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固镇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

2020-07-06 04:00程千云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项目区高标准农田

程千云

(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安徽 马鞍山 238251)

0 引 言

有较多的因素制约着农业的发展[1-3],导致农民收入较低,对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多个地区已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益,也为其他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4-6]。结合安徽固镇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对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

项目位于安徽固镇县城关镇、任桥镇,其中城关镇三里村、大何村拟建高效节水0.7万亩,任桥镇五星村拟建高标准农田0.3万亩。城关镇大何村、三里村片项目区:东靠浍河左堤、西至后陈排涝沟、北至津浦铁路、南至浍河左堤,区域面积为6.73 km2;任桥镇五星村片:项目区南靠浍河、北靠津浦铁路、西至化家沟、东至村边界,区域面积为4.89 km2。项目区地理位置见图1。

图1 项目区地理位置

1 高标准农田建设必要性分析

目前,有较多的因素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包括:灾害、科技水平、基础配套、生产方式等。影响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下:

1.1 水利基础

项目区自然灾害频发,涝灾多发生在7-9月份;旱灾多发生在春季3-5月份。各种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将对项目区农业发展带来沉重的打击。

目前该区域内几条骨干排水沟多年未治理,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排水沟上配套桥涵不完善,这些都造成该区域内涝水下泄,降雨集中时容易形成内涝,造成农业生产损失。

图2 现状水利设施

目前项目区内灌溉依靠少量机井和村民自行河沟取水灌溉,干旱季节区内大沟除林芝沟下游有水外,其余中小沟基本干涸;项目区内排水农田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串灌、漫灌、跑漏现象十分严重,这样不仅用水成本高,水资源利用率也较低。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农业灌溉需求。

1.2 农业基础

农业基础条件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当地的土壤条件,以及配套的交通等条件。现状项目区农田林残缺,难以起到防护作用,且田间道路建设标准较低,不利于农产品的运输,且项目区居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田间道路建设标准低下严重影响到机械化作业,限制了农业发展。由于田间道路多为土路,在雨季,运输困难问题较为突出。

图3 现状机耕道

1.3 生产方式

项目区大何村和三里村片共计466.7hm2土地现已全部流转,由种植大户集中耕作,对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项目区五星村片共计200hm2土地尚未流转,目前生产方式仍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即“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传统模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的盲目性、新技术的接纳具有局限性、制约着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积极性,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4 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十分宽泛,涉及到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和公共服务能力强弱对生产发展影响很大。目前,项目区并未形成完善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2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分析

2.1 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

2.1.1 水利措施

固镇县城关镇、任桥镇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位于固镇县城关镇西南角和任桥镇东北角。建设高标准农田666.7hm2,其中三里和大何高效节水466.7hm2、五星村200hm2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原有主要灌排体系已经形成,工程布置也基本满足要求。在项目区现状工程条件基础上,按设计标准对项目区进行相应的规划布局

通过清淤排水沟、完善田间桥涵闸配套、新建机井、建设村内排水沟生态护砌、衬砌输水渠道等工程措施,提高项目区工程水利设施标准和村庄人居生活环境。因此,本次规划的主要建设内容为:一是对项目区的骨干排水中沟和田间小沟进行彻底的清淤、疏浚,提高项目区的排涝能力;二是配套输水、排水、拦水和灌水建筑物配套,改善农业生产水平;三是新建机井,提高灌溉水源保障;三是生态护砌村内排水沟,可改善村内环境;四是衬砌输水渠道和生态护砌村内排水沟,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输水效率,实现灌溉最后1km的通畅。通过以上措施,实现项目区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实现沟通水清、人水和谐。

2.1.2 地力培肥及田间道路

地力培肥对实现高产、环保有着重要作用。项目区土地由于平整后破坏了犁底层,养分容易流失,故本工程增设地力培肥措施。目前地力培肥措施主要有4种方式:①种植绿肥;②秸秆还田;③测土配方施肥;④增施有机肥。

机耕路分田间支道、田间道两级,其中田间支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田间支道路面宽度3-6m,田间道路面宽度3.5-5.5m。机耕道采用砂石化或硬化,保证晴雨天畅通,满足农业机械的通行需求。

2.1.3 林业措施

实行树沿沟、路布置,建立起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体系。农田林网的设置主要为了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项目区农田林网造林树种以高杆女贞及刺槐等树种为主,主林带间距在230 -300m之间,副林带间距在400-500m之间,网格面积应在13.3-20hm2之间。规划沿中沟堆土区上及骨干渠道两侧栽植1-2行刺槐树等;沿田间生产路两侧栽植1行女贞树,沿主要骨干道路两侧栽植1-2行高杆女贞及刺槐等树种,实行多树种栽植,以增加林网对病虫的自身防护能力,利用边行优势,提高林粮收入,增加土地产出率。项目区绿化长度2.97km,共栽植高杆女贞、刺槐1.183万株,折合造林面积18.8hm2,折合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63.3hm2。

2.2 效益分析

项目区通过各种措施将形成农田新格局,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将明显改善,高标准农田项目可促进当地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2.2.1 经济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灌溉面积666.7hm2,灌溉保证率:高标准农田灌区可达到75%以上、高效节水农田灌区可达85%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高标准农田达到0.80以上、高效节水农田达到0.85以上,粮食年产量增加170万kg,亩均粮食增产170kg,年节水量84.43万m3,农民人均收入提高350.7元。项目实施建成后可改善除涝面积11.62km2,提高了的除涝、降渍能力,保障了区内人民财产的安全。按照多年洪涝灾害的统计资料,利用内涝积水量法进行测算,年除涝、降渍效益约为12万元。1.183万株农田林网(折合18.8hm2)10年后可产木材17745m3,年平均产值106.7万元。

2.2.2 社会效益

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可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了目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群众对于农田增产增收的需求,也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安全的生活环境,有利于社会平稳。

2.3.3 生态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以发展节水灌溉为重点,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达到0.80-0.85,通过农田林网建设改善田间小气候,为农业生产建立绿色屏障。

3 结 论

安徽固镇县3个行政村666.7hm2农田受限于自然灾害、水利、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田产量较低、农民收入水平提升难度较大,在此区域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必要的。考虑项目区基本情况,在水利、交通、土壤改良、林业等方面加以改善,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项目区高标准农田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黑板像农田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