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辞 三 则

2020-07-06 09:35王长安
黄梅戏艺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剧种玉兰戏曲

□ 王长安

活成一本书

今天是个好日子,丁玉兰老师的新书《我的庐剧人生》在这里举行发布会。这是丁老师本人的喜事,是合肥庐剧的喜事,也是全省戏剧界的喜事!

今天是个好日子,在这个日子里,一个人的一本新书要和我们见面。这是一个人和一本书的故事,也是一个人和一个剧种故事,更是一代艺术家和一项事业的故事。

书有多种形态,有文字和载体合成的书册、书卷、书本,也有没有文字但可供阅读的言行、举止和主体的社会存在本身。丁玉兰老师曾经是一本书,或者一直就是一本可供我们阅读、学习的书;而今天,在这本已然十分精彩的非文字的书本之外又添加了一部文字的新书。这是望外之喜、幸中之幸。它可阅读、可携带、可以流传到更久更远的时空。

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丁玉兰老师就和王本银、鲍志远等一批同伴们用智慧和汗水、用热情和执著,完成了庐剧艺术在新中国戏剧舞台上的完美出场和华彩亮相。与当时还显得清纯稚嫩的黄梅戏以及其它或长或幼的安徽剧种一起,构筑了安徽戏剧的首度辉煌,也增辉了建国伊始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仅由这一处阅读,就足令我们为丁玉兰老师和她的同伴们自豪,为庐剧骄傲,进而对安徽的戏剧文化充满信心!在1954年举行的华东戏曲观摩汇演大会上,丁玉兰老师和她的同伴们把庐剧带进大上海,使一个一向拘囿于皖中走廊、被认为难登大雅的剧种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而风姿绰约,惊艳了上海滩。在最后的获奖榜单上,安徽7位演员获得表演一等奖,黄梅戏3名,庐剧2名,泗州戏2名,排在第一的是严凤英,而排在第二、第三的就是庐剧的表演艺术家王本银和丁玉兰老师。在除《天仙配》外安徽获得剧目奖的7个小戏中,庐剧就有2个,它们是《借罗衣》和《打芦花》,前者就是丁玉兰老师的代表作。

这以后,严凤英曾主动向丁玉兰老师学习《借罗衣》,这一方面显示了黄梅戏的开放性;一方面也说明了庐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有趣的是,严凤英演了几场后,觉得不如庐剧演的好,就主动放弃了。这又让我们阅读到剧种个性和演员自我风格的重要,其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各自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今天在这本新书的发行之际,全省的戏剧工作者、尤其是年轻一代从事和热爱戏剧的朋友们,要好好阅读前辈、阅读大师;阅读历史、阅读时代;阅读你所从事的事业、也阅读你自己。每个人都像丁老师那样,把自己活成一本书。

这就是丁玉兰和她的《庐剧人生》要告诉并寄望于我们的!

(此文系在“丁玉兰《我的庐剧人生》新书发布仪式”上的致辞,标题为本次发表时添加。)

有不朽之评论始有不朽之戏剧

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和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具体指导以及省艺术研究院李春荣院长为首的全体同仁的一致努力下,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地方戏青年评论人才培养”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来自全国各地有志于戏剧评论和有兴趣思考戏剧现象、贡献戏剧智慧的同学们今天在这里聚集一堂,这是戏剧界整体思维调整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缺失已久的戏剧理论评论意识与地位的觉醒与回归,是新时代戏剧艺术事业全面向好、换档加速、协调发展的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建设行为。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艺理论认为,文艺评论不仅是文艺创作繁荣与发展的助推手段,同时也是它的重要标识,其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同样是人类文明的智慧成果。古今中外,举凡文艺创作真正繁荣的时期,无不同时也是文艺评论的繁荣时期。古希腊悲剧空前绝后,其批评也登峰造极。共同显示了古代人类艺术感性思维和艺术理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不仅是评价古希腊戏剧的重要篇什,而且也是西方文艺理论的发端和础石。18世纪以《汉堡剧评》名世的德国批评家莱辛被誉为“德国新文学之父”,连大作家歌德也谦逊地说:“同他相比,我们还是野蛮人”。可见,批评并不仅仅是创作的附庸,它是文明的阔步。

戏剧评论因其科学的力量可以毫无愧色地充当戏剧实践家的真正朋友。当今接受美学理论十分注重对作品的解读,尤其是具有破题意味的首次解读。作为“空筐结构”的作品的感性存在,亟需评论家以睿智的发现和精妙的解读来予以装填,赋它以美。如此,作品才成其为作品,才能最终实现其精神意义,也才能真正参与所在时代的文化建构。一旦评论家智慧地阐释并延伸了作品的实质,掘发了作品美的蕴涵,那么,评论就不仅可以使作品及其作家成为不朽,而且也在无意中为受众群体提供一种读解及传递话语,影响社会的审美注意和审美评判,甚至,裹卷大众的审美行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批评家本·琼生首开对莎士比亚的评论,称其“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使莎士比亚最终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莎学”。与曹雪芹同时期的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指出其“来自情天,去到情地”,“欲天下共来哭此情字”,实为批评《红楼梦》之滥觞,遂使其成为中华古典小说之顶峰。此后的社会人,甚至以不懂“莎作”、不知“红楼”而自耻。没有评论的介入,再高明的作家的作品都不过是一块未得打磨的玉石。一般社会性自发解读,很难完全掘发它的全部内质。

如果说法律和道德是人们社会行为的两极规范的话,那么,戏剧批评便可说是人们戏剧创作和审美活动的心理标尺。对那些平庸之作给予及时而准确、善意而有力的批评,如同对于优秀作品的阐发与弘扬一样,是对创作行为的积极匡正和科学引导,也是戏剧批评的天赋之责,是戏剧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任何作家、任何作品,都不可能在批评的沉默中获得不朽。

有人说,没有批评的时代是苍白的时代,没有批评的戏剧是荒凉的戏剧。在此,我寄望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坚守批评,担当使命,以戏剧评论这一职责而自荣。戏剧繁荣,戏剧评论功不可没;戏剧低迷,戏剧评论亦开心不得。欲好戏剧必先好评论,欲戏剧不朽必先评论长青!

(此文系在国家艺术基金“地方戏青年评论人才培养”项目开班仪式上的致辞,标题为本次发表时添加)

中国戏剧新浪潮

长三角地区四省(市)戏剧联盟是时代赋予的灵感,四省(市)戏剧联动是中华戏曲新时代的高品质的文化行为,也是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一次文化上的一体化。值得欢呼,值得点赞,值得大做而特做!

在我看来,位于重要河流下游或末端的地区,通常都是各方面发展异常优秀的区域。因为它承接、聚集、沉淀并顺理成章地蒸馏、升华了大量上游的动力、速度、基因和成果,从而引发量与质的双重飞跃。看看今天的上海、江苏、浙江,哪个不是“帽插宫花”、“打马御街”的佼佼者,它们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华崛起的排头兵。安徽也以超常的发展增速,汇入这个风生水起的地区,加入这个豪情满怀的行列。

在这个地区中,处于运河末端的浙江,曾经是南戏的发祥地,开辟了中国古代戏剧的半壁江山,使中华戏曲发出了南方的声音。

在这个地区中,处于淮河末端的江苏,曾经是“清丽悠远”“出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的养成所,由此而来的昆曲,完成了对中华戏曲“南腔”“北调”的首度整合,一跃而为雄冠天下的“百戏之祖”。

在这个地区中,出于淮河中段、长江中下游、运河之滨和新安江前端,联通诸河的安徽,曾经是“弋阳之调绝”而“石台、太平梨园,几遍天下”的青阳腔和冲州撞府“色艺最优”的徽班的故土,由此开辟了花部乱弹、野歌四起的新天地。最终孕育了中国京剧的诞生。

在这个地区中,处于长江末端的上海,曾经是中华戏曲百戏聚会、众伶云集的大舞台;是百鸟争春、万花竞放的大世界。京剧因为到了这里而具有了的“国剧”品格,“南麒北马”成为一代绝唱。大江南北的各路剧种也大都由此走向全国、走向海外、走向全世界。来自江苏的淮剧和来自浙江的越剧,已经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来自安徽的黄梅戏也正在大步赶来、多元加入的路上。最终,这块东方沃土,就像东海接纳长江一样,将以广纳区内各优秀剧种而成为新生活的新世界、新时代的新舞台,成为中华戏曲的“东方明珠”!

四地联合发展,从昨天走向今天,由今天眺望未来。我们曾经分别创造过古代戏剧的辉煌,我们携手,必将谱写当代戏剧的新篇。这里集中了中国戏剧当年统计口径下,360个剧种中包括外来剧种在内的约90个剧种,可说是中华戏曲的一个巨大藏宝库和聚萃园。而在当今戏曲菜单中,普通观众点击率最高的两个剧种越剧和黄梅戏也活跃于此地。当我们一起把这种资源优势和历史积淀,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格局中,打造成一种新时代的产业优势和文化优势时,我们将再度描绘中华戏曲艺术的东方现象。大河的沉淀,将再次卷起绚烂而强劲的波澜,中国戏剧的新浪潮将由此升腾。我们愿为此携手同行,竭尽全力!

时代赋予的灵感,高品质的文化行为,不仅值得欢呼,而且值得期待!长三角地区戏剧联合发展,大有可为!

(此文系在“剧荟江南·新时代长三角地区戏剧联合发展论坛”上的致辞,标题为本次发表时添加)

猜你喜欢
剧种玉兰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新兴剧种的建构理念与文化再生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用拔河绳上好耐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