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科技计划茶学类项目资助情况统计分析*

2020-07-14 07:16谢利娟
甘肃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茶树陕西省茶叶

谢利娟

(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54)

陕西曾经是中国茶叶生产、茶文化、茶贸易的中心。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努力将茶产业培育成为继苹果之后又一优势产业。

1 陕西省茶产业发展概况

陕茶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巴山以北的商洛、安康、汉中三市21个县。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茶园面积18万hm2(种植面积居全国第8位),产量 10.3万t,产值153.7亿元,形成以绿茶为主,茯茶、红茶、白茶等多茶类共同发展的格局[1]。陕西茶叶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专业化程度较高[2],截至2018年8月,全省共有茶叶加工企业147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7家。全省共有茶叶专业合作社288个,种茶家庭农场4968个,引领全省茶农超过100万人,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按照《陕西省“十三五”茶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陕西省茶园面积将达到18.6万hm2,茶叶总产量达到13万t,实现茶产业产值500亿元,迈入西部茶叶强省。

陕西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茶食品、茶药品、茶饮品、茶保健品以及茶叶包装、茶叶贸易、茶馆茶楼、休闲观光、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茶产业已成为陕南地区覆盖面最广、产业链最长、综合效益最好、带动能力最强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有效的带动了当地县域经济发展,成为陕西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以汉中为例,2018年汉中茶农种茶人均收入10407元,户均收入4万余元,全市30万茶农通过产业脱贫致富[1]。

2 陕西省茶产业技术研究现状

尽管茶叶是一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近年来对技术的依赖性也在逐年增强,在茶叶整个生产过程中,技术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科技创新为茶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技术创新、文化传承与品牌塑造相互促进,产生叠加效应,能加快提升茶产业整体水平,提升整个茶产业链的价值[4]。为增强陕茶发展基础,提升茶叶生产标准化水平,陕西省发布了 《陕西省茶叶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以陕茶1号为代表的六大主导品种和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等四大核心技术[5],通过修剪、改土、改植换种等措施使低产茶园重新焕发生机,通过技术培训使从业人员的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目前陕西省内涉及茶学类研究的高校主要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安康学院等。涉茶研究院所主要有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陕西省森林保护研究所、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这些高校和院所的研究范围涉及到了茶树种质资源、茶树绿色生产、茶叶加工、茶叶生物化学、茶与健康等领域。2015年成立了陕西省茶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有15家企业、研究所、大学参与,以选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新设备、防治病虫害等为主要目标[6]。但总体而言,全省参与茶叶研究的科研机构少、专业技术人员少,省级和市级相关业务推广部门技术力量薄弱,导致省内茶叶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推广应用缓慢,茶叶生产管理粗放,部分茶园未能实现机械化的耕作、灌溉、采摘。

自1978年陕西省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以来,共有8项茶叶学科成果获奖(见表1)。从获奖成果的内容看,主要以茶叶加工与茶树栽培方向为主[7]。从获奖成果的数量和等级看,2012年以后获奖数量逐步增多,但获奖等级一直在二、三等奖之间徘徊,尚未获得过一等奖。从完成单位来看,企业、研究所、大学、机关单位均有突出表现,且互相之间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完成项目的情况较多。

表1 1978-2018年度茶叶学科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情况

3 陕西省科技计划资助茶学类科研项目统计分析

2013年来,陕西省政府先后制定了《陕西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陕西茶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陕西省茶企走出去奖励实施办法(试行)》。从2013年起省财政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截至2018年已累计投入4.5亿元专项扶持资金,茶产业规模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为解决陕西茶叶科技转化率低,科技创新不足,科技研究与生产需求存在差异的问题,陕西省科技厅逐年加大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从近几年全省科技计划申报指南情况来看:2015年茶产业研究并未正式写入科技计划申报指南内;2016年重点支持陕南夏秋茶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7年重点扶持茶树聚硒规律及富硒茶生产加工技术研究、茶叶全产业链技术集成与示范;2018年支持茶叶全产业链技术集成与示范、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研究;2019年支持陕茶智能精制加工技术装备研发、茶叶机械化作业成套装备示范、茶叶精深加工技术。

从实际立项情况来看,2015年至2018年,陕西省科技计划共计支持103项涉茶项目,支持经费2461万元,其中2015年24项,经费461万元;2016年25项,经费678万元,2017年25项,经费630万元,2018年29项,经费692万元。年平均支持项目数25.75项,年均经费615.25万元,平均每项经费额23.89万元。

3.1 茶学类科研项目研究领域分析

2015-2018年涉茶项目按照研究开发领域可划分为茶树育种、茶树栽培、茶树植保、茶叶加工、茶叶综合利用、茶叶加工机械、茶叶生化与检测技术、药用保健茶开发、其他等9个类别[8],各研究领域所占项目数和经费数如图1所示。

茶叶加工机械、茶叶生化与检测技术类项目数量少,支持经费低,单项经费均额6.75万元;茶树育种、茶树植保、茶叶综合利用、其他类项目数量较少,但支持经费较高,单项经费均额20.76万元;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药用保健茶开发立项数量多,支持经费高,单项经费均额25.53万元。

图1 涉茶项目研究领域统计

3.2 茶学类科研项目计划类别分析

陕西省科技计划部署的茶学类科研项目涉及到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科技扶贫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产品(群)项目、资源主导型产业关键技术(链)项目、科技成果转移与推广计划、农业科技创新与攻关、科技创新团队等23个类型计划项目,项目计划类别涉及广泛。按照项目来源将项目类型重新梳理为农业领域、成果转化领域、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社会发展领域、协同创新领域、其他领域等6大类别,农业领域、成果转化领域、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社会发展领域项目来自于对应科技厅业务处室,协同创新领域项目来自于发展计划处,其他领域项目主要来自于组织干部处、政策法规处、科研条件与财务处。各计划类别所占项目数和经费数如图2所示。

图2 涉茶项目计划类别统计

茶学类科研项目主要来自于各类农业领域项目,约占总体77.67%。农业领域中县域重点科技项目单项经费均额最高,达到81.43万元;农业领域重点项目经费额度为30万元,农业领域一般项目和农业科技创新与攻关项目经费额度为10~15万元。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项目经费较少,平均额度为3.25万元。从绝对数量上看,无论是资助数量还是资助金额,都基本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2015-2018年,涉茶项目资助数量从24项增长至29项,增长率达到20.83%,资助资金数额从461万元增长至692万元,增长率达到50.11%。值得注意的是农业领域项目从2015年的16项(300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20项(466万元),增长率达到25%(55.33%),而其余类别项目数量和额度变化不大。

3.3 茶学类科研项目承担机构类型分析

承担涉茶项目的研究机构有高校、研究院所或研究中心、专业合作社、企业、机关、医院,各类承担单位所占项目数和经费数如图3所示。承担茶叶类项目最多的是企业 (单项经费均额为22.14万元),其次是高校、研究院所/中心、机关。涉茶科研资金在各级机构的部署特征表现为:企业和科研院所为项目数量多、项均经费多的“两多”型;高校和合作社则为项目数量少、项均经费少的“两少”型;机关和医院为项目数量少、项均经费多的“一宽”型。

图3 涉茶项目承担单位统计

高校、研究院所或研究中心主要承担茶树育种、茶树植保、茶叶生化与检测技术、茶叶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研究项目;专业合作社、企业主要承担茶叶栽培、茶叶加工、茶叶综合利用、药用保健茶开发等领域的研究项目;医院主要研究药用保健茶开发。机关的单项经费均额最高,达到71.11万元,多数承担茶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等内容,县级政府机关在茶叶技术推广示范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从具体依托单位承担项目的数量上看,全部103个项目共有73个依托单位,平均每个单位承担1.41个项目。排名前六的单位分别是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5项)、陕西师范大学(4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 项)、安康学院(4 项)、陕西理工大学(3项)、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3项),六个依托单位共承担全部项目的22.33%。

3.4 茶学类科研项目分布地域分析

陕西省共有五个茶区:一是安康紫阳茶区,以紫阳县、岚皋县为主体;二是汉南丘陵茶区,以南郑县、城固县为主体;三是汉中西部茶区,以勉县、宁强县、略阳县为主体;四是米仓山南坡茶区,包括西乡县、南郑县、镇巴县的部分地区;五是巴山东部低山丘陵茶区,以安康平利县为主体。而涉茶类项目地域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涉茶项目地域分布情况统计

由图4可以看到汉中市、安康市获得的茶叶类项目数量最多,经费额度最高,其中汉中市主要布局在汉台区、西乡县、镇巴县、城固县,安康市主要布局在紫阳县、汉滨区、平利县、汉阴县。商洛市主要布局在商南县、商州区。项目地域分布情况与五大茶区基本吻合,汉滨区、汉台区、商州区、西安市等城市区域内机构获得项目数量较多,主要涉及茶叶加工、茶叶综合利用、药用保健茶开发等领域;紫阳县、西乡县等县区获得项目主要涉及茶树栽培、茶叶加工等领域。通过项目地域分布可明显感受到陕西茶叶加工集散区与茶叶种植区存在一定的分离程度,各自注重的发展方向不同。

4 总结

陕西省茶产业近年来稳步快速发展,成为陕南县域经济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茶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茶农分散经营,收益低;龙头企业带动不够;产品结构单一;区域品牌覆盖度低,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高[9];茶叶优质化生产滞后,经营方式落后,科技贡献力有限[10]等问题。

陕西省科技厅依据各类科研项目研究计划,依托安康、汉中、西安、商洛、咸阳、杨凌等地高校、研究院所或研究中心、专业合作社、企业等机构,逐年加大对茶学类科研的支持,在茶树育种、栽培、植保、茶叶加工、综合利用等各个研究方向均有布局,科研项目资金配置与茶叶科研机构、分布区域相匹配,但在支持力度上与实际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

为强化科技对茶产业的支撑,今后一方面要加大对科研院所和有科研基础的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加强茶叶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力度,引进选育茶树新品种,开展茶叶优质、高效、安全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加大茶饮料、茶食品以及以茶为原料的多种产品开发,延长延伸茶叶产业链。另一方面要增强对茶叶技术推广机构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健全推广机构,研究解决茶叶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加快成熟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生产管理技术指导,采摘、初制、精制、包装等加工技术服务,完善信息收集、分析、发布等信息共享服务,加大生产管理、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指导的力度,不断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从而发挥科学技术在茶产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科技促进陕西传统茶产业向现代茶产业转型,推动茶产业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茶树陕西省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香喷喷的茶叶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