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背景下国内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2020-07-07 09:34李承骏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体育强国现状分析

李承骏

摘  要:高校体育课程是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对比国内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可以发现我国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与国外相比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上类别较少、课程模式比较单一、课程资源开发不足、课程评价体系僵化,体育课程改革多停留在表面,未达到深层次的要求。

关键词:体育强国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5(c)-0010-02

Abstrac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system; It is the central link of phys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comparing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we can fi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hina. Through the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foreign countries, there are fewer typ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curriculum model is relatively single,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is rigid.

Key Words: Sports power;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体育强国是十九大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体育强则国强,面对大学生逐年下降的身体素质[1],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体育课程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和关键[2]。对比国内外体育课程改革,旨在发现我国在体育课程改革与外国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差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  国内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

我国出台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提出必须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min。高校体育课程模式集中在普通体育课、体育选修课和体育保健课,在具体项目设置上以单个项目为主,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较低,如花样跳绳等项目未得到高校的重视[3]。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方面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难以表现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全貌,学生大多是被动参加体育课,运动兴趣难以得到发挥,严重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4]。

2  国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

2.1 美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美国在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上面并没有将体育设置成为必修课程,国家把权利下放到各州,尽管各州在体育课程的设置方面有所不同,但实质上均是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在身体、认知、社会及情感方面的发展。在体育选修课方面,高校学生则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感兴趣的和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美国高校体育课程更加灵活、多样,在改革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强调终身体育理念[5]。

2.2 英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英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注重和强调基础性;英国体育课程改革结合本国体育运动的特点,将娱乐性放置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开设了众多与娱乐相关的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英国的民俗民生、组织管理、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展示了英国崇尚娱乐的传统,体现了英国高校体育课程的特色;最后英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非常关注残疾人体育得发展。

2.3 德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德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首先是观念的转变,由手段论体育观向目的论体育观念转移,其次是体育教学向体育教育学的转变,研究内容更加广泛、完善和充实了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最后是体育课程理论的完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体育游戏为主,其开设的体育运动项目更是各式各样、应有尽有[5]。

2.4 日本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日本体育课程改革具有延续性的特点,体育课程涵盖了竞技运动,非常關注教学计划的整体性。另外日本高校对体育课程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断进行体育课程教材的开发,并且重视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同时,评价方式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不断向过程性评价转换,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6]。

3  结语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虽一直在进行,但是实际效果却不令人满意,对体育课程的改革认识程度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选择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入较大,体育课程评价系统不够完善,体育课程改革多停留在表面,未达到深层次的要求,与国外课程改革相差较大,以下内容值得我国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方面借鉴。

第一,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积极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及新兴体育项目,使之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之中。

第二,在课程评价方面,摒弃终结性评价模式,重视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参与度而不是最终成绩、分数。

第三,重视俱乐部、三自主等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Z].2015-11-25.

[2] 于晓东.整体需要视角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6):22-24.

[3] 秦纪强.高校体育课程“选项+俱乐部”模式构建与实施[J].体育文化导刊,2015(11):34-35.

[4] 赵吉峰,曹莉,解毅飞.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2-14.

[5] 郭太玮.体育课程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尹林.日本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16):102-103.

猜你喜欢
体育强国现状分析
社区体育: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
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体育强国之路
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崔龙海被安排主抓“体育强国”
对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