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向善”品格

2020-07-14 08:28赵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培养教学

赵潇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坚持人本思想与教育理念,强调将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密切融合,为小学生带来更多与“善”相关的信息,从而让学生在接受美育的同时也能够养成向善的品格,从而通过以美育是实现增进智力、辅助道德、塑造情感的目的,更有助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文章便结合笔者美术教学实际对如何培养学生向善品格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 向善品格 培养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推出,对小学美术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创造精神与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同时实现审美情操与人格的不断完善。在如今素质教育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美术教育专家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展开研究,指出了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重技巧、轻素质现状的不足以及明确了要基于人文素质培养去展开美术教学活动,对教师与学生都需要进行综合化的美术教育,推动全面发展。因此,鉴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向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且存在一定可行性,下文便对具体的培养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激发学生养成“向善”品格的主动性

小学阶段的孩子无论是性格、行为还是智力,均处在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培养,需要认识到他们文化知识基础、社会阅历等方面的不足,所以更容易因为细小事物而影响到心理的不健康发展,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形成心理疾病。从目前社会现状来看,许多青少年学生的身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得忽视,比如有的学生在诱惑面前无法自拔,有的学生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无动于衷,有的学生面对弱势群体缺乏同情心,也有的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中太过自我等等,这些实际上都与我们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有所违背。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良知良能予以唤醒,有意识地去激发它们“向善”品格的主动性,通过对意志品质的锻炼去提升其各个方面的素质,从而在基础教育阶段便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所以,身为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引导去让学生明白人世间何为美好、何为丑恶,并且懂得如何利用画笔与色彩去表达、去赞美、去讽刺、去抨击。只有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呈现出内心的美好,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到创作带来的乐趣,便能够激发其“向善”的主动性。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向善”品格

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人本教育思想的指导理念,通过人文教育与美术教育的融合渗透,为学生带来更多与“善”相关的信息,促进学生从小养成“向善”品格,在潜移默化当中丰富思想、陶冶情操,形成“善”的良好品质。

1.情感教育,培养关心他人的“向善”品格

对于小学生来讲,健全人格与高尚情操在其成长中必不可少,但鉴于小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概念不甚理解,其是非对错观念也非常模糊,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可直截了当地采取说教的方式去展开教育。小学阶段的孩子本身便有着细腻且丰富的情感,极易被情感打动,所以教师可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去培养小学生关心他人的“向善”品格。比如,在讲解“雨中情”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大量感人的雨中故事图片,然后在课堂中进行讲述,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学会如何立足故事去进行构图与人物动态设计,从而完成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看到雨滴的形态与雨中人物的形态,其中不乏有“妈妈为孩子撑伞”、“年轻人背老奶奶涉水”等感人至深的瞬间,在一幅幅画面的情感传递下,学生的内心得到升华,更加懂得关心他人的珍贵之处。

2.绘画实践,培养感恩亲情的“向善”品格

小学美术教学中绘画课居多,作为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渗透对学生“向善”品格的培养。教师应当多引导学生发现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通过绘画實践去感悟其真理。而学生在绘画中既能感受到造型的乐趣,也能通过情感表达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唤醒其“向善”的内心,发现生活的美好。比如,在讲解“妈妈的好帮手”相关内容时,该节课的绘画实践为水墨画形式,教师便可巧妙地将人文教育主题融入其中,将亲情教育贯穿始终。如利用多媒体去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去回忆生活中妈妈给予我们的关爱,引导学生主动诉说自己与妈妈的感人故事,尝试着表达要如何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有的学生说要画一条美丽的裙子送给妈妈,也有的学生要画一双漂亮的鞋子当作妈妈的生日礼物。如此一来,学生便会更主动地去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去实践,同时也能学会对亲情的感恩,有效的培养他们“向善”品格,而这也是美术教育的目标。

3.艺术创作,培养爱护环境的“向善”品格

针对小学生的美术教育,实际上可看作为情操培育与价值观完善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信观察、互动交流、深入体验、尝试模仿,通过这些方式去获得创作灵感与情感体验,是一种以创作为主要形式的思维发展过程。比如,在讲解“写意花卉”相关内容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写意、小写意的手法,同时还要掌握这一手法去通过小组合作表现出花卉的差异。所以,教师可让不同的小组运用大写意会画荷花、用小写意绘画菊花、综合两种手法绘画梅花等等,进而从中感受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品质,养成爱护环境的“向善”品格。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当将人文教育与美术教育进行渗透融合,以各种美术活动向学生呈现于与“善”相关的信息,让小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更有助于其健全人格的养成。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同样需要把握好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巧妙选取渗透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感恩亲情、爱护环境的“向善”品格,在潜移默化当中既能提升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也能成长为“向真、向善、向美”之人。

参考文献

[1]张嘉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向善”品格[J].中华少年,2019(6):145-145.

[2]石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探究[J].中华少年,2018(7):118-118.

[3]杨爱国.以“向美、向上、向真、向善”的校园文化育人[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3(9):2-3.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培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