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校国防文化培育机制构建

2020-07-14 02:29李瑾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7期
关键词:培育机制

李瑾

摘要:新时代高校国防文化培育面向在校大学生群体,以传承为基准点、以创新为着力点,围绕我国悠久的国防文化历史和丰富博大的国防文化精神内涵等重点,立足于课程、活动和社会支持系统,构建起科学、高效的文化育人机制。通过高校国防文化建设有效提升当代青年的历史认同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着力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其积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意识,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文化传承与创新;高校国防文化;培育机制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国防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灵魂。它不仅铭刻、记录着国家生存、发展的历史与变迁,更以自身强大的内在能量和与现实文化的勾连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公民的精神、信仰与价值判断,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防上不断取得发展、走向强大和得以立足的文化基石。在教育领域,国防文化担负着培育青少年的重任。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高校应响应时代的要求,积极发挥国防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培养热爱祖国、素质全面、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一代公民贡献力量。

一、传承:新时代高校国防文化培育机制构建的基准点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与斗争中塑造和孕育出丰富而灿烂的国防文化。在新时代高校国防文化的培育中,高校教育者既应很好地把握当代大学生在文化层面的内在诉求和成长需要,又要精准地评估不同时期我国国防文化对当代高校教育的价值,努力从优秀的传统兵学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近代以来的红色革命文化中收获力量,传承好先人流传下来的文化财富。

(一)传承传统兵学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国防文化内涵。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防文化基因能够为高校文化育人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积极赋予以重视谋略、注重防御、追求和平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兵学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展现,不仅有利于在高校校园传承优秀的传统国防文化,而且也可以成为新时代高校推进立德树人、营造良好校园国防文化环境的创新举措。将传统兵学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国防文化培育,可将其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从文化源头解读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全局观念、忧患意识和武德思想。大学生群体对优秀兵学文化中忧患意识的主动传承有利于推动他们对自身国防责任担当的深度理解,推进自身国防文化素质的积淀与国防品德修养的提升。

(二)对接红色革命文化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孕育而来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情怀,富有中国特色。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红色文化体现着革命性、先进性、时代性,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者应结合革命历史教育,从思想境界、革命情操、奋斗精神等角度入手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的育人价值,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他们科学、理性的国防观念,将国防文化培育与红色革命文化无缝对接,带领大学生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中体验为理想而奋斗的情怀、为信仰而拼搏的精神;从抗战文化中汲取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保卫家园、反抗侵略的文化基因;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学习求真求实的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对红色革命文化的学习、思考和传承中领悟中国公民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

(三)引入战争反思文化

“战争法则从来不是刀枪下的屈服,最终是文化的征服;只有文化的强大,才能真正实现军队强大和民族自立。”对战争的态度和选择、对战争性质的认识和判断、对战争本质的解读构成了国防文化系统中重要的思想根基。有学者指出:“在人类几大文明形态中,中国具有重文德甚于武功、爱好和平甚于战争的传统,其军事文化具有鲜明的爱好和平的色彩,突出了追求和平的价值重心。”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平发展成为主旋律,但国内外依然面临着种种不稳定因素。高校以国防文化育人,引入战争反思文化,使当代大学生能直面国防历史文化的纵切面与横截面,引导他们用批判性的思维反思反省,帮助他们认知中国的国防文化精髓,树立正确的国防历史观,更深度地理解今天中国的国防政策和国家战略,从而增强对伟大祖国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命感与家国情怀,深化在内心深处与国家、与民族的情感纽带。

二、创新:新时代高校国防文化培育机制构建的着力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防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成为现代国家国防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应当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国防文化培育理念,在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起科学的全方位国防文化育人机制。

(一)把握高校国防文化培育的时代主题

新时代高校国防文化培育不仅要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诉求、政治要求、人生追求相契合,更要时刻立足和回应时代的需求。高校国防文化培育的时代主题必然是立足现实和面向未来的,必然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反映着当下中国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形态。爱国主义是高校国防文化培育时代主题的首要选项。“爱国主義有着与各自时代相契合的精神内涵,但从本质上说都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感召人民凝聚人心的伟大旗帜”。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后备兵员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才智与品德直接影响着潜在国防力量的质量。当前高校国防文化培育中应积极与强军文化、国家安全文化相对接,有意识地引导与激励当代大学生关心军事、关注国防,重视自身全面素质的提升,在关键时刻能有所担当,具备担负起国防重任的心智与能力。

(二)整合高校内部国防文化培育的运行模式

整合高校内部国防文化育人运行模式,要以高校内部的力量为主导,规范对国防文化建设和培育的日常管理工作,注重统筹安排,积极探索高校国防文化培育的创新之路。根据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完善课程设置管理、课程标准和教学评价制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历史教育等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中自然融入、合理嵌入国防文化培育的相关内容,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类课程所蕴含的国防文化培育功能。高校国防文化培育还要从校园环境塑造入手,创设浓厚的国防文化氛围,做好校园国防物质文化、校园国防精神文化、校园国防行为文化的全面建设与倡导,增强大学生对国防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认可。高校要建立顺畅的双向沟通协调机制,使教育主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和院系之间在国防文化培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达成共识,并配套相应的政策、制度和规范,上下协同、形成合力。

(三)优化高校国防文化培育的社会协同机制

以外部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对高校国防文化培育的助力作用。采取“互联网+”模式,加强社会信息网络、高校校园网络在国防文化培育中的参与度,与社会形成联动机制,使校内和校外、课内和课外、线上和线下的国防文化培育形成育人合力。高校还应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红色旅游景点等建立合作关系,使这些国防文化教育基地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向大学生展示国家对爱国人士、民族英雄的铭记与缅怀,对为国捐躯者的尊重、肯定与纪念。围绕全民国防教育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大纪念日,高校通过仪式教育积极响应国家国防文化主流导向,引导大学生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反思,对战争进行反省。

参考文献:

[1]强军事业呼唤强军文化[N].解放军报,2015-05-14.

[2]徐長安,刘宝村,陶军,尚伟.军事文化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9.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李建华.新时代的精神指引[J].道德与文明,2018,(1).

[5]王哲.论如何将军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9).

编辑/姜雯

猜你喜欢
培育机制
农村土地流转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新常态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英模文化助力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