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南丝竹比赛设立新苗传承奖谈起

2020-07-12 07:12
河北画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新苗丝竹太仓

太仓市文化馆

为什么要设立“新苗传承奖”?

璜泾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1995年时任校长吕友良确定了以艺术教育为特色教育的总体规划。璜小之所以选择民乐为突破口,是因为民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作为江南丝竹发源地的太仓,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同年11月,璜小民乐队正式成立,有关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学生家长全力支持,学生演奏技术迅速提高。教师边教边学,精益求精。1997年5月28日,璜泾小学举办首届艺术节。小小民乐队刚一亮相,便不同凡响,乐队聘请著名作曲家张晓峰先生担任艺术总监,也曾得到笛王陆春龄的呵护,并为乐队题词“少儿民乐的摇篮”。1999年12月,在璜小民乐撤队建团仪式上,陆春龄欣然担任该校民乐团名誉团长,还与闵惠芬、乔奇、张晓峰、左翼伟等一起前来祝贺,并再次为璜小民乐团题词:“扬子江畔奇迹,华夏民族新声”。乐团曾出访香港、新加坡等地,2001年,璜泾中心小学民乐团演奏木琴与乐队《骑车去郊游》,获全国第二届“蒲公英奖”银奖、江苏省第三届少儿文化艺术节一等奖。取得的成绩算是硕果累累,为乐团题词的名家更是数不胜数,当时的乐团在大市范围内乃至全省都是十分有名的,乐团也为太仓今后的民乐发展输送了不少人才,作为一支草根乐团,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

可惜的是,由于某种原因,学校改变了特色教育的规划,最终使得学校民乐特色所取得的成绩付诸东流。后来学校再次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荣文学校在太仓教育和文化领域的示范作用,终于恢复了民乐团。这次江南丝竹比赛,授予荣文小学民乐团“新苗传承奖”,是对荣文小学重组民乐团的充分肯定和鼓励。作为曾经是荣文小学民乐团出来的我,也倍感鼓舞。我认为,江南丝竹的普及和传承,不是一个部门的任务,更是需要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调下,多部门联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但是我觉得,江南丝竹比赛设“新苗传承奖”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江南丝竹发源于太仓,流传于苏浙沪一带。数百年来在美丽的江南大地上,以太湖流域为中心,丝竹声声,娓娓动听。2006年太仓江南丝竹,被列入全国首批非遗保护名录。同年,政府兴建了全国唯一的一个“江南丝竹”馆。它承载着太仓这个地方世世代代对江南丝竹的热爱,也成为对外展示以及接待贵宾的一个必去场馆。在这里,江南丝竹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业余演奏团队遍布城乡,各种演出和赛事活动层出不穷,如每年一届的江南丝竹比赛以及江南丝竹演出季,都吸引着当地乃至长三角地区众多乐团前来交流。如今太仓的江南丝竹就是一张实至名归的文化金名片。

可是在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下,在江南丝竹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背后,我们不能不看到一些潜藏的隐忧。例如,观众的稀少,尤其是年轻观众的稀少。浏览江南丝竹演出季的一些评述文章,更多的是对各支演出团队演奏技巧、演奏水平的评述,却鲜见有对观众反应的报道。有多少观众?他们来自哪里?他们的年龄和文化层次如何?如果缺少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怎么形成演出市场?江南丝竹怎么真正发展?

由此看来,江南丝竹比赛设立“新苗传承奖”,就是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开展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教育,在学生中植入江南丝竹的艺术基因,培养人才,壮大队伍。他们长大以后,爱好江南丝竹的人多了,演奏者和观众自然就多了。

此外,在孩子中间开展传统音乐教育,培养他们对江南丝竹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江南丝竹的发展,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江南丝竹本身的发展。江南丝竹要走向市场,争取年轻的观众,关键在于江南丝竹的创新发展,而江南丝竹的创新发展,亟需江南丝竹在创作演奏两方面增添新鲜血液。艺术需要创新,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因为年轻一辈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时代环境与老一辈不同,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素养,与时俱进,在传统艺术中,加入自己的艺术见解和演奏技法,从而使传统艺术不断发展。例如,五洋丝竹乐团和月季花民乐团所演奏同样的江南丝竹传统曲目,除去演奏技巧和熟练程度的差异,听觉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来举几个例子。20世纪90年代是信息化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开始普及,并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民乐在那个年代比较乏力,有些院团甚至发不出工资,传统民乐迫切需要新的形式等来再次赢得市场。上海音乐学院王建民教授创作了多部二胡狂想曲,作品分别取自云贵地区的民歌素材、湖南民歌及花鼓戏的特色曲调,并将这些素材与自己的理念以及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这些作品既中西合璧又雅俗共赏,得到广泛的流传,成为海内外民族器乐大赛指定参赛必奏曲目,成为民族器乐创作领域中杰出的代表之作,独具风格!使得二胡这件乐器再次焕发出新的魅力!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更是激起一大波民乐热潮,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打破传统民族乐团的乐队配置,让民乐交响化,使得观众在听觉上有着明显不同的感受!在江南丝竹方面,由著名作曲家顾冠仁创作的新江南丝竹曲风更是贴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也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太仓江南丝竹,也在不断地改变。例如,著名作曲家张晓峰创作了以当地传统曲目为基础的十八首曲目,让人耳目一新。但时代一直在变,观众的审美和眼光也在变化,想要一直抓得住观众,必须尝试新的改变,这个过程我认为是缓慢的、渐进的、润物细无声的。

对江南丝竹的创新,我个人有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在这里提出来就与大家分享。例如,乐器配置是否可以做一些调整,以起到不同的音响效果?作曲手法是否可以有所改变,从而使乐曲耳目一新?是否可以添加一些非常规乐器,起到点缀的作用,而又不影响整体风格?江南丝竹的创新发展,依靠大家的力量,群策群力。而这一切,如能从孩子的教育抓起,从活水的源头抓起,江南丝竹的创新发展就会变得更加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这就是我从这次江南丝竹比赛新增“新苗传承奖”中,读到它的长远意义,看到江南丝竹的希望。

猜你喜欢
新苗丝竹太仓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毕清云
“我为太仓写首诗”全国现代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植树
东乡区颁发第二届“杰出新苗奖”
我的第二故乡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