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育人:劳动教育的区域实践创新

2020-07-04 02:39杨向红周萍
江苏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杨向红 周萍

【摘要】针对学校劳动教育普遍存在重形式、轻成效、课程缺乏整体设计以及区域层面专业指导缺失等问题,南京市玄武区努力把握劳动教育的时代脉搏,从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解、专业指导、课程建设实施方式、队伍培育等方面,加强整体建构,不断探索区域推进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引导学校努力将劳动教育落在实处,真正发挥以劳育人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劳动教育;区域实践;以劳育人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4-0046-03

【作者简介】1.杨向红,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16)教科所所长,高级教师;2.周萍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16)研训员,高级教师。

劳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教育无论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还是在教育事业层面,都是一面鲜明的旗帜。玄武区作为南京市主城核心区,始终将劳动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和研究内容,立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劳动教育专题培训与专业指导,持续推进劳动课程建设与队伍培育,引导学校不断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凝聚共识: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解

专题学习。在中心组学习、校本研修等学习活动中,组织系列化“劳动教育”专题学习,重点学习国家教育方针,深刻理解新时代培养高素养劳动者的重要意义;从学理上理解“五育并举”中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及其与其他“四育的相互关系;在实践中学习借鉴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已出台的劳动教育纲要及实践经验。

专项调研。在全区广泛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专项调研与对话:在区级层面,重点调研区教育局、区教师发展中心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意见有哪些;在学校层面,重点调研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劳动教育的现实基础、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经验;在教师层面,重点调研在学科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德育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劳动技术与通用技术等实施状况。通过调研与对话,促进了广大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深刻理解。

二、行动引领:明确劳动教育的工作要点

我们结合劳动教育的时代要求和区域现实,在区教育局年度工作计划关于学生文化建设部分,通过明确劳动教育的年度行动要点,引领全区各学校分阶段、有梯度地推进劳动教育:2016至2017学年提出“优化学生文化建设,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强调以劳动教育丰富德育内涵,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范畴进行整体规划;2017至2018学年提出“丰富学生文化内涵,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强调研制学校劳动教育行为细则,引导学生尊重劳动、重视劳动、热爱劳动;2018至2019学年提出“以优化学生成长生态为抓手,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强调每一位教师要切实承担起“以劳树德”的职责,在学科教学中努力挖掘劳动教育资源;2019至2020学年提出“聚焦质量,促进学生更全面发展”,强调加强劳动教育校本一体化研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体现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的课程基地建设,推进以劳育人的实践创新。

三、专业支持:设计劳动教育的研究框架

劳动教育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但在实践中却流于零碎,难以抓住重点,缺乏专业指导。为此,我们设计了“玄武区劳动教育研究框架”,分为六大模块和十五个子项:

模块一“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解”:子项(1)劳动教育相关理论依据、内涵特征、价值取向的研究;子项(2)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的关系,即对“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理解的研究。

模块二“劳动教育目标的校本表达与细则”:子项(3)劳动教育目标的细化与解析,即对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思维等七个培养目标校本化的指标拟定与研制。

模块三“劳动教育工作体系及运作机制”:子项(4)学科课程与劳动教育;子项(5)家校共育与劳动教育;子项(6)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子项(7)社会生态与劳动教育;子项(8)劳技与通用技术课程;子项(9)新兴媒体与劳动教育。

模块四“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子项(10)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整体规划;子项(11)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和课程基地的开发与利用;子项(12)学校劳动教育创意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

模块五“劳动教育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式”:子项(13)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段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指标的制定与实施。

模块六“劳动教育的师资建设”:子项(14)教师“劳动教育”专业能力研修与考评机制;子项(15)劳動教育共同体建设与运作。

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依据自身的历史传统、文化特点、学生情况确定劳动教育研究主题时,这一框架起到专业性的引领作用,教师们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劳动教育内涵和要素的理解,有了明确的行动方向。

四、聚焦课程:优化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

1.形成学校劳动育人愿景。

全区先期选取部分中小学,聘请专家团队,提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校课程愿景表达,在其中有机融入劳动的价值体认,体现“劳动即德性养成、劳动即创新创造、劳动即幸福获得、劳动即自我成就”的课程价值观,如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提出“培养具有实践精神的当代小公民”、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提出“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做更好的自己”等,均是以学校课程愿景的凝练来诠释对劳动教育的理解。

2.建构学校劳动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课程愿景全面梳理、统整学校各类课程,其中劳动教育课程模块分为五个单元,即独立开设的劳技和通用技术课程、综合实践中的劳动教育、德育课程中的劳动活动、学科中的劳动教育、项目化中的劳动教育等。在学前教育中,则将劳动课程与晨间活动、生活活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亲子活动等五个单元相融合,形成系列化、集群式劳动教育课程清单。同时结合各单元劳动教育内容,学校积极拓展各类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放到广阔的社会实践场景中,以使其真正得到落地。

3援优化劳动课程实施方式。

根据劳动教育课程模块的五个单元,纳入学期课时安排针对性实施。

“劳技和通用技术课程”有明确的国家课程纲要,重点是保障课时与师资,同时引导教师提升该课程的价值立意,将劳技、通用技术仅仅限于教会学生手工制作,逐步上升至对学生实践精神与动手创造能力的培育上。

“综合实践中的劳动教育”强调合作式、体验式、创意式的研发与实施,如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围绕“触摸历史、了解社会、认识自然、遇见未来”四个模块,建构“小学生必做的60件事”,通过亲历性的事件学习,涵盖学生劳动意识、劳动精神与劳动能力等各个层面的实践体验。

“德育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将晨会、班会学生会、假日小队、军训、生涯规划、家庭教育等各类活动进行全面统整,列出各类活动中劳动教育的主题与实践清单,尤其是着重研发家校共育中的劳动课程、生涯规划中的职业体验课程等。

“学科中的劳动教育”强调学科育人要素的挖掘,采用嵌入式学习方式,在国家规定的基础性学科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如语文学科中对工匠精神的赞美、中高考试题背景材料涉及的劳动致富等,教师们将这些素材加以整合融入日常知识学习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

“项目化中的劳动教育”主要结合当时热点项目如创客、STEM、文化巡访、访学营等跨学科的项目研发,融入对新时代劳动与实践、劳动与创新的理解。

4.探索劳动教育评价方式。

为跟踪和评估劳动教育的成效,我们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实验学校根据课程模块中各学习单元的劳动教育清单,建立学生发展关键性事件成长档案,努力研发劳动教育评价工具,既重具体的行为描述,更重持续性的长期观察,以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劳动意识、劳动技能与劳动精神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素养。

五、培育队伍:建设劳动教育的专业师资

当前,我们在学校层面着力强化劳技教师从兼职为主走向专兼职并重;在区域层面则努力加强劳动教育教研员队伍建设,力争配备分管劳动教育教研员,成立劳动教育联盟和研究中心组,对劳动教育纲要、劳动教育课程等进行专业的研究与指导,真正建立起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劳动教育专业师资团队。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