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0-07-04 02:24贾书香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接口技术教学探讨

【摘 要】《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在现今高校中是许多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不管是计算机还是通信工程专业,这门课的理论知识丰富,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谓是难度略高又是非常基础的一门课程。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必须实现这门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和理论知识的并重,高校要针对课程所学内容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用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对于一些陈旧的设备,也需要及时更新。本文主要是对如何有效开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做出相应的论述,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微机原理;接口技术;教学探讨

这门课程包含了计算机的软件知识和硬件知识,对于软件知识的教学,程序编辑、设计及其基础的计算机语言、指令等,是学习重点。而硬件上,主要教学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弄清楚微机的硬件设备、基本构成、工作原理等。软件学习注重知识的掌握,而硬件注重实践操作,不管是哪个方面,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颇有难度的。基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并重,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方面一起下手,从而促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

1   阶段性发展实验内容

1.1  基础实验阶段

基础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巩固已学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实验目标、实验流程以及要参考的电路或者程序,基础实验的方式以验证性实验和程序编辑实验为主。如在基础实验中,用DEBUG来进行一段程序的调试,教师会在实验开始前,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学习内容及教材知识进行了解,熟记DEBUG所用到的命令和功能,然后根据相关理论知识,预测出程序所执行命令的对应结果,将其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将实验操作得出的结果也记录在实验报告上,然后对比预测和实际结果,从而看出其中的差异。通过这种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验中的方式,既让学生了解了DEBUG的语言应用,熟悉DEBUG中的命令和功能,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微机知识有了一些了解,并且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1]。

1.2  引导性实验阶段

在基础实验完成后,学生对实验有了大概的了解。为了使学生更加精通掌握这门课程,需要多加练习,这就开始了教师的引导性实验。在计算机课程中,汇编程序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简单的汇编程序,教师可以提出实验目标,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过程;对于复杂一些的程序设计,教师就需要循循善导,与学生一起探究、完成实验过程了。如在学习《四位十六进制转换为等值二进制》这个程序设计时,因为应用到多个知识点,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2]。首先,要让计算机提示现在所输入的数字是四位十六进制数。在实验过程中,必须重视人与计算机的交流,只有人机的良好合作才会使得实验过程更加顺利。基于这个“提示”的实验目标,学生开始思考如何实现这个“提示”,结合所学的知识,他们可以联想到使用9号系统功能调用就可以完成。其次,在计算机提示过之后,学生开始在键盘上输入数字。要注意的是,输入的是四位十六进制数,这个时候又要考虑的是,四位十六进制数用程序语言怎样表达出来。通过这样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整个程序的汇编流程掌握得差不多了。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这些流程将相应的指令写出来,最终完成汇编程序设计的实验部分。

1.3  综合性实验阶段

综合性实验是最后的一个阶段。在完成了基础实验和引导性实验后,学生要摆脱教师的帮助和启发,开始自主学习和探索了。在这个实验阶段,教师不再参与其中给与帮助或者指导,而是只规定实验目标,让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和所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用适合自己的方法、途径完成实验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充足的思维空间,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泥于形式和课本,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3]。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除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之外,当学生独立完成了一个程序的设计,或者独立解决了一个问题,都会很大程度地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2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如果要完善实验教学,使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少不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下列出三个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方法。①辅导。这个方法主要应用在实验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实验过程尚不熟悉,总会出现一些很简单的基础性的问题,如程序指令输入错误、指令位置颠倒等一些低级错误。但学生可能很难意识到问题出在了哪里,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火眼金睛”来“救场”,在耐心地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故障所在这样的过程中,渐渐教会学生掌握汇编程序的基本技能。②引导。这个方法主要应用在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实验的阶段,这个时候学生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应用,需要做更多的练习和更深入的学习。教师作为一个引路人,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和启发,但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己去寻找解决办法。这样既不会让学生困在一个解不开的问题中出不来,又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③放手。这个对应实验的最后一个阶段,教师不再帮助、引导、启发,而是放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自与这门课程打交道,感受其带来的乐趣和挑战,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激发起对这门课程的浓厚兴趣。

3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多门学科都逐渐完善原有的教学方式,这门颇有难度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更是需要完善教学方式,进行教育改革。高校要注意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验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对艰难、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也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这门课程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对于学好理论知识、打好课程的基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汤书森,段东波,高国平,等.“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课为例[J].高校实验室科学技术,2019(1).

[2]安玲玲.应用型本科高校“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現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11).

[3]江潇潇,王永琦,金婕,等.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资源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2018(1).

【作者简介】

贾书香(1984~),女,汉族,山东聊城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通信电子与图像处理。

猜你喜欢
接口技术教学探讨
基于MOOC+SPOC+翻转课堂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脑机接口技术可帮助人类克服残疾
电子测试系统接口技术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探讨
初中历史课进行趣味教学的探讨
基于高压制备液相的多维色谱技术在中药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