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管理模式在影像科突发事件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0-07-14 07:16梁改琴王闻奇
甘肃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放射科突发事件医护人员

梁改琴,王闻奇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在现代医院建设中,影像科可以完成患者检查、诊断、治疗。随着尖端设备的使用,使得更多的新技术、新业务应用于放射科,放射科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做出了指导。因此,放射科人流量大,放射科因工作性质特殊,往往被医院安排在负一层,空气流通差,潜在风险增加,很可能在检查治疗过程中发生一些意外的突发事件[1]。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这些问题会给患者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甘肃省中医院放射科在2018年全年实行急救管理模式,可以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有效提升患者检查的安全性,确保放射科医疗安全[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影像科2018年开始采取急救管理模式,回顾性分析2017年全年度放射科突发事件患者38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0,女18例;年龄为32~82岁。选取2018年全年度放射科突发事件42例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患者年龄为35~8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基础病变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实施放射时分别出现了对比剂不良反应、对比剂过敏性休克、糖尿病性低血糖、精神焦虑、紧张、头疼、头晕、幽闭恐惧症、甚至心跳骤停等危急症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检查期间未实行突发事件急救管理模式,常规进行登记、预约、排队、等候检查等流程。2018年1月后的观察组患者检查期间建立了完善的急救管理模式。

具体方法:(1)加强候诊厅巡视工作登记人员对来放射科检查的所有患者不定时进行巡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有预见性的将各种隐患提前处理,对每位患者尤其急、危重患者做到优先检查,做好其余患者疏导工作。(2)加强放射科医护人员的急救培训工作每月进行一次急救培训,并邀请急诊科人员观摩,以便及时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指正。一切急救培训按最新急救措施进行培训。并将急救技术纳入个人考核,与当月绩效挂钩。并且做好急救演练,以使每位工作人员熟知急救技能,遇突发情况,能够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进行急救。(3)影像科室建立跟科室有关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并要进行及应急演练。每位工作人员熟知应急预案,明确具体的急救流程,如遇突发事件既要明确分工,又要配合默契,争分夺秒参与急救。(4)急救设备及药品处于常备状态。影像科室准备急救箱及急救设备放置于检查室,护理人员对急救药品每周定期进行两次检查,临近有效期的药品提前三个月更换,熟知各种急救药品剂量、用法、功效。对急救设备每周检查1次,确保急救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另外,急救箱内备好各种型号注射器,采血针、吸氧管、吸痰管、开口器、舌钳等各种急救用品,由专人保管,专人负责,不得随意挪动急救车位置及随意取用急救车任何物品,确保急救车内各种急救物品充足。(5)做好心理疏导在放射科接受检查的患者中,依文化程度、职业、年龄、家庭等因素影响,不同病人在面对各种检查时的心理反应也不同。有些病人易产生心里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这就导致个别病人检查时出现幽闭恐惧症、头晕、心慌、气短甚至休克等问题的发生。因此,放射科医护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沟通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医患关系的天平在在左右摇摆之间需要通过沟通找到平衡,充分的告知、相互的尊重、合适的时机、恰当的语言缺一不可。这就需要医护人员首先与患者之间建立信任感,患者做检查之前,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细心讲解检查流程,检查注意事项,询问患者需求,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做好心理疏导,消除患者顾虑,以使患者顺利接受检查。这样,既可以提高患者检查成功率,还可降低各种风险因素发生,保证了图像质量。(6)创建温馨、舒适检查环境。可在检查室张贴放松心情、舒缓情绪的风景画,或带有幽默性质的漫画,以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还可在候诊厅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减轻患者焦虑、急躁情绪。尤其年龄较小患儿,来影像科做检查,看见大型设备容易紧张,哭闹。可以张贴一些宣传漫画,或者适当准备一些玩具,以减少患儿哭闹,焦躁情绪。(7)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对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患者,详细询问患者体内有无金属植入物等禁忌症,确定患者不存在任何风险因素方可进行检查。对CT增强扫描患者,仔细询问有无过敏史,查看肾功能、肝功能、甲功五项等化验单,若患者伴有严重肾功能、肝功能损害等,建议不做增强扫描,尤其甲亢患者,是碘对比剂禁用患者,要格外注意。严格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造影剂不良反应等不适症状,确保患者顺利接受检查,提高检查成功率。(8)积极与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做好协调工作。因放射科特殊性,许多检查存在风险性。加强与重点科室沟通工作,有利于在患者出现突发事件时,确保患者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急救。(9)各个区域做好消毒工作。因影像科多数处在负一楼,通风条件有限,检查人数相对较多,人流量大,为了避免发生交叉感染,一定要做好消杀灭菌等工作。每个机房定时消毒,定时喷洒消毒液,用2%884消毒液擦拭机器及物品表面,空气消毒机每日定时消毒两次,每次60min,遇污染随时消毒,并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

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比例及死亡的比例,用来判断急救管理模式在影像科突发事件中的应用价值。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突发事件中出现并发症人数为6,死亡人数为1,并发症比例和死亡率分别为13.16%和2.63%,观察组中并发症2例,无死亡人数,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管理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影像科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开展,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全方位的诊断和检查,影像科在诊断治疗中起到积极地指导作用,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救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随着影像科新技术新业务的广泛开展,检查方法层出不穷。但有些检查本身存在一定风险,这就对于放射科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放射科医护人员工作不光单纯给患者做检查,还要具备一定的急救技术、随时对存在风险患者有预见性能力,更要自如应对突发事件处理。也有一些病人会因为基础病变、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导致检查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率大大增加,这给患者的诊断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4]。我科实行突发事件管理模式正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首先,急救管理模式达到了使每位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精细化目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定期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坚持长期性的安全教育,增强医疗法律意识、风险意识,提高落实安全措施的自觉性,健全科室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注重重点环节管理,切实落实制度搞好急救管理模式。其次, 科室将急救管理模式质控结果每周一总结,每月一统计,将结果质量控制转变成过程质量控制和事前质量控制,同时及时进行补救和警示,提前预防了突发事件的发生,避免了医疗纠纷的产生。

在放射科全面实行突发事件急救管理模式,提高了放射科医护人员对突发事件的高度重视,强化了医护人员急救素质,增加了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加强了与临床科的沟通,使临床科室更多的了解放射工作,并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积极参与突发事件处理,有效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为患者影像检查提供良好基础。在面对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采取最为有效的手段进行处置[5],降低了并发症和患者死亡发生。

猜你喜欢
放射科突发事件医护人员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放射科专业基地入科教育的实践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放射科应急防控管理方案的探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放射科安全管理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