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07-14 02:29德国明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高校现状

德国明

摘要:为了顺应当今社会的人才需要以及高等职业的缺口,高校大学生开始面对人生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的高校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问题也就变成了社会各层所关注的焦点。由于现有的高校就业工作进展不顺利,各大高校也开始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变为主要工作。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对策

为了满足社会多种岗位的要求,就业则是当务之急,高校毕业生群体是就业的热门群体。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且怎样做好自己的工作,是高校就业指导的第一要务。应建立适宜的高校大学生就業指导体系,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的深化,从而达到理想的就业目标。

一、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分析

(一)指导意识以及重视程度

就目前的大学生毕业就业现状来看,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积极性,认识不足。就业原本是最受关注的要点,特别是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如何就业也就成了第一要务。然而如今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准备不足,其后果是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缺口的弥补,最终导致严重的人才空缺。但现在高等教育工作者和有关部门首要关心的不是高校毕业生如何就业,而是就业率的高低。就业指导相关教师没有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迫切性,特别是没有从国家未来的发展角度去思考问题。基于此各高校开始采取措施,设立以学校领导为主的工作小组。进一步落实工作到各学科教师及辅导员,建立就业培训基地,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问答平台,统筹建成完善的就业指导机制。设置与职业生涯有关的指导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职业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个初步的规划与设想,与此同时,学校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督促。

(二)就业指导内容丰富

由于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了就业指导的意识和工作开展。重方法、重技术也就成了各个学校密切关心的要点。特别是在工作方式上更加革新,例如学校会根据高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专业进行分类,聘请或者培养专业的指导团队服务于学生。在此期间,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国高校提供给学生的职业体验岗位较少。虽然学校设有就业培训基地,但是与真实的岗位差距较大。也正因为如此,各大高校还为各年级学生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为了发挥学生的专业素养还举办了大型创新创业比赛和“互联网+”等一系列打造学生品牌的赛事。为了拓宽视野,学校采用集体式外派实践体验的新方式,将就业指导的地点从校园里搬到了社会上。各高校还不断提高重视程度,为建设专业的指导团队聘请就业指导专家、知名企业HR开设讲座,以提升辅导员的就业指导技能。但是在具体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高校依然采取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毕业前夕临阵磨枪式的教育方式,而且低年级学生甚至极度缺乏就业指导教育。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就业的理解以及问题解惑,学校也在不断地鼓励辅导员考取相关就业指导资格证书,以提高自身的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

(三)宣传力度大

网络拥有着超强的互动和共享能力,通过互联网的实时信息交互,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各行各业的形势变化。各高校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线上就业指导以及答疑。考虑到当代学生接受新事物意愿强的优势,高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占领网络阵地,通过创建就业指导门户网、定期在公众号做指导推送、在相关社交平台传播发布信息的方式,将就业信息及时传播给学生。

二、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足

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学校的作用。只有学校自身能够做到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就业指导方面的有效途径,才能使得大学生真正得到就业的机会。目前各个岗位存在的缺口也让国家对于人才以及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国家提供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当仁不让地拿下这个任务。大学生们在走出校门迈向社会之后,怎样与各个岗位更好地融合起来,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选择一个适宜自己的工作,这考验了高校的育人能力以及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效果。首先就是进行就业指导的指导教师的水平不够专业化和职业化,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需求。大多数学校都是采用学生辅导员或者思政教师来填补就业指导教师这一空缺,由于缺乏专业资质,这也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变得尤为薄弱,特别是使学生对就业认识模糊,其影响甚远。为了解决这样的不良现状,国家也开始着手狠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求指导教师考取认证资格证;其次整个指导团队要经过学习再上岗,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指导团队。

(二)就业指导的观念陈旧

在高校就业指导意识增强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考验就是指导方式的问题。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理念缺乏与当今社会的同步性,特别是就业信息以及就业方向很多都已经与社会脱节。人才空缺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重点,进一步说明了传统的指导方案不够创新。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和顺利就业,高校就要摒弃原有的模式单一、方法片面、质量低下的教学面貌。要将目光聚焦于学生本身,切身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立足于以学生为本,做好针对措施和个性辅导。既然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要实用。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各种各样不同的就业需求,这也就需要各高校拓宽自己的视野,为更多的学生解决就业指导问题。注意原有的指导方式,不能让学生的就业意识淡薄,缺乏未来构想。做好相关的答疑工作,实地考察学生真实心理情况,不断完善,并且创新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三、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策略

(一)全员参与,资源互补

为了在使高校就业指导的工作顺利进行并同时满足毕业生与岗位缺口的匹配。各高校与用人单位积极配合,调集多方企业资源和商业行情,及时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体验机会。这其中也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原本就是一个充满就业资源的巨大市场。因此在各级政府的牵头之下,我国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亲身接触实际的职业环境,目的就是为以后的就业提供素材。与此同时,政府的全力参与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财政鼓励,也打消了以往高校的种种疑虑。高校也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项重点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展开。为了立足于学生,学校不仅在校园开设了许多的答疑平台,同时也将范围扩大到了学生家庭,搭建家校合作与交流的平台。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对就业形势有所了解,家校两方面促进学生就业意识的养成。帮助即将毕业的学生有一个全新的择业认识和就业方向。不仅如此,学校通过言传身教,联系众多校友介绍自己的就业经验以及择业价值观,通过分享自身经历让学生理解职业选择的迫切和重要。利用多方资源,搞好学校的就业指导方案。全力帮助学生去了解社会新面貌和职业新动向,学校出资,社会多方协作,为毕业生挖掘可靠信息,搭建校企平台,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全力帮助高校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二)全力开发,深入研究

鉴于国家人才的迫切需要以及各级岗位的诸多缺口,国家、政府、社会已经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作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点工作。对待毕业生以及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择业指导工作,学校没有一丝松懈,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实体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特别是现在各个高校已开始进入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的就业率,各高校也将依托科技的力量,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必然要聚焦高校就业创业研究的核心区域,深入调研大学生当前的就业现状,掌握他们的就业需求,将问题研究深入到肌理。

(三)全面指导,以人为本

为了深化就业指导理念,学校提出了新的办法,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如何构建人际关系以及如何恰到好处地解决问题等三个方面展开。对刚进校门的大学生进行意向调查并开展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让其对有就业意向的职业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个初步印象,然后在整个大学期间鼓励并督促学生寻找相关职业的兼职,帮助学生进行就业体验,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否适合这种类型的工作,让学生尽早接触相关类型的工作,确保以后上手快,适应能力强,同时学校还可在学生毕业前开展面试技巧培训以及各种就业说明活动。

四、结语

在当今就业难的社会压力之下,我国高校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挑战。因此也就突出了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亟须开辟一条适应于当下的就业指导道路。高校指导教师应该将革新理念放在第一位,不断对社会人力资源进行探索与调研,努力创新指导方案与教育平台。为了填补国家的不断发展以及各行各业的人才缺口,高校务必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因为国家的发展与方向由当代高校学生决定,将直接影响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池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

[2]苏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2.

编辑/姜雯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高校现状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