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动影响巷道变形的研究及注浆时机的分析

2020-07-07 11:23申帅帅
机械管理开发 2020年5期
关键词:采动时段底板

申帅帅

(山西晋煤集团赵庄煤业, 山西 晋城 048006)

引言

对于一般条件下的采煤工作面而言,其超前支承压力明显大于采空区支承压力,回采巷道的变形破坏主要受到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然而通过现场实测和分析发现,对于大采高工作面而言,其采空区支承压力明显高于超前支承压力,工作面后方留巷变形严重,变形多以底鼓方式呈现,留巷变形范围大,巷道支护困难[1]。晋煤集团赵庄煤业现阶段主要进行厚煤层开采,由于工作面长、采高大造成留巷变形严重、支护困难、难以保证正常复用。以赵庄煤业5310大采高工作面为例,简述采动影响巷道变形破坏规律及注浆支护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现场概况

赵庄矿5310工作面井下位于五盘区中部,5306放顶煤工作面以西,五盘区大巷以北。大采高工作面东西两边均为实体煤,北部与王坡矿3212工作面相邻 。 南 临 5106、5102、5103、5104 巷 ,5106、5102、5103、5104巷已掘进至设计位置,北至赵庄矿矿界。工作面走向长2 559.66 m,工作面倾斜长251 m;煤层平均厚度5.75 m;煤层倾角为2°~12°。5310大采高工作面共布置五条顺槽,工作面西部布置三条顺槽,分别为53105、53102、53104巷;东部两条顺槽为 53101、53103 巷;53101、53105 为辅助运输巷,53105巷兼做电气列车巷,53103巷为皮带巷;53101、53103、53105 三巷为进风顺槽,53102、53104两巷为回风顺槽,工作面尾部开凿一条切眼和通风联络巷;五条巷道除53103、53104巷沿煤层底板掘进外,其他三条巷道沿煤层顶板掘进。5310工作面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赵庄矿5310工作面布置简图

目前工作面后方留巷顶底板变形严重,多处发生漏矸、底鼓现象,顶、底板围岩变形大,巷道支护困难。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超前支护段支承压力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确定重点注浆区域,保证工作面正常回采。

2 变形的研究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分析大采高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分布情况,在工作面前方主撤巷道中布置巷道表面位移监测断面,记录工作面推近主撤巷道不同距离时巷道表面位移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主撤巷道表面位移变化曲线

由图2可以看出,当工作面推进至距主撤巷道50 m左右时,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均开始有小幅度的变化,随着工作面继续向前推进,变化量缓慢增大,直至工作面推进至距主撤巷道20 m左右时,主撤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明显增大,顶底板移近量最大值约700 mm,两帮移近量最大值约420 mm。该现象表明: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约为50 m,剧烈影响范围约为20 m,其中在12 m位置达到峰值。

同时,为了能够更清楚地分析大采高工作面采空区支承压力的分布情况,在43012巷内布置巷道表面位移测站观测工作面后方巷道变形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43012巷变形观测曲线

3 注浆时机的分析

3.1 变形破坏规律

通过分析大采高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分布特征可以发现,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约为工作面前方50 m,采空区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约为工作面后方400 m;工作面前方巷道在超前支承压力影响下,巷道顶底板移近量最大值约为700 mm,速度最大值约为21 mm/d,而工作面后方巷道在采空区支承压力的影响下,巷道顶底板移近量最大值约为2 200 mm,速度最大值约为75 mm/d,因此,综合分析可将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巷道变形破坏规律大致总结如图4所示。

图4 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巷道变形分区特征

由图4可以看出,根据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变形规律,可以将其变形情况大致分为初始变形区、剧烈变形区、趋于稳定区、稳定区四个区段[2]。

1)初始变形区:工作面后方80 m至工作面前方50 m。其中工作面前方50 m范围内巷道主要受到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虽然也可进一步划分为应力增高区和应力降低区,但是其变形速度远小于工作面后方巷道的变形速度;工作面后方80 m范围内巷道变形速度不大,基本与工作面前方50 m范围内的巷道变形速度持平。该范围巷道围岩内部裂隙不发育,贯通性差。

2)剧烈变形区:工作面后方80~300 m。该范围内巷道变形速度急剧增大,达到峰值后又缓慢减小,变形速度大、范围大是造成巷道在工作面后方变形严重的主要原因。该范围巷道围岩破坏严重,裂隙极其发育、开度大、贯通性好,极适于浆液流通,但同时也会由于围岩破碎严重造成明显的漏浆现象。

3)趋于稳定区:工作面后方300~400 m。该范围内巷道变形速度已经明显减小,且速度曲线明显变缓,巷道逐渐趋于稳定。

4)稳定区:工作面后方400 m以后。该范围内采空区上覆岩层运动基本稳定,巷道表面位移基本不再变化。

3.2 注浆时段

根据工作面回采巷道变形规律及浆液渗流特性,可以大致将其分为四个注浆时段,如图5所示。

图5 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巷道注浆加固时机

1)注浆第一时段。第一时段在巷道初始变形区之前,这一阶段基本不受采动影响,加上原有支护的作用,巷道变形量较小,围岩内部裂隙不发育,贯通性差,因此注浆量较小,在这一注浆时段进行注浆,虽然对控制初始变形区巷道变形量有一定作用,但是对于复用巷道而言,考虑到后期剧烈变形区过后围岩发生更严重的破坏,是不经济的[3]。根据以往注浆治理经验,这一阶段巷道两帮注浆浆料1.4 t/m左右。

2)注浆第二时段。第二时段位于初始变形区,即工作面后方80 m到工作面前方50 m范围,这一阶段受到工作面采动影响,巷道有一定程度的变形,围岩内部裂隙较为发育,但是巷道变形并不剧烈,围岩破坏不深,锚杆、锚索大部分完好,整体承载性能并未失去。在这一阶段进行注浆,注浆压力适中,注浆量大,使浅部破碎煤体胶结形成再承载层,阻止破坏进一步向深部扩展,可以有效降低剧烈变形区域围岩破坏程度,减小后期巷道翻修工程量。因此,在这一时段进行注浆加固是经济合理的。

3)注浆第三时段。第三注浆时段位于剧烈变形区,即工作面后方80 m到工作面后方300 m范围内,这一阶段经受多次周期来压影响,是巷道变形的主要区域,如果未采取提前加固措施,锚杆、锚索大部分破断,失去承载性能,两帮、底板鼓出严重,顶板也有一定的下沉,围岩极为破碎,内部离层、裂隙极为发育。在这一阶段进行注浆,注浆压力小,注浆量极大,漏浆严重,伴随有片帮和煤帮整体鼓出。因此,在这一阶段,会消耗大量的注浆材料,围岩承载能力基本消耗殆尽,并且大部分锚杆、锚索需要重新打设,不仅注浆效果不好,而且极不经济。

4)注浆第四时段。第四时段位于趋于稳定区和稳定区之间,即工作面后方300m到工作面后方400m之间,该时段内围岩采动影响已经基本结束,围岩变形趋于稳定,在该时段注浆,注浆量较大,有利于提高巷道承受二次采动影响的能力,但是单一只对这一区域注浆作用与注浆第一时段类似,意义不大,必须与第二注浆时段相配合,并进行锚索补强,可以有效减轻稳定期内巷道围岩长期蠕变的影响。

4 现场效果

采动影响巷道注浆加固前后的变形曲线对比如图6所示。

图6 采动影响巷道注浆加固前后变形规律曲线

由图6可以看出,巷道在初始变形区的后段进行了一次注浆之后,产生最明显的效果是巷道的剧烈变形区范围明显减小,变形程度也有所降低;巷道在变形稳定区和趋于稳定区之间经过了二次注浆之后,在经历二次采动影响时,变形程度和范围都明显减小,说明注浆加固对控制采动影响巷道的变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且选取注浆时机较为合理。

5 结论

对于复用巷道而言,最理想的注浆加固时机可以确定为两个:一次注浆是在巷道初始变形区的后部,在巷道围岩产生初期变形时,利用注浆加固的方式,提高岩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避免采动作用造成围岩完全破坏,以承受下一阶段的剧烈变形影响,在该阶段最好配合巷帮、顶板,以及底板锚杆和锚索补强;二次注浆是在巷道变形稳定区和趋于稳定区之间,此时巷道经过了一次注浆加固和剧烈变形区影响,围岩在高应力作用下产生剧烈破坏变形,此次注浆的目的在于提高围岩承载能力,以抵抗二次采动影响。

猜你喜欢
采动时段底板
缓倾层状结构高陡采动斜坡变形特征研究
基于FLAC3D五沟煤矿1019工作面采动围岩变形研究
养阳的黄金时段到了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采动影响下浅埋输气管道与土体耦合作用机理
板上叠球
地下室底板防水卷材施工质量控制
新型装煤底板
采动影响下地面井煤层气抽采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