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研究

2020-07-09 21:02孙海军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区治理基层党建

孙海军

摘    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本文以淮北市为例,分析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做法、问题,并提出了下步工作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方法与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进行了创造性探索,淮北市作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不断研究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淮北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探索

为顺应城市基层党建新的形势任务,近年来,淮北市紧密结合城市转型发展实际和基层社会治理现状,实行“四级联动”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制度联结,构建无缝衔接的制度体系

推动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首先坚持制度先行。淮北从“四级联动”的顶层设计谋篇布局,出台《关于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四级联动体系的实施方案》。为推动《方案》真正落细落实,又先后制定出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试行)》等9项配套制度。并根据工作运行情况,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发挥在职党员作为推进社区治理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形成了城市基层党建“1+N”制度体系,实现制度无缝对接、动态配套。

(二)责任联担,夯实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淮北坚持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以上带下、上下互促,着力构建纵横联動、权责明晰的城市基层党建责任体系。纵向坚持分级负责,明确市委、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四级党组织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职责;横向强化分工合作,明确市、区两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工与职责,厘清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的关系与责任。

(三)组织联席,打造互通互融的党建格局

街道、社区分别建立“大工委”和“大党委”,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共抓区域党建、共商区域治理、共谋区域发展,实现各级议事协调机构互联互通。比如,通过优化区域化党建建立了11个街道“大工委”和112个社区“大党委”,坚持“高效协同、就近就便”原则,将全市75个市直单位合理纳入不同的街道“大工委”,将311个二级机构纳入社区“大党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协同。

(四)服务联动,推动优质高效的社区治理

淮北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持续增强街道社区兜底服务功能,大力推进街道体制改革,对街道社区以及内设部门进行整合调整,以便更好为居民服务。同时,加大对基层资源投入,使更多的人财物权向基层倾斜,并逐步取消招商引资等考核指标,为基层减负,使其能够集中精力谋划社区发展,更好的为民做事。

二、淮北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取得的成效

(一)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淮北市在全市推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党建主体架构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延伸党建触角,激活神经末梢,形成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网络,明确每一级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层层压实责任。破解了党组织涣散、弱化、边缘化的难题,打破了以往党组织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弊端,消除了原有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和社会治理“两张皮”问题。

(二)树立了多元互动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

淮北市通过组织纽带把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资源共享把双方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活动互联把双方优势发挥出来,实现了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建互补。开展组团式服务,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整合驻区单位力量和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居民等),为社区居民解难题办实事。

(三)提升了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和水平

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指引下,东街道积极推行“一核多元、4加4共”模式,充分整合社区资源,特别是把分散的党组织重新整合起来,形成了社区治理强大的向心力。一年多,通过区域内各单位联动,共同走访慰问困难党员32人,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100余次,居民诉求办结率达到95%以上。

(四)催生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特色品牌

淮北市在推进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发挥街道和社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品牌。比如,惠苑路社区以“家国情怀”为主题,探索“我们是一家人”的社区治理理念;桂苑社区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出了“流动办公桌”服务模式,把办公桌搬进了所辖的17个小区,方便服务居民。

三、淮北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未全面形成

一是不少领导干部和群众对基层党建的认识滞后,还基于对原有街道社区体制机制、传统做法的认识上,导致在工作的对接当中,出现一些盲点。二是社区承担着大量的行政化事务,社区资源少、事情多的局面的局面未彻底改变。三是驻街道社区的单位、企业、行业所拥有的资源与街道社区互动性不强。

(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自主性未充分唤起

当前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在于主体性资源缺乏,即社区治理的社会力量的缺位。在一些社区,居民个体之间处于原子化的隔绝状态,没有有效的社会联系,许多社区活动,都是被动的、象征性的参与。另外,由于社会组织发展长期受到抑制,缺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也不高。

(三)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未发展成熟

一是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街道和社区的关系定位不清晰,社区常常被作为街道的派出机构,承办大量街道交办的工作,存在权责不对等的问题,使社区无暇关注社区公共事务。二是党建工作体制不完善。在制度设计上,基层党建还更多偏向于权力控制而不是着眼于社会建设。三是公众参与体制不健全。实践中相关制度还不科学不完善,存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不畅、组织不力、效率不高等问题。

四、淮北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方法与路径

(一)以党建为引领,促进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

坚持政治引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的政治生活活动有效开展起来,以学习教育为根本,提高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坚持组织引领。基层党组织作为社區治理的领导核心,应该练就“绣花”功夫,瞄准居民需求,把党的组织建设和工作做细、做实、做精。坚持服务引领。社区作为人民群众主要的生活场所,就要求我们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坚持文化引领。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二)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察民情,知民之所需。加强对社情民意的调查,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走进居民中间,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心声,把居民需求信息制成“需求清单”,靶向治理。解民忧,办民之所急。在深入了解广大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对“清单”进行进一步分析,从那些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着手,通堵点、疏通点、消盲点,依据轻重缓急逐一解决。顺民意,谋民之所盼。做好社区治理工作,不仅要全力解决当前问题,还要超前谋划,不断实现居民未来美好生活需要,要找准结合点,把社区建设好,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目标真正落实在社区。

(三)以创新为动力,构建“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模式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整合和枢纽功能,做到统领而不代领,总揽而不包办,放权而不放手,使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形成和谐互动的关系。构建多元主体互动合作的行动网络。一要落实社会治理的政府职责。推动政府简政放权,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二要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鼓励它们在基层党组织引领下放手参与社会治理工作。三要提升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让人们认识到参与社会治理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

(四)以制度为保障,确保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常态化

完善人才保障制度。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核心在人。要建立基层人才培育和关爱制度,继续推动人才政策向基层倾斜,形成人往基层走的格局,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建立资金投入制度。拓宽社会治理资金筹集渠道,尝试通过慈善捐赠、设立社区基金会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区治理领域。规范资金的使用管理,让社区居民全过程监督服务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考核评价体系,有效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最关键的是要把社区居民对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通过全方位的考核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优质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礼群.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的新进展[N].光明日报.2017.08.07

[2] 石志刚.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研究——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J].社会治理.2019(5).

[3] 王海荣.闫辰.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问题与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2).

[4] 李威利.党建引领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J].重庆社会科学.2017(10).

猜你喜欢
社区治理基层党建
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浅谈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夯实基层国企党建基础工作实践与思考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