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孔子思想对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影响

2020-07-14 08:28尹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影响

摘 要:孔子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课教学理论的知识,对当前的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启迪与借鉴作用。那么,如何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华为新时代中职学校德育课提供方法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孔子思想 中职德育课教学 影响

根据中职教学大纲的要求,德育课是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同时也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它由学生、教师、教材、课堂和社会实践等要素组成,并以此为依托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内容的学习和实践。

习总书记在2019年3月份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课作用不可替代。那么,孔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它所提出的有关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原则、方法等观点,对当前的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开展具有启迪与借鉴作用。

一、因材施教

孔子主张教育要因人而异,要因材施教。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首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水平采取与之相符的教育方法。孔子按智力水平将学生大致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类。并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主张教给学生与其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识。同是“问仁”,针对不同的提问者孔子的回答不尽相同。因此在当前的中职德育课课堂上,我们应根据中职学生基础知识差、学习习惯不好、自制能力差等差异,给予中职学生不同的要求,不要强求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一样的教学方法。

其次,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孔子认为,学生的性格各异、基础知识各异、接受能力各异,故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也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一律。在《论语·先进》篇中,子路“好勇过我”,遇事鲁莽,故孔子告诫他凡事要谨慎考虑,三思而后行。而冉有胆小怕事,遇事退缩无主见,则鼓励其要行事果敢,不要瞻前顾后。同样在中职的德育课堂上,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接受能力和基础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再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进行不同的教育。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孔子弟子众多,所好不一。颜回好仁,子路好勇,子贡好商,冉求好政。孔子根据其不同的兴趣爱好分别设立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这样让弟子的特长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将这点借鉴到当前的中职德育课堂上,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只看学生的理论成绩,更应该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一视同仁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一视同仁。他认为人人都应接受教育,并且是接受平等的教育。孔子承认并尊重广大劳动人民子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首先,在教育对象的招收,孔子主张无论贫富贵贱,人人都应接受教育。《述而》记载: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不管他们的家庭出身,政治地位,甚至不管他们的个人素养与知识基础,只要他们能够自我约束且富有进取精神,一律接受为自己的学生。

其次,孔子主张所有的学生都应接受到平等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他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分亲疏,不分好恶,一视同仁。《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其大意是:对待教育对象,要一视同仁,不能按照人为标准将其分成三六九等。主张教育不论贫富、贵贱、善恶、智愚,这是一种教育平等思想。当前,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教育资源也应做到全民性和普及性。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这種一视同仁并不是否定“因材施教”,而是指要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学习主体,不论学生的出生、性别、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外貌等,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三、启发性教学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中“愤”和“悱”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两种状态,“愤”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得不到完满解决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而“悱”则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启”是指针对前一种状态,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而“发”则是针对后一种状态,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既体现了孔子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又区别于灌输式教学,倡导教师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强调教育对象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四、内省

内省是将注意力投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察看自己的思想、心态和行为是否有不妥之处,并加以自我修复和矫正的过程。即: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这是孔子提出自我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孔子的学生曾子非常赞成“自省”这一主张,他经常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即检查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重要的是在于“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语重心长:“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因此,在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上要做到如春风化雨。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优秀的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道德品德的教育离不开说教式教育,但说教必须与学生的内心自省真正结合起来。教师的说教是外因,学生的内省才是最重要的,要外因与内因相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孔子思想之精髓乃我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历经千年仍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孔子的教育贡献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人,今天,我们仍需借鉴孔子的教育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并与社会实践课教学相结合,不断推进中职学校思想德育课教学取得实质性创新和提高。

作者简介

尹媛(1969.11—),女,汉族,云南省蒙自市人,大学本科, 中专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德育课教学及研究。

猜你喜欢
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影响大师
I Have the Right to Be a Child
Say 'No'Because It's Your Life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