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话语体系研究

2020-07-14 02:29李广华沙林斌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7期
关键词:话语思政体系

李广华 沙林斌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独特优势,在意识形态教育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网络时代,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提供的话语权威性遭到了质疑;另一方面,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话语,却无法及时有效供给。从辅导员工作视角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话语体系,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的必然要求,也是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一线阵地“司号手”的工作职责。文章通过思政课教学与管理的改革,开展适合自媒体时代的网络思政,多载体地构建起符合需求的思政话语体系。

关键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表面上看是“说什么话,怎么说话”的表述问题,实质上却蕴含着思维方式反映、价值立场判断和实践路径选择等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重大内涵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以大学生为话语客体的思政教育体系,包括思政教育学科、理论教材、教学话语体系以及日常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三因三律”,“三因”是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三律”是指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从业者,应主动洞察大学生思想意识状态的转变,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主流价值观需求,守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话语体系的现状

思政话语体系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用来交往、宣传、说服的过程,以及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主体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表征的言语符号系统。大学生思政供需话语体系是大学生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过程的产物,主要表现在话语权份量、话语方式表达和话语阵地占据等内容。

(一)话语权份量受到冲击,有效性式微

思政话语受社会意识形态的支配,网络媒介传播的去中心化挑战传统话语的一元中心化,使得高校思政话语权的份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思政话语体系中,教育者处于话语体系的中心,是话语内容的发出者,是绝对的权威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是受教育者,属于弱势的“失语者”。进入新媒体互联网时代,人的行为准则的移居和价值观念革命,使得人的自由度得到张扬,可以平等接受信息并表达观点,所以语言表达呈现碎片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削弱了传统思政话语的主导权威性,且無法将意识形态话语和公民道德建设话语融合网络化语言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话语。

(二)思政话语方式实现主体间性平衡难度更大

主体间性,又称为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在语言、行动、交往上互相平等、理解融合和达成共识后,表现出的一致性。主体间性是双方的对称交往,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压制。思政教育的当事双方在交往实践中,应呈现出主体间性的特点,打破内容过于宏达、叙事过于僵硬、表述过于呆板的说教方式,应丰富话语资源、转变话语方式、充实话语体系,呈现出“主体—主体”的应有内在结构。主动输出与被动接受不认可,话语供给与需求两端不匹配,角色定位与换位思考不经常,控制式话语与劝导式话语不更迭,这些情况没有因势应时而变,实现主体间性平衡。

(三)新媒介传播特点挑战存在传播的结构性矛盾

新媒介传播,以电子化为手段,碎片化为特点,向不确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或非规范性信息,甚至还有加工消解的信息,多为双向互动传播,话语权失去了传统的对象。传统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带有一定的政治价值与意识形态指向,具有完整规范性和社会主导性。新媒介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如下特征:行为的日常化和个性化挤压了思政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内容的多元化和碎片化削弱了思政教育话语的影响力;主体的平等化和社会化消解了思政话语的约束力,冲淡了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二、大学生思政供需话语变化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是信仰教育、品格教化、行为规范的理论和实践融合化的教育。无论作为学科还是实践活动,话语应当科学回归时代主题,构建符合社会发展与大学生成长需要的供需话语体系。

(一)思政话语空间环境产生变化

互联网拓宽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使得思政话语空间得以延伸,呈现出较强的交互性和多元性。任何一个大学生在阅读获取互联网信息时,都可以发表评论并记录下来。由于大学生兼具信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身份,网络空间逐渐成为他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场地。传统思政话语空间,尽管可以依托不同载体发音,但传递的多是威严性独白式话语,缺乏必备的穿透性和渗透影响力,思政话语空间没有了固定的话语范式,转变成了自由开放的空间。互联网对信息资源优势进行了系统性的颠覆,使得思政工作者很难将价值取向和人生体验引入到大学生真实社会生活情境中。

(二)思想政治话语体系供给侧的创新性不够

思想政治话语体系需求呈现出多元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但受制于多因素制约,思政话语体系供给侧一端的创新性不够。具体表现在:1.话语内容脱离大学生活实际。无法从具体话语向抽象话语,生活话语向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向政治话语,提取出富有生命力和温度感召力的思政话语。2.话语方式步入极端。思政教育变成空洞抽象说教,将意识形态孤立地作为上层建筑,割裂一脉相承的话语体系,话语方式创新转换无原则进行,“雷人”网络话语频出。主动悦纳性话语没有,因循守旧,呆板灌输。3.准确熟练使用话语传播的新载体能力欠缺,无法形成有效的话语互动反馈机制。

三、构建符合时代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话语

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话语分为意识形态话语和非意识形态话语两个层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话语体系构建中,必须明确辨别两个层次。

(一)新型范式思政话语的丰富与重建

新型范式思政话语体系脱胎于传统思政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核心和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延续和继承。新型范式思政话语模式的丰富与重建,必须依托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展现出应有的共享合作姿态,要基于态度、情感、思维以及言语表达等多维度考量,满足当代大学生追求平等、希望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并释放足够的话语空间,尊重不放任大学生的话语表达权;创设话语主体互动模式,注重把精深的理论大众化、抽象的逻辑形象化、文本的语义情景化和语言的表达生动化,以达成共情共识关系。

(二)运用新媒体技术使思政工作“活”起来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引发的变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众传播具有的组织化、信息化、专业化生产和发布的核心特征,二者能够共存,并且互为补充促进。正确运用新媒体技术,使思政工作话语“活”起来,展现出主观能动性和不失丰富多样的话语方式。融合网络流行语与时代话语,寻找二者在大学生思政话语体系中的平衡点,构建出通俗易懂的话语体系,推动思政话语的转型与创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0党总支书记徐川采用“音频、视频、动画”等多模态的话语传播载体,把党课讲“活”了,就是典型的事例。

(三)把教学思政、管理思政和网络思政育人合力

思想政治的育人过程,由高校思政教师、辅导员、高校管理者三者共同完成,应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思政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示范”,管好“中国校园”。在课堂上,内容做到严格筛选,案例做到典型精准,因果做到来龙去脉,克服以往思政课以大块叙述为主和思维单线条的弊端。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员,工作内容多以小事件和小情绪呈现,对学生的管理要“大时代,小切口,微服务”,增强育人本领。高校管理者要打造温馨、安心、省心的育人环境,塑好校园文化氛围。

四、结语

并非只有高大上的话语体系语义才能表达思想者的高等,引领者的力度也绝非凭借“假大空”的语境才能实现。本本教条的政治性话语难以收获情感与价值认同,难以博得较高的点击率和阅读量,难以掌控思政教育的话语控制权与价值解释权,甚至被大学生选择性过滤。因此,研判思政话语传播规律,主动抢占网络阵地,建立促进大学生成长与规范遵守的常态化运行交互表达机制,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丁莉婷.高校輔导员在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的原则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6):62—63.

[2]高天婧.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7,(30):15—18.

[3]张文涛.思考未来:历史哲学的时间尺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1):145—152.

[4]何国强,赵海涛,宋亚文.高校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24—25.

编辑/姜雯

猜你喜欢
话语思政体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