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唐山评剧的传承保护与推广

2020-07-09 21:02蔡天祎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评剧推广策略

蔡天祎

摘    要:评剧在1910年左右形成于唐山,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受多元文化发展的影响,评剧呈现出日渐衰落的态势。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了解华北理工大学学生评剧认知度的基础上,找出评剧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评剧衰败的原因,并在传承保护与推广上给出相应的建议及策略,希望达到弘扬传统文化,重塑评剧辉煌的目的。

关键词:评剧;传承保護;推广策略

引言

评剧发源于河北唐山,被评为“冀东三枝花”之首,距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评剧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奠定了其“第二大剧种”的地位。受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在流行音乐占主导的背景下,青年人对评剧的喜爱程度越来越低,老一辈的表演者也不断减少,评剧在发展上遇到了很大的阻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继承和延续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中断。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唐山也进入到城市转型的建设期,其地方文化的传承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发现评剧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准评剧的发展方向,采取创新型、有效措施,提升年轻人群体对评剧的兴趣,将对评剧的传承与推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学生对评剧的认知情况调查和问题分析

(一)问卷实施情况与调查内容

为了能够了解学生对评剧的认知状况,为评剧自身的继承保护和推广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我们遵循问题个数不宜过多、问句不宜过长、内容应简单易懂的原则设计了题为“大学生对评剧传承与发展的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对象是华北理工大学在校学生。为了方便统计,采用了电子问卷的形式,利用了大约一周的时间,发放并回收3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89 份,有效回收率96.3%。

问卷主要涉及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被访问者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历和年龄;第二,受访者对整个戏剧以及评剧的了解程度和了解途径;第三,考察学生对评剧的基本态度,以及对评剧剧目和知名演员的了解程度;最后是关于学生对评剧传统文化传承推广的态度,对评剧的兴趣点和倾向的传播方式。

(二)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并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并简要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1、学生对戏剧缺乏整体认知。在选项给出的几类代表性戏剧中,知道黄梅戏的人数最多,占调查人数的92.9%,这应该是受黄梅戏代表曲目《天仙配》以及在此基础上改编的电视剧的影响。另外有75.5%、78.3%和64.2%的学生知道评剧、京剧和豫剧,但多数学生对戏剧的认知也只是停留在名称上。

2、多数学生不太了解评剧,对评剧的兴趣态度也一般。调查结果显示,有大概60%的学生对评剧完全不了解,28.5%的学生了解一些,很多学生对评剧的代表曲目、代表名家不是很清楚,会错误的将其他剧种的曲目、名家作为评剧的来选择。此外,学生对评剧的兴趣并不浓厚,在“是否会走进剧院看评剧演出”题目上,选择“愿意和不愿意”的人数大致各占一半,由此可见,年轻一辈人对评剧艺术不愿迈出第一步,去做过多了解。

3、学生主要是通过媒体,被动接触了解评剧。很多学生儿时因为和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受老一辈人喜爱戏剧的影响,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调查结果65.3%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独立喜好的形成,我们会被其他事物所吸引,逐渐丧失对评剧最初的那份新鲜感和愉悦感,以后我们也多不会主动去了解评剧,更不会拿出空闲时间走进剧院欣赏,虽然92.8%的人选择会通过电视等媒介的输出来了解传统评剧文化,但这种传播方式多为被动的,无法真正走进人的内心,慢慢地评剧在年轻一代的群体中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除上述问题外,我们调查中还发现:学历越高的人,其整体素质水平也高,对传统文化评剧艺术的认知度、接受度越高;00后学生受电子设备、网络游戏的影响,对评剧等传统文化的认知度相对于90后更低;唐山有传统评剧与幼儿园教育合作的范例,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评剧与学校课堂教育并没有做到持续性衔接,而是造成了中断。

二、新时期评剧的传承保护与推广策略

综上所述,虽然学生这一大青年群体对评剧的认知情况并不乐观,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在传统评剧艺术的传承推广上,90%以上的学生都持愿意支持的态度。

(一)“从娃娃抓起”

如今社会的主力军是90后,新生儿的父母大多也是90后,因此年轻一代的我们对于评剧的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评剧的未来,家庭教育很重要,评剧的传承也要“从娃娃抓起”。在孩童时期,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对评剧产生的兴趣,可能就会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产生有利影响,同时有利于评剧的传承。

(二)让评剧文化贯穿学校教育的整个阶段

随着音乐课程的改革和发展,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了使全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与进步,各地方、各民族可以根据各自的地域特色融入本地区、本民族独有的音乐形式。

评剧可以借鉴豫剧成功推广的经验,利用“评剧进课堂”来对评剧进行宣传推广,从教育层面入手,有意识的培养年轻一代的评剧审美。在中小学音乐课堂开展评剧学习,对有天赋的小孩子进行挖掘培养,并在各高校设置有关评剧的课程,开设评剧赏析课,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提高青年学子评剧的基本素质与艺术修养,培养评剧传承与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人才,从而给评剧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新生。

(三)针对年轻人的兴趣点对评剧进行推广传播

据调查,现在高校学生对于评剧感兴趣的点主要集中在故事情节和妆容服饰上面,演员及其在平时彩排或训练中的趣事其次,对唱腔方面的研究不感兴趣。而当代评剧的研究者,其重点大多都是演员流派以及唱腔,这也不能说是专业人士对于重点把握不准,毕竟对于专业人士而言这些才是有研究价值的东西。

但在评剧的传播上,我们应当根据大众的兴趣点进行努力推广,如果一种艺术形式的传播不关注大众的兴趣点,那么它的受众就会越来越少,民间艺术到最后只能被束之高阁。

(四)借鉴节目《梨园春》及豫剧推广模式

任何传统文化精髓的延续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大力支持,此方面可以借鉴河南豫剧的推广模式。在河南政府和电视台的支持下,打造出的品牌节目《梨园春》在多年发展后,从河南走向全国再走向国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可以说,是这档节目让豫剧被更多的人所喜爱,达到了推广与传播的目的,也延续了戏曲的生命。

评剧的传承与推广应该以此为榜样,实施一定的举措,如:举办全民大型评剧比赛、与其他地方的评剧组织多多联系交流等。大家集思广益,尝试创新,走出一条评剧复兴之路。

(五)传播“人”的领导作用

传播人,也可以称为“领头羊”或者当代比较出名的代表人物,比如:梨园界京剧老生王佩瑜,曲艺界相声前辈郭德纲。

王佩瑜作为京剧的名角,余派老生行当第四代传人,是建国以来国家培养的第一位女老生。为了打破人们对京剧的成见,让京剧真正走进年轻人的心里,她尝试去做公众号,以新一代年轻人常用的,了解事物的渠道来推广传统艺术;会在《奇葩大会》上自信地说出自己是来自上海的京剧演员,是女生,演的是老生;会在《朗读者》上用京剧唱腔的念白,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现的既气魄恢宏、豪情满怀又韵味十足、余音绕梁。可以说,她是京剧传承的有力推手。

郭德纲是一位众说纷纭的相声演员,受到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将相声又重新拉回了大众视野,让大家知道还有一种给人们带来快乐的艺术形式——相声。他为祖师爷传道,培养了一波又一波的徒弟,将相声的小园子开在了全国多个地方,将商演开遍了全球,在他之前没有人会想到相声这门艺術会有如此广阔的市场。

由此可见,有一位敢于站出来的“领头人”是极为重要的。评剧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位某派名角、敢于创新的专业人士勇敢地站出来,拥有不在乎旁人眼光的心态,投入半生的时间与心血,去搭建一个平台,努力推广评剧,把评剧重新带回人们的视野。

三、结语

评剧是戏剧艺术中的一块瑰宝,拥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丰富着唐山当地人们的艺术生活,具有很强的亲民性。21世纪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社会的快速发展给艺术带来了新的契机。弘扬评剧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评剧、喜爱评剧,利用创新型的方式和策略将进行继承与推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李小双.评剧艺术的继承及发展路径[J].戏剧之家,2018(5).

[2] 张雪莹,苑帅民,鄢载鹏.唐山评剧的发展现状与传承保护研究[J].戏剧文学,2015(06).

[3] 杨京晶.试述评剧发展现状[J].戏剧之家,2019(12).

猜你喜欢
评剧推广策略
评剧产业的特色文化版块发展模式探析
新形势下唐山评剧如何焕发生机
创新农机技术推广模式 奠定现代农业建设基础
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和理论的新进展
对新兴排舞项目及其在普通高中推广策略的研究
“延吉三打一”项目推广策略分析
试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
评剧《良宵》海报
马惠民:很有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