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汽修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0-07-09 11:35田垒
关键词: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微课

田垒

摘 要:微课的兴起为技工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新方向和新契机,但是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课堂学习和师生互动交流。因为技能学习特别是汽修专业技能的掌握,是一种在互动和实践体验中完成的能力内化及提升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将国外“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生搬硬套进教学之中。目前,汽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难处,因此应积极发挥“微思维”,根据不同的汽修专业实训背景,探索如何把微课模式与汽修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内化糅合起来,进一步发挥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优势,拓展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技能学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

1 当前汽修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外自学困难

一方面对于课前预习,学生普遍学习兴趣偏低、自觉性差,加之内容吸引力不足,课前预习效果甚微,仅靠课堂中教师简单提问无法检验预习效果,也享受不了学生提前预习所带来的高效课堂。另一方面是课后复习,学生在脱离实训环境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对所学习操作技能的有效复习,导致一段时间后教学效果出现大幅度的衰减。

1.2 课堂教学限制大

一是学习时间限制。汽修一体化课程具有项目化、操作步骤多及规范性强等特点,有些学生能力差、进度慢,但教师也只能在规定的课时按教学环节折中进行,难以回头重复“示范动作”,留给学生理解消化的时间并不充裕。同时教师受限于课时和精力,不可能在操作细节上进行无限次的示范,一对一地纠正辅导就更难实现了。二是物质条件限制。汽修专业一体化实训教学对设备依赖性较大,容易出现设备条件跟不上、工位不足,学生实训操作程度不够等问题。三是教学手段不足、很多专业知识的教学只停留在PPT、黑板、挂图讲解的层面,这些传统手段展示力有限、吸引力不强,学生理解接受起来也有困难。

1.3 学生学习过程偏重形式化

工学一体化教学流程紧凑,并且重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模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觉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没有前期充分学习和知识准备的情況下,尽管有工作页的引导,但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很多学生都只是表面上的“主动学习”,容易出现按部就班、走马观花的情况,探究学习程度不够深入、合作学习效果不佳,最终导致了学习形式化、表面化等问题。

1.4 学习评价难度高

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评价是基于学习质量、完成情况和团队合作等多元化的评定方式,但要做到客观地评价每位学生并不容易。通常教师与学生配比悬殊,并且任务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教师很难对每位学生的实训质量都能做到观察入微或者准确把握,因此会导致良莠不齐、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教师若在没有基于客观事实的情况下进行总体性评价,则会让学生产生自我认知不足甚至是认知偏差,最终偏离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2 微课在汽修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1 微课在汽修专业理论课上的应用

教师应用微课进行汽修专业理论课教学时,不仅要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成熟应用于实践操作中。例如点火系统的原理,教师可以将与点火系统相关的工作流程拍摄录制下来,经过后期剪辑制作为微课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分析点火系统的组成形式,并论述其原理。这节课难点在于高压电怎么样产生,电火花什么时候出现,电流无法观测到,如果教师不使用微课视频,只单纯的教授理论知识,学生听起来一知半解,依靠记忆背书完全没有效果。

于是,教师采用微课视频,将电流的走向情况绘制成动画,并将动画演示给学生,学生观看后配合发动机工作循环原料,就了解了点火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各个零件的作用。不仅如此,通过微课视频,汽修专业的学生也了解了初级电路和次级电路电流路径情况,应用视频直观的看到电火花产生过程,本节课的难点内容迎刃而解。课程结束后,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准备习题,让学生再次观看微课视频,自主画出初级电流和次级电流的基本路径,巩固今日在课堂中掌握的内容。

2.2 微课在汽修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课堂上的应用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在于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引导,还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微课视频应用在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在讲解发动机拆装问题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时设置为5天,应用项目教学法将本节课划分成5个项目:拆装准备、外部附件拆卸、配气机构拆卸、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拆卸、冷却和润滑系统拆卸。

按照五个项目的实际情况,教师将五个项目录制后制作成微课视频,对各个零件名称与作用进行讲解,并阐述发动机工作原理,五大系统运行原理,使用动画播放的形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视频,对拆装步骤有初步认识,在实训课中利用视频学习理论知识,最后将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相结合,教师再将本节课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2.3 丰富教学手段

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能将复杂的课程内容以碎片化、精简化的视频呈现出来,每个微课的时长一般控制在十分钟左右,这些特点使得微课十分适合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为了尽可能多地讲述汽修相关内容,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这就导致学生对汽修知识的理解始终停留在浅层次,限制了他们在未来生活工作中的发挥,因此,当下教师要及时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微课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导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进而全面提升中职汽修专业教学质量。

微课为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方法手段,也带来了许多新思路。我们应该努力探究如何更好地将微课与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将新媒体和传统教学的优势联合起来,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互补起来,探索“课堂普学,微课促学”之路,有效调动技校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技能教学质量,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韩舞.微课在汽修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职业,2020(13):91-93.

[2]罗燕,周瑜.微课在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247-248.

猜你喜欢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三有”模式:服务汽修专业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浅析新时期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运用策略
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