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在线课程建设与思考
——以《现代通信网技术》为例

2020-07-13 02:44王艳玲
科技视界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内容理论

王艳玲

0 引言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肺炎疫情的形势下,教育部下发延期开学通知,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各大高校全面快速开启在线教学行动。

长春光华学院高度重视在线教学,第一时间成立了“在线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全面研究部署在线教学工作。经过校领导专家反复研究与论证,充分做好了在线教学的工作与部署,为保障学校各门在线课程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 课程与学情分析

课程原来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即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为若干个工程项目,每个工程项目设置相应的任务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结合自身的努力,完成全部学习内容。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在线教学。考虑到在线教学受到网络、选用教学平台、学生人为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将原来的工程项目进一步拆分与细化,使项目变小,更利用实现。

开课前,多次与学生以视频会议形式沟通,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学习热情未因疫情受到任何影响,反而更加期待在线教学这种新型的授课模式。同时,通信班学生能够保证人手一台电脑,家里都能上网,没有无法连接网络的导致无法学习的情况,这一点对于顺利开展本门课程在线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课程教学设计与平台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及特点,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资源,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是保障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

本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采用任务驱动式+ 分组教学的教学方法开展在线教学。根据授课内容,将原线下课程的项目微细化,分为三大类:理论类,理论闯关+ 实训操作类,实训操作类。

理论类项目(如TCPIP 协议栈),有效利用直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预先设置学习任务,在线课堂上采用教师精讲+ 头脑风暴+ 抢答+ 随机提问的方式组织教学,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

理论闯关+ 实训操作类项目(如vlan 原理与配置),教师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创建为小组闯关模式,小组成员需要课下共同学会相关的理论知识,正确全部闯关理论知识,方可进行后续的实操。这类项目的理论知识,不可过深过难,应该选择学生经过小组学习,完全有能力掌握的理论知识,并借助相关的理论知识解决后续的实训操作。此类项目的实训操作,比较基础,学生能够在教师简单指导下独立完成。

实训操作类项目(DHCP 配置),由指导教师讲解典型的操作案例,学生学习完案例后,进行项目的分析与梳理,借助讲解案例,完成后续的实训项目所有任务。此类项目,是比较综合性的实训操作类项目,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与综合性。

据2005年长江泥沙公报显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长江上游来沙量明显减少。据长江委水文局研究成果表明,水库拦沙和水土保持减沙是导致三峡水库输沙量减小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是导致三峡水库近期沙量大幅度减小的主要因素。与1990年前相比,1991—2005年人类活动年新减沙量为1.187亿t,占总减沙量的75%。

分组教学在线上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充分利用学习小组,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成员间互助、合作、学习以及情感交流,在疫情居家学习期间,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稳定了学习情绪,这种效果是线下分组教学无法比拟的。

网络上可选的教学平台有很多,各有其优势及特点,平台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对线上教学至关重要。

首先,是直播平台的选择。面对林林总总的直播平台,课程组成员教师在授课前统一调试,逐一筛选,发现有的直播平台卡顿严重,有的网络延迟大,影响教学效果。结合课程特点及平台的对比分析,最终选择了腾讯课堂。

腾讯课堂PPT 画面以及讲解声音可以实现同步,几乎没有滞后。整个界面操作比较简单,无须审核,可以实现快速上课,分享二维码后,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在线课堂。有比较简单的互动设置,例如“举手”“签到”“答题卡”等,能够满足课程直播需要。

但是,腾讯课堂偶有卡顿和网络延迟,主要受讲课端网速和接收端网络稳定性影响。同时,腾讯课堂交流与互动的手段不够强大,并不能完全满足课程组的需要,需要辅助其他教学平台。因教学设计需要用到翻转课堂,所以选择蓝墨云班课作为直播平台的有益补充。充分利用云班课的平台资源及丰富的互动手段,与学生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与问题分析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大类,即理论类,理论闯关+ 实训操作类,实训操作类,下面就从三方面分析在线教学效果、在线教学问题。

3.1 理论类

由于理论教学采用腾讯课堂直播+ 蓝墨云班课的教学模式,预先设置学习任务,在线课堂上采用教师精讲+ 头脑风暴+ 抢答+ 随机提问的方式,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让互动变得更真实更容易,让反馈变得更准确更及时,让学习变得更主动更乐趣,让教学从课上到课下,让预习与复习更高效。

没有了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资源,使得所推送的教学资源利用率极大提高。有效促进了教的方式转变,这既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要懂学生所懂或不懂,又要在专业知识、信息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强化了学习过程记录,老师将各种资源和任务赋予经验值,学生累计学习和参与度越高经验值也越高,再加上在线测试或考试成绩考查,便于教师对学生做出更真实全面的评价。突出了个性化学习,由于理解能力、认知水平不同,学生对同一内容的学习必然存在差异,在此我们的资源可以重复看,练习可以重复做,个性化问题可以一对一通过答疑等方式解决。

由此可见,理论课教学采用的在线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

3.2 理论闯关+实训操作类

这类内容的完成,蓝墨云班课平台为主,直播为辅。教师将理论内容录制成的小视频上传云班课平台,小组成员在课前需要自学完成相关的理论课程,反复研讨,直至学通。课上直接进入云班课“小组任务”,在指定时间内,在线答题,理论闯关。完成闯关后,教师直播实训操作讲解,学生在线同步学习。接下来,再次利用蓝墨云班课“小组任务”,完成相应的实训操作任务。

这类能够理论性知识不可过于复杂深奥,仅为实训内容的基本知识点,为实训操作奠定基础的理论基础。小组内成员在前续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视频,完全有能力完成相应的闯关任务,完成情况比较好。

实训操作凸显出一定的问题。

首先,由于学生电脑机型、配置、操作系统的问题,实训软件的安装,不能完全按照在校实训基地安装标准完成。由此带来的突出问题是实训软件运行不稳定,某些功能受限。

其次,部分学生在教师直播完实训视频后,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够举一反三,导致某些小组在理论闯关后,实训操作进度缓慢,错误频出,无法按照原进度进行。

再次,教师在指导实训过程中,对于学生错误的查找与分析,与线下面对面实训指导相比,难度明显增加,效率下降。学生通过错误截屏或短视频的方式发来错误,教师需要逐一仔细查看,并综合分析考量,最终给出错误原因及相应的指导。同时,受到网络稳定性与接收端网络速度的影响,这种线上实训指导有时会有延迟,增加其他学生的等待时间,影响实训操作的指导效果。

基于以上因素,对理论闯关+ 实训操作类教学内容进行完善。理论闯关仍然按照事先设计的模式进行教学,针对性对实训操作类进行调整。首先,将实训操作类内容,事先录制成微课,并上传到云班课平台,需要学生提前观看学习,充分做好预习。在此基础上,学生观看实训操作直播的课程,效果明显改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采用相应的激励加分政策,鼓励实操能力强的学生,辅助教师,指导能力薄弱的学生。利用同学之间的“传、帮、带”,可以有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减轻教师指导学生的压力,有效提高实训指导效率。

3.3 实训操作类

实训操作类教学内容有别于理论闯关+ 实训操作类教学内容,是比较综合性的实训操作类项目,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与综合性。由于线上实训教学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同步性能不高,无法实现线下指导的效果,增加了指导的难度。

以DHCP 配置为例,线下授课时间为4 个学时,学生经过DHCP- SERVER 学习,能够自行配置虚拟企业的DHCP 中继服务器并进行故障排查。而在线进行实训操作,用了将近7 个学时完成,且效果不及线下实训效果好。

因此,课程组教师及时调整实训操作类项目的教学内容,将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实训,移至复学后线下完成,充分保障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4 总结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本文以《现代通信网技术》为例,从在线课程与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与平台选择、教学效果与问题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在线课程建设与思考,希望对工科高校在线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内容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