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在电厂安全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2020-07-04 02:42林永健
机电信息 2020年9期
关键词:电厂风险控制安全管理

摘要:以电厂生产阶段安全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控和处理改进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实现电厂安全管理风险预防、控制和持续改进。

关键词:风险控制;电厂;安全管理

0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增长,电厂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安全管理风险日益突出。以2018年为例,全国电力安全生产人身伤亡责任事故达39起,死亡人数达40人,其中,电厂生产人身伤亡事故21起,死亡22人,伤亡原因主要为高处坠落、触电事故等。调查研究显示,事故的发生主要由于现场安全管理不规范、违章操作、安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所致。由此可见,电厂安全管理形势严峻,有必要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电厂安全管理工作中,提高电厂安全管理工作前瞻性、有效性。

1    风险控制内涵及基本程序

1.1    风险控制内涵

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预测、风险评价等方式,对各类风险管理技术进行组合优化,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灾后后果的妥善处理,以最小的安全管理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风险是衡量危险发生概率、危险危害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某一类事故发生可能性与事故结果的组合。由于风险存在具有其客观性,任何时期、阶段都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即处于安全性、危险性并存的状态。在电厂生产中,安全风险可以通过预测、预见实现有效辨识,并针对辨识出的安全生产风险采取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的有效预防和控制,达到预定的风险管理目标。

1.2    风险控制基本程序

根据风险控制理论,电厂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步骤主要划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控和处理改进四个步骤。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安全管理人员对可能存在的生产现场风险、生产设备风险、生产环境风险、生产人员管理风险进行辨识,确保安全生产风险的全面、准确识别。

(2)风险评估: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根据电厂制定的安全生产风险指标体系,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实现风险等级分类和风险量化,为电厂安全管理措施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3)风险预控: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安全生产风险形成原因,制定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风险预防技术组合方案,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的消除、转移和控制,降低电厂安全事故风险发生概率。

(4)处理改进:在电厂安全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深入研究企业安全风险预控制度执行情况,还应当对预防效果进行合理评估,及时发现风险预控存在的薄弱环节,实现电厂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持续优化。

综上所述,风险控制过程是循序渐进、持续改进的过程,只有强化风险控制意识,遵循风险控制理论和基本程序,才能实现电厂安全风险控制常态化、长效化。

2    電厂生产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控制内涵和基本程序分析,电厂安全管理人员应遵循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控和处理改进的风险控制流程,实现电厂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各环节有效衔接。

2.1    电厂生产安全风险识别

在电厂生产中,安全风险源来自于生产作业区域、生产活动、生产设备、材料物质、生产工艺风险、环境风险、职业健康等,经梳理、归纳,可将生产风险归纳为触电风险、机械伤害风险、灼烫伤风险和火灾爆炸风险等。

(1)触电风险。电厂生产具有其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触电风险隐患,如高压电源触电、低压电源触电、感应电压触电和电气设备损坏触电等。

(2)机械伤害风险。机械伤害风险是指机械设备运行与人体接触所引发的伤害事故。电厂生产以自动化生产设备为主,整个生产过程涉及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如汽轮机、风机、电机、泵、减速机、发电机、磨煤机、执行器等,如操作人员疏忽或操作不当,则可能产生碰撞、打击、穿刺、绞、碾、卷入、剪切等人身伤害事故。

(3)灼烫伤风险。灼烫伤风险是指烧烫伤、化学灼伤和物理灼伤等风险,其中,烧烫伤是指火焰、高温物体等造成的烫伤。在电厂生产中,因高温、高压、辐射等原因造成的灼烫伤伤害事故较为常见,风险源包括高温/高压蒸汽、高温风、高温烟气等。

(4)火灾爆炸风险。根据爆炸类型,可将电厂火灾爆炸风险分为化学品爆炸风险(乙炔、氨、氢气、磷、CO、汽油、柴油、液化气及煤等)、受限空间作业火灾风险(受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等。

2.2    安全风险评估

在电厂安全管理中,针对已辨识的风险,为了合理辨识其危害程度,可通过“SEP法”进行安全风险评估。SEP法是一种半定量评估方法,其中,P代表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下的频繁程度,S代表风险发生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风险重要性程度可表示为:R=P×S×E。在具体评估中,首先,借助李克特量表分级方法将P、E、S进行量化(5个等级,对应分值2、4、6、8、10),明确风险发生危害及频率判断标准;其次,对照风险等级标准,确定人员伤亡、健康伤害、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环境污染等风险等级,并将其最高风险等级作为该项风险等级;最后,根据人员伤亡、健康伤害、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环境污染等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2.3    安全风险预控

安全风险预控是电厂风险控制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率和控制风险危害程度的关键措施。针对电厂安全生产风险,应在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风险发生形式和危害,从设备改造、生产现场治理、装置性防护、个人防护和标准化操作等方面加以预防和控制。

(1)设备改造。电厂应在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可能引发风险事故的设备、线路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升级,并通过设备计划性维护和周期维护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电厂设备维护维修、技术改造有效性,提高电厂设备故障风险预防和预控有效性。

(2)生产现场治理。电厂生产现场安全风险预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电厂生产施工全过程、全方位,具体包括移动设备定置管理、检修设备隔离管理、特种设备和常用线路的显著标识、制定文明生产标准和强化生产人员风险培训等。例如,在电厂制氢站现场安全管理中,应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严禁使用铁制工具,采用铜质工具进行操作,尽可能减少现场焊接作业,将焊接部件转移到安全区域焊接完成后再进行现场安装。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应制定《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并加强应急预案演练。

(3)装置性防护。针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电力生产设备,如难以采用安全性更高的机械设备进行替换,可通过加装防护罩、逆止阀、溢出容器、自动隔离器、自动连接器等防护措施,降低机械设备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风险。

(4)个人防护。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是员工职业健康的重要保障,各类安全生产风险都可能对员工人身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风险预控措施制定时,电厂应加强个人防护用具的培训管理工作,将安全生产教育落实到班组、个人。例如,在电厂氨站生产中,氨气具有低温、有毒等特点,在针对氨气储罐进行维护维修时,员工必须配戴防毒面罩,并采用铜质工具进行操作,防止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5)标准化操作。针对安全生产风险制定的风险预控措施,为确保其落实到位,电厂应建立健全操作规程,并制定有效的考核细则,实现电厂安全风险预控措施常态化、长效化。

2.4    处理改进

在电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针对因设备改造、工艺升级等原因造成的安全风险变化,电厂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变更操作规程,确保风险预防措施有效落实。同时,针对应急预案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应及时修订、完善措施,提高电厂应急救援处置水平和能力。

3    结语

在电厂安全管理工作中,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是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风险预控是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风险处理改进是提高风险管理体系科学性、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电厂安全管理部门应遵循风险控制基本程序,以现代化安全管理理念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电厂安全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 赵伟.燃气电厂常见风险及控制探究[J].科技风,2016(18):179-180.

[2] 于凱歌.M电厂施工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收稿日期:2020-02-21

作者简介:林永健(1988—),男,福建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热电。

猜你喜欢
电厂风险控制安全管理
下饺子喽
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抗干扰技术运用分析
电厂烟气脱硝装置对锅炉运行的影响研究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