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分离沉重故障的分析

2020-07-07 11:23
机械管理开发 2020年5期
关键词:内孔摇臂离合器

王 书

(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 山西 大同 037305)

引言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行驶条件,传动系统经常要换用不同的挡位工作,所以保证传动系统换挡时工作平顺尤为重要[1]。

1 故障概述

据反应,某系列码头牵引车第一次批量进入厦门港区市场,车辆在投入使用一个礼拜后开始陆续出现离合器后半段沉重的现象,车辆行驶里程

279 95 km,离合在中段以后出现沉重,且呈现间歇性特点,时好时坏,前期服务站曾更换离合器分离轴承、后备系数加大的离合器从动盘、离合器助力缸后并进行验证,有好转但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仍会出现发沉问题。

起车后观察分离情况,分离轴承与压盘配合较紧,分离轴承一直受力转动,摇动拨叉轴无间隙(分离行程调整不当);离合分离时因缺少润滑出现明显卡涩;同时观察拨叉轴衬套磨损严重,从外侧可见明显磨损间隙(约1 mm),对故障件拆解之后发现如下的损坏情况:

1)分离轴承(如图1)损坏,接触面磨损严重;

2)分离轴承内孔(如图2)及相配输入轴端盖(如图3)处发现不同程度的磨损;

3)分离摇臂衬套磨损(如图4);

图1 分离轴承接触面

图2 分离轴承内孔

2 故障件现象及原因分析

1)分离轴承比分离拨叉接触面硬度低,造成分离轴承接触面早期磨损;

2)压盘分离指不平度在1.2~1.5 mm,分离轴承调心量不足,会造成分离轴承运动圆心发生变化,造成运动不同心,造成分离轴承寿命缩短;

3)分离轴承与一轴盖套管外圆间润滑不能保证,造成输入轴端盖表面出现拉伤、划痕、啃食现象;

4)分离轴承与输入轴端盖配合间隙偏小,导致分离轴承内孔与输入轴端盖磨损严重;

5)输入轴端盖粗糙度大,摩擦力增大,导致分离动作不顺畅。

6)分离摇臂的长度为91 mm,杠杆比为1.4,杠杆比要调整到1.6以上,离合器踏板力才能得到改善。离合器的特性曲线是随着离合器的使用磨损,离合器的分离力逐渐增加的。每个车的情况也存在个体差异,现在离合器助力系统已经发挥到极限,储备助力不足。分离摇臂尺寸越小,在工作过程中,作用在非工作面上的力也越多。因为此处行程不变,角度变化会比尺寸大的分离摇臂变化要更大。如果起步离合低的话,可以调整离合器总泵的有效工作行程,总泵缸径26 mm,总行程36 mm,有可能不足30 mm。

图3 输入轴端盖

图4 分离摇臂衬套

3 改进措施

1)将分离轴承的触面硬度和接触侧面硬度(HRC)由40以上调整为55~63;

2)采用自调心分离轴承,调心量为1.5 mm以上;

3)优化润滑方式,由润滑脂杯结构优化改进为润滑脂嘴形式;

4)与竞品对标,增大分离轴承内孔偏差,将输入轴端盖与分离轴承内孔间隙调整到0.15~0.24 mm;

5)输入轴端盖粗糙度由Ra1.6 μm提升至Ra0.8 μm。

6)将分离摇臂长度由91 mm加长为108 mm,使离合操纵系统的杠杆比由1.4增大到1.67,减小助力缸的推力,相应地减小踏板力。由于杠杆比增大,而踏板行程一定,会使分离行程变短,导致分离不彻底,在更换分离摇臂的同时,将分泵油缸直径由25 mm减小为22 mm,来增大分离行程。此方案是通过加大离合操纵系统的杠杆比来减小踏板力。

4 改进效果

为了验证上述原因分析的准确性和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大同齿轮有限公司对改进后的变速箱进行了市场跟踪及数据统计,车辆均运行正常,未再发生分离沉重现象。

(编辑:赵婧)

猜你喜欢
内孔摇臂离合器
滑块套内孔渗氮层深度不合格的分析与处理
弯管内孔氧化皮的去除方法
高炉炉顶摇臂式料流调节阀的设计
一种加工摇臂装置销孔的工艺
一种圆管内孔自动打磨机的设计
套筒类零件内孔精加工工艺分析
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技术讲座(一七○)
指形摇臂脱落故障解析
变矩器锁止离合器故障分析(下)
汽车离合器常见故障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