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2020-07-09 19:36谢锐升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核心素养

谢锐升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出台,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被提上日程。文章在分析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内容及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落实路径,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及信息社会责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新课标   核心素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176-01

新高考的实施使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重点。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工程,能有效实现教育的一致性、全面性和完整性。不同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不同,高中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包括计算思维、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信息社会责任。需要对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再进行核心素养培养对策探讨,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一、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内涵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计算思维、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信息社会责任等内容。信息意识是学生对信息的敏锐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其对信息的敏锐度则不同,而信息意识台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信息需求,对信息进行获取、甄别、运用和分享。计算思维是学生利用计算机方法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思维能力。计算思维是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对问题的定义、对要点的提取、对模型的构建、对资源的整合、对程序的设计等能力的综合。数学化学习是学生根据需要利用数学化工具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数字化学习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进行网络学习的一种能力。信息社会责任是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同时能遵守信息法规。学生在利用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时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自己的隐私进行保护,同时还要遵守网络空间的制度、道德等,以维护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二、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1.信息意识素养

高中生已有主动进行信息搜集的意识,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对信息埋筛选和分享,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将信息技术初步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但学生的信息意识整体水平不高,能力也不稳定,他们只有在有需求的时候才寻求计算机的帮助,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不强,对信息的整合不够敏感。

2.计算思维素养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算法和程序设计内容存在学习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不强。计算思维能力不强,导致学生编程和程序设计基础差,学生在学习时,只能勉强完成任务,而会编程的学生数量非常少,自主进行模块设计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不强,就无法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无法进行计算思维迁移。

3.数字化学习素养

学生对多媒体设备了解得比较少,使用更少,因此不能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学生对最新教育软件不关注,很少搜集和使用数字资源进行学习。学生对数字化的学习工具不关注不运用,数字化学习素养有待提升。

4.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信息法律遵守意识、信息伦理意识较高,能控制上网时间,并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关注。但仍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和信息法规教育,使其能正确评价网络事件,提高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三、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1.信息意识素养培养

高中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也能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但获取信息的方法单一,对信息进行整合的意识不强。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积极开展竞赛活动,如编程比赛、模拟教师微格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教师还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信息加工等。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稿的撰写,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分别进行信息的搜集、信息的筛选、信息的整合、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分享等,全组能力协作完成任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计算机操作,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的兴趣。

2.计算思维素养培养

高中学生因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差,所以不会进行模块化程序的设计,导致计算思维素养不佳。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实践编程,通过“百钱买百鸡”等算法的编写,让其体验编程的方法和过程。当学生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设计稍难的趣味编程,如“走迷宫”等,目的是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3.数字化学习素养培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化学习素养可以通过希沃白板、翻转课堂等优化学生的体验。希沃白板可以安装在学生的手机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界面,并通过其自带的课件支持触点操控进行学习。学生利用希沃白板进行丰富资源的查找和应用,教师利用希沃白板进行课件制作和课程开发,利于师生数字化学习素养的同时提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课堂与线上课堂进行结合,通过微课、翻转课堂等模式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的能力。

4.信息社会责任素养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看到爆炸时代信息开放性、共享性、多元化的弊与利,以引导学生规范网络行为,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信息技术,能正确识别信息。教师还要为学生讲授信息法律法规知识,通过案例的融入等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使学生能遵守信息规章制度,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自己客观的看法。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的四大核心素养内容相互依托相互贯通。信息意识是前提,计算思维是核心,数字化学习是表现,信息社会责任是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解月光,杨 鑫,付海东.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与分级[J].中国电化教育,2017,( 05) : 8-14.

[2]李維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17,( 05) : 26-29.

[3]吕海燕. 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设计问题的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 Z3) : 177 -178.

[4]陈 婷.“互联网 + 教育” 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南京: 江苏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核心素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