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如何为留守儿童筑起温馨的家

2020-07-13 09:32黄中平
考试周刊 2020年56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摘 要: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情的关爱,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等心理问题,在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学习困难,这样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对留守儿童围绕“情感关注、关心学习、爱护生活”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情感关注;关心学习;爱护生活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为追求幸福的生活,夫妻双双争先恐后地涌向各大城市打工。这样就留下了自己的孩子给祖辈照顾,农村就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进入学校学习,由于缺乏亲情的关爱,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等消极情绪;在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学习困难,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教育教学经历,来谈谈学校如何为留守儿童筑起温馨的家。

一、 在情感上关注留守儿童

(一)开展“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主题班队活动

小孩年龄小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在他的心灵深处,总是抱怨自己的父母狠心地抛下他,使他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针对这种情况,我努力创设条件让这些留守儿童打开心结,消除其父母给他们留下的阴影。为此开展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的班队会,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回顾父母在家时对他们的爱,讲给同学们听一听,让同学们一起分享父母和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感恩父母对他们的深深的爱。同时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离开他们到不远万里打工,是为了将来能更好为他们创造优越的学习条件。理解他们的一片苦心,从而驱散他们心中的怨恨,真正理解父母还是深深地爱着他们。在主题班队会中,留守儿童饱含深情地呼唤“爸爸妈妈,每当我看到其他同学与父母一起散步、一起打羽毛球、一起学习的时候,我是多么渴望能够和你们在一起,爸爸妈妈,我爱你,你们早日回来吧”。

(二)开展“父(母)爱如山,真情永恒”手抄报现场展示活动

在父(母)亲节来临之际,学校少先队组织一场“父(母)爱如山,真情永恒”的手抄报现场展示活动。同学们通过丰富的想象,精心描画出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在画面正上方旁注着“爸爸,我爱你!”“爸爸,我想你!”“爸爸,早点回来吧!”等一幅幅饱含深情的肺腑之言,无不诠释着留守儿童纯真的父爱深情,同时也从不同侧面流露出他们对温暖家庭的祈盼。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懂得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父母外出打工实属无奈,要体谅、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懂得感恩父母,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深情厚谊。

(三)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父爱和母爱,内心会感到空虚和失落,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与同学的交往中出现不顺心,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悲观、焦虑、脆弱等心理问题,因此老师要关注留守儿童的一举一动,做他们的贴心人。

首先,学校应加深对学生心理的关注由于农村教育资源条件有限,学校更应该注重对教师的培训、教育工作,帮助教师树立公平、公正的教学理念,不能因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产生歧视。此外,也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精神方面的变化,帮助他们树立坚强、独立、自信的人格,鼓励他们多与其他同伴交流,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校方更应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定期联系,及时将孩子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实现家校合作。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建立心理咨询室,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儿童一对一沟通交流,让孩子们懂得倾诉,抒发内心的情感。

其次,做好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摒除不健康的思想,才能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除了要不断传播正能量的知识教育外,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留守儿童调查工作,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秉承服务思维、服务理念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面对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我认为应该从情感出发,进行心理疏导,以免更严重的问题发生。教师要站在留守儿童的角度去接近他们,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从教学、生活、心里等多个方面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关心。当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出现问题时,应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用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减少對他们的批评、惩罚。此外,还要多组织留守儿童参与一些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使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拥有一个多彩而快乐的童年。

最后,用鼓励和关爱为孩子们的头顶铺满温暖的阳光。教师的鼓励与关爱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阴影,推动他们的心理变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运用鼓励、激励的话语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疏导,令他们敢于挑战学习中的困难,并转化为强劲的动力,积极努力地学好知识、掌握知识。在生活中面对种种不顺与困难,教师的关怀必不可免,简单一句关怀的话语,能够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转嫁到教师身上,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的关爱与温暖,并从自卑、敏感的性格中逐渐走向光明,与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知己、朋友。比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建“学习对子”,让留守儿童之间互帮互助,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主动性;或者教师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集体参与意识,使他们在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体验集体的温暖,消除自身的孤独感。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与在外务工的父母建立联系,通过视频对话等方式,将孩子在学校家庭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他们,使家长们能够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有明确的了解,安心地在外务工,也可以让孩子及时了解父母的情况,感受父母在外务工的辛苦,以及远方父母的关爱。老师的这种付出与关爱,会为孩子们的头顶铺满阳光,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 在学习上关心留守儿童

(一)创建互学互助学习兴趣小组

为了促进成绩落下的留守儿童能迎头赶上,我在班级倡导组建互学互助学习兴趣小组。每五人组成一组,每组配好好、中、差学生,每组优等生在预习、背诵、作业等方面帮助学习较滞后的留守儿童。每个小组每周进行汇报,每月进行评比,每学期进行总评。老师对小组措施比较得力的进行推广,对进步比较大的小组进行表彰奖励。这样创设一个学、比、赶的学习氛围,大大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建兴趣小组活动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识不如乐之者”。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留守儿童的特长,我校组建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阅读、书法、画画、音乐、舞蹈、钢琴、健美操等兴趣小组活动,留守儿童可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活动,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的”。学校在期末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成果展示。让留守儿童展示自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为他们搭建平台,举办各种竞赛,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各种比赛中获奖,从而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开放阳光书吧

我校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学校创立了阳光书吧。书吧有绘本、科普、文学、童话、传记等各类书籍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每天中午12点30分,下午5点30分至6点30分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的舞台,书吧成了留守儿童们阅读的乐园。每当中午或者下午放学时同学们纷纷走进书吧,选书、看书……他们或坐在小椅子上,或坐在木条凳上,认真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广大留守儿童培养了勤读书、好读书、会读书的习惯,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外文化生活。

三、 在生活上关爱留守儿童

(一)利用学校“亲情室”,让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

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学校为了拉近打工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家校交流,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等节假日,让留守儿童通过亲情室的电脑与远方的父母视频,通过爱心可视电话与父母视频,通过亲情式的电话与父母联系。让远方的父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心声,同时也让留守儿童为远方的父母送去节日的祝福,借此使留守儿童重温了一次久违的深深的父爱和母爱。

(二)利用端午节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包粽子活动

每逢佳节倍思亲。利用端午节,学校少先队组织部分教师及留守儿童参加包粽子活动。同学们亲手学着包粽子,根据每个人的想象,包成不同形状的粽子,让同学们体验包粽子的乐趣。粽子煮熟后,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围成一桌桌,品尝着亲手包的粽子,让远离父母的孩子们在学校一起体验到节日的氛围,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以及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丰富了同学的课外文化知识。

(三)给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

每年6月1日下午,我校政教处为父母在外省打工的多名留守儿童举办集体生日会,给这些留守儿童过生日。在生日會现场,一个两层的大蛋糕放在中间,留守儿童们围着椭圆形的会议室办公桌,为本次生日会的十名小寿星集体过生日,他们的生日都是六月出生,一个个激动地向同学们作了自我介绍,随后参加生日会的老师给小寿星们戴上寿星帽,点燃了生日蜡烛。生日会上,十名小寿星洋溢着欢声笑语。一阵阵满怀希望和祝福的《生日歌》弥漫着整个校园,同学们在这温馨、和谐的氛围中深深地感受到学校如“家”一般的温馨和父母般的关心与呵护。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精心呵护、耐心引导,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与他们进行生命对话,情感的交流与碰撞,让爱充满校园,充满人间。

参考文献:

[1]叶松.新生代农民工留守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

[2]王军.春风化雨润无声[J].侨园,2019.

作者简介:黄中平,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广平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归因与对策
浅谈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
浅析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障碍的个案研究
浅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