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环保类真人秀的模式创新与节目价值探析

2020-07-07 09:34周含芝
艺术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真人秀

摘 要:《小小的追球》作为芒果TV推出的国内首档先锋青年试验旅行类真人秀,聚焦环保公益主题,引发关注并且收获极佳口碑。节目在环节设置、嘉宾选择、内容安排等方面进行创新,向观众传达环保理念,展现节目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国内环保类综艺节目的典范。

关键词:真人秀;模式创新;节目价值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4-00-04

现今各类真人秀节目霸占荧屏,从竞技类到观察类,从旅行类到纪实类,层出不穷。环保主题作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也经常作为议题出现在各类真人秀中。例如,在竞技游戏类真人秀《奔跑吧》中,节目组以城市垃圾作为一期的主题,嘉宾进入垃圾处理厂亲自体验垃圾分拣工作,向观众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传达环保理念。在娱乐性质占主导的真人秀节目中,虽然将“环保”作为议题之一,但是难以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无法落到实处。而《小小的追球》对填补国内真人秀节目环保旅行主题方面的空白具有积极作用,节目中运用独到创新的表现手法,时刻向观众传达保护环境的理念,呼吁公众参与环保行动,具有正面的社会影响。

1 《小小的追球》节目模式的创新探索

与旅行类真人秀相似,《小小的追球》也采用明星旅行记录的形式,推进节目的整体进程。然而明星在节目中不仅仅是体验者,更是故事的记录者。由黄子韬、周冬雨、尹正、王彦霖4人组成的“追球团”,前往世界上极具代表性的环保地区,用他们的眼睛去记录正在消失的美好,用他们的行动帮助当代青年人树立环保意识,“追球团”也代表着先锋的力量。

1.1 嘉宾体验与纪实拍摄相结合

在《小小的追球》第1季13期中,“追球团”共去到4个国家,分别是挪威、冰岛、印尼和中国。挪威是世界十大环保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前往北极的必经之路。“追球团”为了寻找北极熊,先抵达挪威的奥斯陆,然后飞往北极。“追球团”成员在旅途中用他们的视角展现出挪威朗伊尔城的梦幻之处,北极熊和北极光的存在给这座被冰雪覆盖的小镇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在登陆冰川探访北极熊之前,成员们需要学习枪支的使用方法及快速穿着救生服的技巧,以应对突发情况。周冬雨作为“追球团”唯一一位女性成员,面临的挑战更大。防身枪支对强壮的男性而言都偏重,更何况是力量不占优势的女生。但是周冬雨经受住了考验,展现出了女性强大的一面,展现出了女性不服输的精神。“追球团”成员们在节目中真实反应,也体现出了旅途的危险与困难,更易触动观众的内心。“追球团”并未如愿在登陆冰川后见到北极熊,反映了北极熊日益减少的事实。节目镜头里的北极,冰川正在消融。节目组对比1994年到2002年拍摄的冰川素材,发现北极冰川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船长麦斯向“追球团”播放了一段记录北极熊生存现状的纪录片,因为冰川的消融,海冰距离的扩大,北极熊们不得不离开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闯入人类的领域觅食;部分北极熊因为体力不支,甚至永远沉入了海底。纪录片中的画面令“追球团”的成员感到难过,同时也牵动着观众的心。“追球团”的纪实探索之旅是纪录片呈现的另一种方式,其纪实性给观众带来了观看纪录片般的真实体验。

明星的体验经历就这样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没有剧本的痕迹,节目的纪实性让观众更容易将自己带入体验先锋的角色。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寻找苏门答腊虎时,黄子韬主动要求承担巡逻任务。当保卫者和偷猎者相遇时,黄子韬所在的队伍承担给保卫者运送枪支的任务。从弹幕中不难看出,部分观众以为这是节目组安排好的剧情。然而当枪声响起,黄子韬与当地人员撤离时惊心动魄的场景出现在屏幕中时,观众才意识到一切都是真实的。苏门答腊岛虎的守护者们只是这个地球上环境保卫者的一个缩影,许多环保人士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大自然和动物,观众在敬佩这群勇士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树立起环保意识,加入环保守卫战中。明星嘉宾的身先士卒,给观众树立了榜样,体验加纪实的形式无疑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也使得节目的环保号召更具说服力。

1.2 任务环节设置

作为一档环保主题类的真人秀节目,《小小的追球》将环保观念渗透到了节目的方方面面。其中,与环保相关的任务环节极具代表性。节目一开始就告诉嘉宾,可以通过每天的行走步数获得生活中的小惊喜。在挪威,嘉宾通过累积行走步数获得了飞往北极的机票。节目组还设置了环保题目问答环节,题目内容与垃圾分类相关,嘉宾答对一道题便可以获得一次点餐机会。这样的任务设置,在丰富节目内容的同时,也向观众科普了相关的环保知识。“追球团”的第二站是冰岛,任务是寻找美丽的蓝冰洞。嘉宾需要通过自己的步数抵消相应的碳排放量,如果不能完全抵消,节目组将不会提供出行的车辆。节目组用这样的方式,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鼓励观众少开车、不开车。在印尼的巴厘岛,节目组布置给“追球团”的任务就是推销由木薯制作的可食用木薯袋,讓更多的店家使用环保用品,减少使用塑料袋产生的危害。节目精心设置的每一个任务环节,无不体现了环保的主题,向观众传达了绿色环保的理念。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共同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强调媒介通过设置议题在引导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上发挥作用[1]。环保议题是《小小的追球》节目突出的重点,节目中安排的环保主题的任务环节是媒介进行议程设置的手段,利用议程设置向观众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可以引导观众树立环保观念。

1.3 星素结合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引导,真人秀节目中的素人占节目总人数的比例不断上升,真人秀不再过度明星化,而是逐渐向“星素结合”的模式转变。真人秀节目加入素人元素有其必要性。素人与明星相比可能存在镜头感差、话题流量低等劣势,但素人的优势在于其易亲近的形象可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2]。《小小的追球》采用“星素结合”的模式,在每一站都会安排一位专业的素人嘉宾,为“追球团”提供环保方面的专业的指导建议,带领明星嘉宾一起寻找当地的自然美景,共同接受挑战、完成任务。

北极科考团的船长麦斯在节目中讲述了自己从事北极考察工作37年来亲眼看见的变化,不断消失的冰川和数量锐减的北极熊,都在告诉观众北极的生态链正遭受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已入不平衡状态。“追球团”成员周冬雨提问,人类为什么不能引导北极熊到海豹的聚集地,提高北极熊的存活率。老船长坚定地认为野生动物应该自力更生,人类不应该干涉它们的生活。老船长的话语令“追球团”陷入沉思,同时也在引导观众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素人嘉宾的老船长,有着丰富的北极考察经验,他所提出的建议更具说服力,观众更容易接受、认同。

随着真人秀节目创作模式的创新发展,明星和素人的结合更加紧密,明星和素人在节目中处于同等地位[3],素人的参与度和曝光度有所上升。“星素结合”模式下的真人秀节目,利用明星与素人之间真实的情感互动交流,让观众能够深入理解节目的核心价值。素人的出现,改变了我国真人秀节目以明星为主导的风气,逐步丰富了我国综艺的节目形态,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星素结合”模式在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2 环保主题综艺的节目价值分析

环保主题真人秀《小小的追球》给以娱乐为导向的真人秀節目注入了新鲜血液。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在媒介快速发展的时代,一切都以娱乐为目的,人类最终会成为娱乐的牺牲品[4]。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媒介、网络媒介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发挥着强大传播功能。综艺节目为避免过度娱乐化,正不断丰富节目类型,提升节目内涵和价值。以环保主题为代表的公益类真人秀已呈现出“综艺搭台,公益唱戏”的趋势[5],公益和娱乐项目结合发挥出双重优势。电视媒介上公益类综艺节目类型丰富多样,如央视公益救助类节目《为你而战》、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等。但以环保为主题的真人秀节目却不多,《小小的追球》称得上是环保类综艺的先锋。

2.1 文化价值

《小小的追球》作为一档旅行类的真人秀节目,因为环保主题在一众旅行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节目播放了北极的冰川、冰岛的蓝冰洞、巴厘岛深海的珊瑚礁等美景,它们因为人类的活动遭到破坏。节目组把这些正在消失的美景展现给观众,让观众意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和重要。

不同于“为了娱乐而娱乐”的综艺节目,《小小的追球》在综艺的外表下有着文化内核,节目传达的环保价值理念、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为新生一代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节目中素人嘉宾的故事也是节目宣传的一种手段。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上,一群偷猎者为了牟取暴利而射杀珍稀保护动物苏门答腊虎。保护区的一名工作人员曾经就是偷猎者,从偷猎者到保护者的角色转变,让观众看到了改变的力量。周冬雨说“很感谢当地保护区可以为他提供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社会上有很多人犯过一次错之后,连赎罪的机会都没有”。节目向观众展现了人性的宽容和善良,展现了改变的巨大力量,能够引起观众的反思。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小的追球》也让观众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处于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肆意破坏动物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珍稀动物逐渐灭绝、自然美景不复存在。人类只是大自然的拜访者,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救助需要帮助的动物,参与环保活动。节目组将人性和理性思考融入美景之中,在使节目极富观赏性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2.2 社会价值

环保一直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倡导绿色生活,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的议题。《小小的追球》用年轻人的视角探索世界,由4个明星嘉宾组成的“追球团”就是青年探索者的代表,他们无所畏惧,敢于挑战,将环保付诸行动,给当代青年人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呼吁青年人行动起来,践行环保理念。从自身做气,迈出保护环境的第一步。

《小小的追球》节目体现着对未来社会价值的探索,它引导受众回归自然的本真,通过旅行将自然中即将消失的美好定格在镜头里。节目笑点与泪点并存,叙事不拖沓,快节奏的试验旅行中包含对环保议题的思考。寓教于乐,可以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追球团”成员在挪威小镇上的温室栽培基地做义工活动;在巴厘岛海底种植珊瑚礁;在森林中进行稀有植物的样本采集。节目中嘉宾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观众作示范,向观众表明保护环境需要动员更多人参与。节目凸显自然现状,引发受众的关注。那些即将消失但还未消失的美好,或许可以通过大家的努力保留更久的时间。

《小小的追球》节目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以环保为主题,承担起了媒介的社会责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众对环保的态度,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传达正确的环保理念。社会的发展要依靠当代的青年人,他们肩负着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自然环境已经不容乐观,节目试图用旅行的形式展现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唤起青年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青年人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激发青年人的力量。

3 结语

在环境问题十分严峻的今天,环保话题俨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真人秀节目《小小的追球》围绕环保主题展开,将环保这一全球议题转变为个人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节目跟随嘉宾的脚步寻找即将消失的美好事物,用第一视角展现沉浸式的环保旅程及青年人的责任担当。自2019年垃圾分类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之后,社会对于环境保护更为重视。环保题材有一定的社会基础,节目的步调与现实社会的环保需求一致,符合社会的主流趋势,对于大众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活动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与《小小的追球》类似的环保主题类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市场并不多见,但是部分真人秀节目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融入环保话题,主流媒介也勇于承担责任。真人秀《小小的追球》为环保题材的综艺节目树立了一个标杆,寓教于乐的方式更容易让观众接受环保议题,节目用真实的行动和真挚的情感流露打破了综艺作秀的桎梏。环保综艺节目要在娱乐性和真实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充分利用素人元素的优势,让观众真正重视环保问题。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4-196.

[2] 尤敏超.明星真人秀节目如何向“星素”真人秀转型研究[J].新闻传播,2019(12):218-219.

[3] 徐恺欣.中国电视综艺类节目“星素结合模式”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2):82-85.

[4] 尼尔·波兹曼(美).娱乐至死[M].南宁:广西出版社,2004:5-6.

[5] 郭鸿瑾.综艺类公益节目价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20.

作者简介:周含芝(1998—),女,江苏南京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研究方向:传播学。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真人秀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姚明:演戏不是理想不会再上真人秀
论真人秀节目的剪辑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