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背景下四年级诗歌教学探索

2020-07-14 08:28王月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课程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王月

摘 要: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信息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所以,在线教育背景下,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数据并服务,按照诗歌教学的纵线进行课程整合,既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又训练了学生的整体学诗思维,对诗歌教学起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诗歌教学 课程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

诗歌作为一种意蕴丰富、高度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简洁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感,成为中华文学中艺术中的瑰宝,同时又被形象地称为“文学中的文学”。本文就在线教育背景下四年级的诗歌教学进行探讨。

一、现状研究

1.小学诗歌现状研究

诗歌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年来对诗歌的学习与积累越来越重视。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开篇即为古诗,第三单元整个单元都是以现代诗为主题,在第七单元中还有三首古诗的学习。但单篇诗歌教学比较常见,诗歌教学没有连贯性、系统性。我们整合了教材中关于诗歌学习的篇章,对四年级的诗歌教学从课前准备、课中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方面将在线教育和诗歌教学进行了创新融合,设计了“诗海拾贝”七部曲的诗歌课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2.现代信息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现状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诗歌教学中应用很广泛。比如:微课、诗歌动画、一起作业网等等。针对“诗海拾贝”的课程。我们选取了“诗”App、微课以及电子书包。“诗”App 涵盖诗词丰富,而且配套教材同步学,用于课前的预习;微课用于课程的整合与梳理;电子书包承载的教育云平台,用于提交作业。三者结合,对于学习课程,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理论依据

1.诗歌教学理论依据

王崧舟先生曾在《小学语文》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先生认为古诗教学要遵循三个基本的实践策略:第一,以诗性为重。第二,以意象为重。第三,共感为重。也就是,在教学中,需要诵读,需要把诗歌的象呈现出来,最后体会感情。

2.课程整合理论依据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地提出了一个概念:课程整合。所以,在诗歌这一主题的纵线上,我们将四年级下册的古诗、现代诗以及拓展的当代诗进行整合教学,是有利于学生整体地把握诗歌脉络,理顺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三、课程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七次课,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

(2)养学生热爱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3)梳理学习诗歌的方法。

2.课程内容及整合

四年级的诗歌课程将原本分散的单篇文本,统整为一个完成的“结构块”,取名为“诗海拾贝”七步曲。具体内容分为:

(1)《诗海拾贝》开题篇:介绍诗歌的概念、诗歌发展过程、诗歌的种类等,开题总述。

(2)诗词两部曲《四时田园杂兴》和《清平乐·村居》:分别从“解作者-明诗意-想意境-悟意韵-体感情”五个步骤学习古诗,体会诗与词的不同。

(3)现代诗两部曲:学习《繁星一三一》和《天上的街市》,介绍现代诗的概念、现代诗的特点、现代诗的代表作家,体会现代诗的自由。

(4)当代诗:学习《乡愁》,体会当代诗的界定时间、当代诗的特点。

(5)《诗海拾贝》结题:梳理学习诗歌的方法——积累诗歌的语言之美,想象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引导孩子们自由创作——写诗。

3.教学流程

以《清平乐·村居》为例:

(1)课前准备:借助技术,激发兴趣和收集数据化。

课前教师借助“诗”app,让学生通过游戏方式进行预习,了解词的作者和词意,激发兴趣。并在电子书包上进行课前调查。比如笔者课前在学习古诗《清平乐·村居》时,在电子书包上设题: “你认为辛弃疾是怎样的人?”从直观的数据发现学生对范成大的认识雷同化:南宋将领、豪放派词人等......因此笔者设计了“辛弃疾再印象:走近词人辛弃疾”这环节, 引导学生认识不一样的辛弃疾。

(2)课中探究:巧用微课,课堂创设灵动化。

A、导入环节 :创设情境,趣味任务驱动

在学习《清平乐·村居》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播放了一则关于热门游戏“王者荣耀”的新闻,创设了“王者荣耀”中“翁媼”这一游戏形象,并请学生为“翁媼”设计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世外桃源—翁媼的家“这大大激发了學生探究的兴趣。

B、探究环节一:结合微课,寻找素材

环节伊始,让学生分组吟诵,结合微课分组梳理诗歌重点并讲解分享,点名学生谈一谈哪些重点词语带给了他启迪,能够为设计“翁媼”的家所用。学生很容易将描写环境的词语找出来。“茅檐”“青草”“软媚的吴音”。接着,请孩子们寻找人物做了些什么?孩子们找出了三个动词“锄”“织”“卧剥”。再辩诗:换成其他的动词行不行?显然不行,这些动词显示出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体会语言之美。

C、探究环节二:动手绘图,突破难点

绘制诗中“翁媼”的家,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之美。简单地墨色勾描中,将居住的环境、农村的乡土风俗、人物的农家生活不藻修饰地表现出来。点拨孩子们这就是白描的画法,白描的画法可以运用到文学创作上,也是一种写作手法。当我们用爱画这幅画时,词人在用爱写诗。

D、探究环节三:继续创作,巧妙引发共鸣。

通过前两个环节,学生已经对词的重点词语、词意、意境、情感有了了解,接下来就需引导学生对画作继续创作,加入诗中没有但也能与词的意境相关联的景物,让学生的想象充分发挥,最后仿照词的格式,将画中的景物变成优美的文字。

E、课后拓展:资源整合,交流作品

最后,将这首词与《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作比,提炼出诗和词的不同:诗言志而词言情,上升到唐宋时期:唐朝的诗兴盛,而宋朝的词兴盛。学生完成任务后,将作品拍照上传到电子书包。相互对精彩的作品及时点赞或提出看法。学生最终为“翁媼”设计出来的诗作和画作,相当精彩。

诗歌的七步曲浓缩的是中国诗歌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学生学完课程以后,进行思维导图的梳理,发现中国诗歌发展过程的脉络已非常清晰。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诗歌的自由创作和编撰诗集。诗歌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我们对它的探索应该不断深入、不断创新,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课程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