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2020-07-14 08:26项琳琳
校园英语·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转换翻译

【摘要】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两种语言在选词、句子结构以及语序衔接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相关翻译人员需要在清楚掌握两者不同之处的前提下,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从而提高翻译质量。本文就中英思维方式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翻译过程中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关键词】中式思维;英式思维;翻译;转换

【作者简介】项琳琳,大连外国语大学。

一、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分析

1.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作为人类思维的两大基本形式,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分别是中西方民族秉承的思维模式。中式思维强调“天人合一”,注重个人领悟和时间顺序,重视综合、概括和整体;而英式思维将人与事物分隔开,强调形式一致与逻辑分析,重视独特与个体。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有所体现。汉语重意合,众多短句只需要按照思绪或时间顺序罗列,用逗号连接即可。而英语重形合,英文有严格的句工结构和语法规则,各短句之间需分清主次。另外,模糊概括的用语常出现在汉语中,而细腻具体的用语常出现在英语中。例如,“bulge, protrude, stick out, jet out, swell”等词都译为汉语中的“突出”,可它们却暗指不同的突出物和突出方向。在汉语中,“突出”一词可用于任意语境;而在英语中,则需要根据不同语境选择不同的词语。

2.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英式思维重视抽象概念,而中式思维更重视具体概念并视其为抽象概念的基础。中英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用词上,两种语言会选用不同的词性表达同一个意思。英语多选用表示静态和抽象的名词和介词,而汉语则常使用表示动态和具体的动词。对于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翻译时需要转换遣词造句的习惯。如“加快建立”译为“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其中,“加快”为状语,“建立”为动词。而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迎合目标语的语言习惯,状语成分译为英语中的动词,而动词译为英语中的名词。

3.曲线思维与直线思维。英式思维就是典型的直线思维,英语直截了当,英语文章开门见山,先表明观点再逐步论述;而中式思维则是典型的曲线思维,汉语委婉含蓄,汉语文章层层铺垫,跌宕起伏,行文最后点明主旨。正如它们的行文习惯,两种语言句子内部的语序也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汉语的语序为主语在前,定语、状语、补语和插入语等次要成分在中间,最重要的成分放在句末。英语的语序为主语和重要成分在前,次要成分在句末。如 I go to school by bus every day,我每天乘坐公交车上学。以上两句语义完全相同,可语序却有很大差别。

4.本体思维与客体思维。在中式思维中,研究以人为中心,是通过对人的观察、判断和分析进行本体思维;而英式思维所研究的对象则以客观世界为主。从两种语言在句子主语的选择上,我们便可以看出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汉语中,句子主语通常为有生命的物体;英语中,主语通常是无生命的物质,致使语序和语态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表示客观,常用it作形式主语,如it occurs to me that…, it is difficult to…等句型。

二、翻译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1.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的转换。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常用概括词、英语常用具体的表达。形合与意合间最明显的差别在于短句的衔接方式。汉语通常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子,根据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组合;而在英语中,句子是以不定式、并列、从属等方式组合起来的。在汉译英时,短句的整合尤为重要。译者应分清主次,找出短句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作为主句,其余短句应根据与主句的关系选择恰当的关系词连接起来,合成为一个表意完整的长句。在英译汉时,拆分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拆、拆成几部分、拆分后各部分顺序等都是译者在拆分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译者需要灵活应对拆分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至于概括词与具体表述间的转换,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应该采取不同策略。在汉译英时,译者应斟酌并仔细考量众多英语近义词间的细微差别,找出在该语境中最为恰当的词语。在英译汉时,因为英语词汇所表达的意思较为具体细腻,译者可能找不到与英语词语在意思上完全等同的汉语词汇。在此情况下,译者需要借助形容词或副词的修饰来细化或局限汉语词语,通过牺牲形式层面的对等来实现意思层面的对等。He didnt shout, he just glared at me. 此句中的“glare”蕴含着愤怒的情绪,译者需要译为“怒视”,通过添加状语“怒”来补充“视、盯、看”等字缺少的细节。另外,根据整体性思维方式,汉语通常采用从一般到个别的表述顺序,英语是依据分析性思维方式,采用从个别到一般的表述顺序。因此,汉语中地址表述方式为从大地点到小地点,而英语正相反。译者应积累类似常识并注意转换。

2.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转换。译者如果想要实现抽象与具象思维的完美转换,就要注意词性的灵活转换。在汉译英时,译者应考虑句中的动词在英文中有无名词或形容词变型。如果存在这种变型,应将其搭配一个没有重要意义即动词性很弱的词。如make, give, keep等,构成动词短语,如“支持你”译为“give you support”,“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汉譯英时译为“saw faste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其中“转型升级”被译为名词,还加了一个动词性弱的“saw”,这样更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在英译汉时,译者应根据语感和翻译经验找出句中真正的“动词”。这个“动词”可能以名词或形容词的形式藏于句中。译者应抛开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英语句子中形式上的动词所迷惑,要找出意思层面上的中心并将其译为汉语中的动词。

3.曲线思维与直线思维的转换。由于中英曲线思维与直线思维的不同,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对语序进行重新调整。英语的表达方式是首先展示被修饰词,之后放置一些不定式或定语从句来修饰这个词;而在汉语中,修饰词无论多长都通常放在被修饰词前。在英语中,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等次要成分放在句末,而汉语则通常将其置于句首。在英语语句中,若同时出现时间和地点状语,时间通常位于地点状语后;而汉语语句中,时间通常位于地点状语前。在汉译英时,译者应把汉语中繁复的形容词巧妙地转化为定语从句或不定式,同时还要注意找出汉语句末的重要内容并转移到句首。在英译汉时,译者应判断修饰语是否过长。如修饰语长度适中,译者可将其置于被修饰语前。如修饰语过长,放在修饰语前句子不通顺,译者则要注意拆分,将修饰语变成单独的句子。

4.本体思维与客体思维的转换。这两种思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被动语态的使用上。汉语中“被”字在句中使用频率极低,而英语中被动句频频出现。在英译汉时,译者需掌握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从而译出流畅自然且无“被”字的句子。一种方法就是化被动为主动。译者可以调换源语中主语和宾语的位置,译出符合目标语语言习惯的句子。如“New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ome key areas”调整语序译为“一些重要领域取得新进展”。可是,如果源语使用被动语态就是为了强调句子主语,那么这种方法就完全破坏了作者的意图。如译者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采用第二种方法,将“被”字省略或换成为、由、可以等词。如“The oil is used as perfume”译为“这种油可以用作香水”。

三、结语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会导致译者理解错误、译文生硬不地道甚至词不达意等情况。为了避免这些情况,译者员需要扩大双语阅读量,多看英剧美剧,融入当地文化,对中西文化差异有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时刻具备思维转换的意识,使用翻译技巧完美巧妙地实现思维间的转换。做到这些,译者就可以摆脱中英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霍丽蓉.中英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7(24).

[2]周文文.中英思维差异对大学英语汉译英教学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9(11):273-274.

[3]刘锦.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4]曹宇佳.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5).

猜你喜欢
转换翻译
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