对面》等书刊成为学子读书首选。我们强调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要立志为国为民而读书。

主题活动强认同。“见证七十年,奋进新时代”,通过寻访无锡城市的发展成果,见证共和国伟大成就;十八岁成人仪式,校长以《做担当重任的时代新人》为题,将致辞升华成高三学生的一堂集体思政课;“助盲小分队,让我温暖你”,志愿服务为有需要的人贡献一份热情与关怀;“派生音乐节,公益音乐会”,不仅奏出无锡一中学子最强音,更是彰显了大爱大德与大情怀。

三、拓展面积:从课内外到校内外,探寻立德树人新途径

开发特色课程。2019年学校以“文化自信江南文脉”为题申报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获评第一名。学校依托课程基地,以江南文脉的研究为载体与途径,实现促进高中生文化自信的价值追求。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及“文化自信,江南文脉”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走出校门,将课程开到了惠山古镇、寄畅园、小娄巷历史街区……我们整合校内外文化教育资源通过拓展教育空间,回归文化本源,促进高中生的文化自信。

开展项目学习。我们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生文化认知的实际,确定项目学习主题2019年秋学期,我们以“行走江南:重新发现家乡”为主题开展别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通过学习,从已有经验出发,在真实情景中自主进行问题分析与探究,最终完成知识建构,实现促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目标。

开设融合课堂。我们始终认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学科教学不可割裂,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融合性。我们以思政课为核心打通学科壁垒,开设融合课堂。以校友姚桐斌爱国事迹为主线,将历史学科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史实与语文学科诗词中呈现的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相结合,最后指向政治学科“四个自信”。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思政教育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