髁突软骨诱导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2020-07-08 09:32张赵一淳鹿蕾于世宾杨鸿旭叶涛冯剑颖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共培养软骨干细胞

张赵一淳 鹿蕾 于世宾 杨鸿旭 叶涛 冯剑颖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典型病变为软骨退变和软骨下骨异常改建[1]。OA的干细胞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临床研究显示给OA患者关节腔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可改善其临床症状[2-3]。动物实验显示关节腔注射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明显抑制关节退变,且关节内注射的MSCs可在关节中定植,并表达软骨标记物-II型胶原[2]。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也表明,颞下颌关节局部注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可定向迁移和定植于病变髁突,并向软骨细胞分化[3]。但目前,病变髁突与正常髁突诱导BMSCs成软骨能力的差别及其机制还未见报道。c-myc和ERK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在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4-7],在髁突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的效果有待研究。

本实验旨在研究正常和OA髁突软骨诱导外源性BMSCs成软骨分化能力的差别,及髁突软骨对BMSCs的c-myc和ERK1/2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软骨组织和BMSCs

8 周龄C57BL/6雌性小鼠(购自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操作对照组(各13 只)。分组情况见表 1。实验组建立单侧前牙反(unilateral anterior crossbite, UAC)诱导的小鼠TMJ OA模型[8], 12 周后, 一部分(每组3 只)取双侧TMJ局部组织,用于组织学染色,另一部分(10 只)取双侧TMJ髁突软骨组织块,用于Transwell共培养。对照组操作流程同UAC组,只是最终不粘接不良修复体(表 1)。BMSCs为细胞系:C57BL/6的BMSCs(MUBMX-01001,Cyagen公司,美国)。

表 1 实验动物分组

1.2 组织学染色

HE染色:采用常规HE染色流程,封片后显微镜下观察。测量软骨厚度[8]。

甲苯胺蓝染色:细胞爬片在甲苯胺蓝染液中浸泡5 min,流水冲洗5 min,冰醋酸分化20~30 s,流水冲洗5 min,风干后浸泡二甲苯两次, 5 min/次,封片,显微镜下观察。

番红O染色:烤箱中预热30 min,脱蜡, 0.02%固绿染液中浸泡5 min, 1%冰醋酸中漂洗1 min, 0.1%番红O 染液中浸泡5 min, 95%酒精浸洗1~2 min,风干后浸泡在二甲苯中2 次, 5 min/次,封片,显微镜下观察。测量番红O染色积分光密度[3]。

1.3 Transwell共培养

在纤连蛋白包被的Transwell小室中(4 μm微孔滤膜,Corning,USA),上室接种髁突软骨组织块,下室接种3~5 代的BMSCs,孵育48 h后,制取BMSCs细胞爬片,或刮取BMSCs用于提取mRNA。

1.4 免疫荧光染色

烤箱中预热切片30 min,脱蜡。复合消化液孵育10 min,PBS荡洗3×5 min,抗原修复液孵育10 min,PBS荡洗3×5 min, 2%羊血清封闭30 min,滴加一抗, 4 ℃中孵育过夜,次日室温复温30 min,避光滴加荧光二抗, 37 ℃中孵育30 min, 避光滴加1∶800的DAPI, 37 ℃中孵育10 min,防淬灭封片剂封片,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所用一抗包括: c-myc (1∶100, ab32072)、 ERK1/2(1∶100, ab17942,Abcam公司,英国)。

1.5 RNA的提取

捣碎髁突软骨组织,与Trizol裂解液轻轻混匀后冰上静置20 min,加入20 μl氯仿,震荡15 s,室温静置10 min。 12 000 g离心15 min,液体分下层有机相、中间相和上层水相。小心吸取上层水相至另一EP管,加入50 μl异丙醇,混匀,静置20 min, 12 000 g离心15 min,RNA沉淀至管底,弃去上清,加入75%乙醇洗涤RNA, 7 500 g离心10 min,弃去酒精,将EP管倒置于滤纸上使RNA干燥。加入20~30 μl DEPC水使RNA溶解,测定RNA的浓度和A值。

1.6 Realtime-PCR反应

将RNA反转录后在Applied Biosystem 7500 Realtime-PCR仪中(ABI公司,美国)用两步法的扩增程序进行PCR反应,记录目的基因相对于GAPDH的量,将对照组设定为1,记录UAC实验组目的基因相对于对照组的值。每个实验重复反应3次, 3次反应的平均值用于统计分析。所用的Col2a1引物为以往报道过的序列[7]:5′-CATCCAGGGCTCCAATGATGTA-3′ 和5′-ATGTCCATGGGTGCGATGTC-3′。

1.7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UAC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髁突软骨厚度正常,软骨细胞排列规则;UAC组髁突软骨变薄,软骨细胞排列不规则,出现裂隙。软骨厚度统计结果显示UAC组软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番红O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髁突软骨软骨基质染色均匀;UAC组软骨基质分布不均匀。UAC组番红O积分光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图 1)。

2.2 2 组BMSCs成软骨分化能力的差异

A: HE对照组; B: HE UAC组; C: 番红O对照组; D: 番红O UAC组; E: 番红O染色统计分析; F: 软骨厚度统计分析

图1 对照组及UAC组髁突HE和番红O染色结果(×200)

A: HE, control; B: HE, UAC group; C: Safranine O, control; D: Safranine O, UAC group; E: Statistic analysis of safranine O staining; F: Statistic analysis of caritilage thickness

Fig 1 The HE and safranine O staining of the condyles in the control and UAC groups (×200)

BMSCs细胞爬片甲苯胺蓝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BMSCs细胞基质未见蓝紫色着色,为甲苯胺蓝染色阴性;和UAC髁突软骨块共培养的BMSCs细胞基质有蓝紫色着色,为甲苯胺蓝染色阳性,说明共培养的BMSCs表达软骨基质成分(图 2)。

Realtime-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UAC组髁突软骨块共培养的BMSCs Col2a1的基因表达水平均较未经过共培养的BMSCs高(P<0.05),但均较软骨细胞表达水平低(P<0.05);与UAC组髁突软骨培养的BMSCs Col2a1的基因表达水平较与对照组髁突软骨共培养的低(P<0.05)(图 2)。

2.3 2 组细胞c-myc和ERK1/2的表达水平

图2 各组BMSCs的成软骨分化 (甲苯胺蓝染色, ×200)

Fig 2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of the groups (Toluidine blue staining, ×200)

BMSCs细胞爬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MSCs分别与对照组和UAC组髁突软骨细胞块在Transwll系统中共培养后,BMSCs均可表达c-myc和ERK1/2,但UAC组c-myc和ERK1/2阳性细胞比例较对照组低(P<0.05)(图 3)。

3 讨 论

OA的细胞治疗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其中间充质干细胞组织来源丰富,体外自我扩增能力强,可多向分化,被认为是对OA治疗最有优势和应用前景的种子细胞[9]。

图3 2 组细胞c-myc和ERK1/2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 *:P<0.05) (×200)

Fig 3 c-myc and ERK1/2 expression of the cells of the 3 gorups(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P<0.05) (×200)

大量的实验表明不需要另外加刺激,体内局部注射的MSCs可自行定向迁移至病变的关节软骨,分泌软骨基质,部分逆转软骨的病变。给猪OA膝关节内注射MSCs,发现MSCs可在膝关节软骨中定植,且表达软骨细胞标记物——II型胶原[4]。课题组前期实验也表明,OA软骨能通过分泌趋化因子诱导局部注射的BMSCs向病变软骨趋化[3]。另外,局部注射的BMSCs可定向迁移至病变髁突,定植于髁突软骨中,并分泌II型胶原,向软骨细胞分化[3,10]。

研究表明体外软骨细胞与MSCs共培养可诱导MSCs成软骨分化。 Meretoja等[11]和Diao等[12]发现关节软骨细胞和MSCs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诱导MSCs的成软骨分化。 Kubosch等[13]建立BMSCs和软骨细胞共培养体系,可诱导MSCs表达II型胶原的蛋白和mRNA 。 Yang等[14]的研究表明软骨细胞可通过旁分泌模式诱导MSCs表达成软骨分化标记物。 Mo等[15]的研究也显示MSCs与关节软骨细胞共培养可增加软骨细胞软骨外基质分泌量和II型胶原表达量。 但目前,OA和正常软骨诱导MSCs成软骨分化能力的差别还未见报导。本研究表明尽管正常和OA的软骨均可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但OA软骨诱导MSCs成软骨分化的能力远不如正常软骨(图 2)。

c-myc和ERK1/2在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用包括c-myc在内的数种基因转染人绒毛膜或者蜕毛干细胞,或者转染鼠的胚胎干细胞,可直接将这些干细胞转变成软骨细胞[4-5]。而抑制BMSCs的ERK1/2信号可明显抑制其表达软骨基质的水平[6-7]。本研究将正常或者OA的软骨细胞与BMSCs共培养,发现2 组均可上调BMSCs的c-myc和ERK1/2表达水平,但与OA的髁突软骨共培养的BMSCs,其c-myc和ERK1/2水平低于与正常髁突软骨共培养组(图 3)。本研究推测,髁突软骨可能分泌可溶性的物质作用于BMSCs,提高BMSCs中c-myc和ERK1/2的表达,但OA髁突分泌的该物质较对照组少。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OA和正常髁突软骨均可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但OA软骨诱导BMSCs成软骨能力较对照组弱,可能与OA髁突软骨诱导BMSCs的c-myc和ERK1/2表达上调幅度较对照组小有关。

猜你喜欢
共培养软骨干细胞
干细胞:“小细胞”造就“大健康”
瘤胃真菌与酿酒酵母仿生共培养提升秸秆发酵产乙醇量
SOX9在SD大鼠胚胎发育髁突软骨与胫骨生长板软骨中的时间表达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老年衰弱研究进展
健康成人尿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有关髁突软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年轻的“秘诀”
共培养的水分状态对农杆菌转化玉米的影响
1种基于平板共培养筛选抗菌海洋放线菌的方法
体外共培养软骨细胞与脂肪基质细胞用于软骨构建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