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理性思维培养策略窥探

2020-07-09 03:34杨建华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理性思维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杨建华

摘  要:数学理性思维包含抽象思维、数形结合等各种思维能力,不同的数学题型涵盖不同的数学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性思维,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小学数学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我们不仅要提高思维训练强度,拓展思维训练的深度,还需要依靠各种情境创设和联系生活问题,来为学生数学思维的运用创造机会,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性思维;培养策略

相比语文感性思维而言,数学思维更趋理性。虽然数学也是人类对自然万物的一种思维表达方式,但它更侧重于一种逻辑推理与完美演绎,具体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概念、推理、规则……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数学知识与概念的传授,更要从中有效培养他们的数学理性思维,以便有效提升其个人数学素养。本文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理性思维培养策略,以便参考。

一、从具体到抽象,引导思维跨越

小学生思维更多趋于感性,而小学数学却相对有点抽象。如果直接讲解,学生反而接受不了。对此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具体到抽象,逐步过渡,层层推进,以便从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实现跨越。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师能够找准学生的兴奋点,知识的重难点,以便由浅到深,从表及里,逐步深入。

课例1:“认识圆柱体”的课堂部分实录。

(多媒体显示:长方形)

师:刚才我们已经通过眼睛看、用手摸、动手量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圆柱。现在请你们看视频。这是什么?

生:长方形。

师:现在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长方形沿着一条边,进行快速旋转,结果会怎样?

(学生闭目想象)

(视频动画演示长方形旋转成圆柱画面)

师:是不是和你们想象的一样?

生:是的。

师:那你们再仔细观察,认真想象,长方形旋转时,上下两边有什么发现?

生:上下两边旋转后,就成了圆柱体的上下底。

生: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圆柱体上下两面相等。

……

师:你们观察很仔细,说得很到位。那么观察一下,长方形的两边在旋转中又有什么变化?

生:其中一条边不动,作为圆柱体的高,而另一边旋转后成了圆柱体的曲面。

……

思考:相对而言,圆柱体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教师直接讲解,或者强制让学生进行识记,也许他们能够理解,但必然浮于表面。案例中教师没有直接讲解圆柱体的概念,而是在学生初步了解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式初步感知圆柱体的外形;接着借助多媒体视频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口脑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在理性层面上分析圆柱体,实现更深层次地理解其概念,实现从具体到抽象思维培养的跳跃。

二、从分散到规律,重塑思维结构

小学生思维虽然具有跳跃性,但却是分散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章节之间不同的联系,能够站在整册教材的高度,分析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探索引导他们跳出单一例题,站在整个知识层面上进行重新建构知识体系,以便真正实现他们数学思维从表面到实质,从局限到整体,从分散到系统进行有效推进。

课例2:“毫米和分米”的课堂部分实录。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一部分内容,现在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接触了多少长度单位?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如果一小段就是一毫米,一毫米一毫米进行相加,结果加到十毫米,就会变成——

生:厘米。

师:如果同样继续相加,十厘米就会变成——

生:分米。

师:还有呢?

生:十分米相加,就会变成一米。

(多媒体出现长度单位台阶图)

师:现在请你们把米、分米、厘米与毫米这四个长度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填在这个台阶上。

(学生思考动笔)

师:现在请你们观察一下这个台阶图,与你们以前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多媒体呈现个、十、百、千这四个计数单位的台阶图)

生:都是“满十”后产生的一个新单位。

……

思考:对于数学理性而言,其中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整体性。因而在其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立足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能够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以便重新建构知识体系。案例中,虽然长度单位与计数单位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他们之间的进率是相同的,都是十进制。教师借助台阶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能推促学生思维从发散到系统,为其思维整体性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从特殊到一般,渗透思维归纳

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而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会归纳。归纳是辩证思维的其中一种方法,通过归纳,能够引导学生思维认识经历特殊到一般。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列举方式,了解其中数学知识的特殊形式,接着引导他们通过分析思考,从中梳理共性,进行有效归纳,以便在实践中让他们逐步接觸、熟悉、理解掌握归纳,为其数学思维有效培养创造条件。

课例3:“用字母表示数”的课堂部分实录。

(多媒体出示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学生跟唱)

师:假如是五只青蛙呢?

生:五只青蛙五张嘴,十只眼睛二十条腿。

师:八只呢?

生:八只青蛙八张嘴,十六只眼睛三十二条腿。

……

师: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无穷无尽编下去。现在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青蛙个数与嘴的关系呢?

生:几只青蛙几张嘴。

师:腿呢?

生:几只青蛙2几只眼睛。

(学生哄笑)

师:其实这里我们可以用字母来代替几,比如用a、x来代替,那么现在就可以说——

生:a只青蛙a张嘴。

生:x只青蛙2x只眼睛。

……

师:这里的“2x”是什么意思呢?

生:“2x”表示眼睛的只数。

师:还有呢?

生:表示眼睛只数是青蛙个数的2倍。

师:概括得很好。这里字母既可以表示一个数量,又可以表示两者数量之间的关系。

思考:学会归纳,才能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才能从中理解掌握知识本质,便于培养数学思维。针对特殊案例而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中挖掘数学内容,以便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推促其思维理性发展。案例中利用儿歌导入,不仅结合教学内容,而且还能营造课堂轻松氛围。除此以外,教师还通过“青蛙”列举,让学生从中感知用字母代替数字的必要性,继而从特殊过渡到一般,感受数学简约化的魅力。

四、从现象到本质,唤醒思维理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方式。毕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不是应付考试,而是能够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在其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整合学生生活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内容,继而进行抽丝剥茧,引导学生透过生活现象学会思考、学会分析,继而从中掌握相关数学方式,有效唤醒思维理性,实现自为的价值诉求。

课例4:“认识方向”的课堂部分实录。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左右,现在就一起做一个游戏,看看大家是否分清了左右。请举起你们的右手。

(學生齐举右手)

师:现在举起你们的左手。

(学生齐举左手)

师:看来你们对左右基本掌握了,那么老师问你们,我们两只手都一样,为什么要分为“右手”“左手”呢?

生:老师,如果不取名字,就会容易混淆。

师:你说得不错。毕竟东西一多,就要进行——

生:区分。

师:是的,对于方向来说,也是如此。比如屋顶位于我们的——

生:上方。

师:现在这里不再叫左右,而是重新取名,叫作——

生:上。

师:你们说得很好,看来东西多了,就要分类。

……

思考:学习,既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当前不少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大多重视学生解题技巧,却忽略了学生的思考,结果陷入了题海训练,给学生造成了负担。案例中虽然只是一年级的认识方向,但其中不仅给学生灌输了相关的方向名称,比如左右、上下,等等;而且还给学生进行了讲解,让学生明白,东西多了就要学会分类,这已经上升到了数学思维培养的层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能在更深层次理解,有利于从中唤醒思维理性,提升其个人素养。

总而言之,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不仅需要注重数学知识、方法与技能传授,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通过探索数学思维路径,重塑数学思维结构,渗透数学思维归纳,唤醒数学思维理性等方式,引导他们能够学会用数学思考,用数学解决问题,以便有效提升他们的个人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理性思维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