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自信 体验成功

2020-07-04 13:07沈立强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8期
关键词:自信心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沈立强

【摘要】  伴随新课标的推广,对初中数学提出了新要求。数学教师不仅需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架构,还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信心,才能在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从而攻克难关。本文就如何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信心进行探究,旨在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自信心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056-01

前言

自信心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拥有积极向上心态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数学课堂采取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让自信心成为数学学习的永动力,以此助推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

一、初中生自信心不足的成因

(一)数学学习要求高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当学生多次面对困难时会选择退缩,从而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另外,有些学生的数学功底相对薄弱,无法深度理解数学概念,也缺乏一定的抽象理解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久而久之学生會对数学望而生畏。

(二)学生意志力不足

初中生正值意志力培养、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由于学生心理素质不够强,在学习数学时会出现自卑、畏惧、懒惰等情绪,在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排斥。在课堂上这类学生大多会在课堂上沉默,不是他们心中没有想法,而是担心说出内心想法会被其他学生嘲笑。归根结底,是学生的意志力薄弱,缺少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观念与方法不当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在课堂上也没有以学位本。事实证明填鸭式教育的弊端明显,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这样的观念与方法只会削弱学生自信心,以至于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丧失。

二、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和谐关系激发自信心

新课标要求数学学科要创新教学,以适应时代要求,而首要条件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只有师生角色互换,实现课堂翻转,才能让关系更加融洽。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科学引导下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思维能力提升,在互帮互助中完成数学学科的学习。这种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文本的氛围会极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二)利用例题设计重拾自信心

数学学习并非一帆风顺,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不能打击学生,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面对学习问题时不放弃。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例题,在解题过程中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心。例如,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例题,让学生自行完成计算,再对计算错误加以纠正。题目是■-■.有一位学生的解题思路为将原公式转化为2(x-2)-2(x+2),再将括号去除,最终计算结果为-8.显然这样解题是错误的,这时教师让学生说出错误理由,有学生说不能将分式运算当作方程。为了帮助学生重拾信心,教师对答错题的学生说:“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对的,但是你给我们一个启示,是否能用解方程的办法来解答这道习题?”教师带领学生积极探索,最终找出解决办法。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错误的解题思路并非一无是处,可以作为学生发现新思路的契机,同时对学生不予批评,多用问题引导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利用习题训练巩固自信心

习题训练是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习题训练中逐渐巩固学生自信心,先让学生做一些难度不高的习题,再增加习题难度,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从解题中收获成功感,在成功感的推动下建立自信心。笔者以具体习题为例,探究如何巩固学生自信心。习题1:比较tg45°与ctg45°的大小。习题2:比较tg43°与ctg57°的大小。可以看出这两道题的难度不同,前者较为简单,以帮助学生回忆三角函数知识。后者相对负责一点,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让学生自行完成解题过程。在解题完毕后,学生对三角函数的认知加深,这时教师再给学生相关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收获成功,从而巩固学生自信心。

(四)利用激励评价提高自信心

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高学生自信心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在课堂上,学生完成习题解答会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内心会产生成就感,需要教师利用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孜孜不倦的提高数学能力。激励评价是推动学生的利器,教师通过运用激励言语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学习动力满满。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在一问一答过程中,课堂变得更为活跃,同时师生互动性也显著提升。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即“这位同学表现不错,对数学问题有一个清晰见解,请开动脑筋,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教师利用这样的评价方式,推动学生前行。以一个习题讲解过程诠释如何提高学生自信心。习题:当0

三、总结

自信心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教师更新观念,不断提升教学水平。首先,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与之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在沟通交流中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知己知彼。在数学课堂通过精心设计例题、开展习题训练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心,再借助激励性评价语言提高学生自信心。通过种种举措,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学习数学的信心,助推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 参  考  文  献 ]

[1]黄伶.如何增强初中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128.

[2]万双龙.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7(20):80.

[3]万双龙.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7(31):52.

猜你喜欢
自信心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