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十大行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2020-07-14 18:01张慧军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我区全区学校

张慧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近年来,长治市上党区教科系统以习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2019年长治市委、市政府出台《长治市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进一步为我区推进基礎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区紧扣“十大行动”基本方略,坚持立德树人,从校长、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呈现出教育发展新面貌。

一、改革校长任用机制,让校长脱钩行政级别

我区积极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实现校长身份转型。2019年8月,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区全面开展“校长职级制改革”,出台了《上党区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采取平稳过渡与公开竞聘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了“去行政、强专业”的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职级制共分特级、高级、中级、初级四个职级12档,职级薪酬从8万到3000元,财政投入共计100余万元,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全区71所中小学校校长全部聘任上岗,原来有行政级别的30所学校全部取消行政级别,原先12名科级校长、23名股级校长全部摘掉“官帽”,实现了由“行政人”到“教育人”的转变,理顺了学校、校长、教师的管理评价机制,真正实现了校长心无旁骛抓教育、一心一意抓改革。

二、改革教师发展机制,让教师拥有职业幸福

一是完善“县管校聘”,营造校园创业氛围。根据教师的工作现状,我区于2017年探索启动“县管校聘”,2018年8月全面开展“县管校聘”,今年“县管校聘”进入完善提升阶段。通过“县管校聘”,2018年交流教师152人,2019年交流教师115人,全区校内落聘29人、辞职3人、区内落聘1人。“县管校聘”基本消除了闲岗、空岗问题,教师编制和岗位实现了“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教师由“学校人”变成了“系统人”。同时,教师管理实现了由闲变忙、由惰变勤、由被动变主动的“三变”,彻底打破了固化的机制障碍,形成了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人人思进的新局面,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了教育队伍的活力和干劲,初步实现了教师的有序流动和师资的高效调配,在全区教育系统形成了浓郁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是提升“教师待遇”,激发教师工作热情。近年来,我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教师周转房30套,为乡村学校教师落实400-700元不等的乡镇工作补贴。2017年以来,我区每年安排教师培训经费400余万元。2018年,我区为全区中小学教师发放10%(义务教育阶段)或20%(高中阶段)的追加绩效工资,共计700余万元。2019年,我区又发放班主任津贴和校内课后服务绩效工资1000余万元。教师节期间我区投入500余万元,用于奖励教学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评选首批百名“教学名师”,予以每人每月1000元奖补。“十大行动”实施以来,我区开始落实教师看病优先、公交免费、全市免费旅游等,并成立上党区教育基金会,目前共募集资金1000余万元,主要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成果,为进一步激发教师投身教育的热情、提升教师职业自豪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是推进“双向流动”,增强师资建设活力。我区建立教师招聘长效机制,每年招聘100名左右新教师,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依据招聘教师长效机制,2019年按男女比例1颐1要求招聘中小学教师79名、政府购买岗位教师85名,申请特岗教师30名,共计194名教师。目前,全区新招聘教师男女结构比例达到4颐6,相比2017年2颐8、2018年1颐9的新招聘教师男女比例逐步趋于均衡,为全区教育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同时,我区完善教师聘用和退出机制,经过申请、审批,20名教师离岗退养,教师进出渠道全面畅通,激发了师资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三、改革学生成长机制,让学生充满成长快乐

一是做实思政工作,引领成长方向。首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确了“理体制、建机制、强支部”的党建工作思路,形成了“教科系统党委抓总统筹,区直学校、乡镇学校、民办学校三个总支分工负责,基层党支部主体落实”的党建工作体系,所有学校党组织归属教科系统党委管理;进一步建立了“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党员包校、学校领导包年级、普通党员包班级”的党建网格化工作机制,所有千人以上学校配备了专职党支部副书记,同时,整合学校党、团、队及政教机构,确保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全覆盖。其次,我区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在教师招聘、职称晋升公共基础知识笔试中,思政内容占比不少于50%,把“思政、德育”专题培训列入教师培训计划,已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培训1000余人次。各学校(园)成立思政工作委员会和家校共育指导委员会,合力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各校(园)支部书记、校(园)长坚持把上好“开学第一课”、搞好“国旗下讲话”作为重要抓手,把积极参与经典诵读、诗词大赛、汉字听写大赛、读书月活动作为重要载体,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日常工作。2019年,我区组织初中、高中毕业生开展“根系上党、志怀天下”研学游活动,让学生入旧居、下农村、进企业,面向团旗重温入团誓词,培养学生“心向党、爱家乡”的深厚情怀,为学生成长把准方向。

二是引进中国好课堂,赋能智慧学识。我区每年投入150万元,与“中国好课堂”专家团队合作,围绕“以问题设计为关键、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合作为核心、展示交流为特征”的新教学理念,积极推行“分层走班、分组合作、分类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由过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踊跃发言、登台讲解、互相辩论、争先参与,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逐步变成主动探究学习,为全面构建学生发展、教师成长、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新格局注入了新的动力。目前,我区正在6所市级课改示范校引领下,以点带面,强力辐射,整体推进全区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开展。

三是开展体艺“2+1”,增强综合素质。我区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艺“2+1”活动。2019年5月举行了全区首届体艺“2+1”大型展演活动,8月承办了全市啦啦操大赛,10月举办了首届“校园足球赛”。连续多年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每年举办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2018年,聘请华东师大“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团队,合作开展“学生体力活动水平评价指南”的测试工作,选取全区7—18岁中小学生共1200余人进行体力活动水平监测和调查,同时进行心肺耐力、力量、灵敏协调能力、身体成分等体质健康指标测试。其中核心指标———心肺耐力指标全国领先,肥胖率也比较低。这有力证明,我区长期开展学生体艺活动功不唐捐,成效显著。

四是注重文化传承,推进社会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必须传承好、发扬好。近年来,我区深度挖掘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有效加强了学生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我区以南宋、西火、北呈剪纸为主要内容,在相关学校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剪纸实践教育;以八义红绿彩、贾掌东兴大缸、南和小眼砂锅为主要实践基地,在区直学校和八义、贾掌、东和等学校开设以陶艺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课程;以西庄蔬菜园为主要劳动基地,让学生在参与蔬菜种植和成品制作中增强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全区各学校,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劳动的良好品格。

五是开展课后服务,减轻学业负担。我区坚持实施从幼儿到高中十五年免费教育,连续2年投入1800万元,为全区4万余名学生和幼儿免费制作英伦风格校服和运动校服。在此基础上,从本学期开始,我区以“五育”全面发展为抓手,认真执行对各学段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时限的规定,全面取消全区统一考试抽检,利用双休日、寒暑假扎实开展校内免费课后服务,丰富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素养,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课后无人看管、家长无力辅导的難题。课后服务以社团活动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同时,为学生配发电子学生证,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为父母在外打工的学生设立“儿童之家”,定期视频联络,解除学生思想焦虑。积极开展公办在职在编教师在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民办学校违规补课、培训机构无证办学“三项治理”工作,把学生的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校内课后服务中健康快乐成长。

六是办好寄宿制学校,营造育人氛围。我区把办好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作为务实之举,集中力量打造高水平寄宿制学校。目前,全区共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3所,其中寄宿制学校35所,占47.9%;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16842人,其中寄宿生10478人,占62.2%。经过近年来的教育实践,我区探索建立了食堂管理“三个八”:“八字要求”,即“降价提质、质价相符”;“八种食材”,即学校食堂每日给学生供餐的烩菜、炒面片等饭食中不得少于八种食材,确保学生营养均衡;“八个不准”,即不准食用剩饭剩菜,不准食用转基因产品和“三无”产品,不准在校外采购蒸馍、饼丝及其它成品半成品,不准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及裱花蛋糕,不准加工制作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不准使用未经消毒和不洁的餐饮具,不准非法途径采购食品原辅料,不准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同时,要求做到住宿生卫生习惯养成“22111”,即每天早晚两刷牙、两洗脸,每天晚上一洗脚,每周一洗澡,每月洗床单被罩枕巾、晾晒被褥一次。我区着力构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机制,最大程度保证适龄少年儿童在离家最近的地方享有温馨育人氛围和优质教育资源。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引来河南南阳淅川和山西阳泉、朔州等省内外教育同行前来观摩和交流学习。

落实“十大行动”,推进教育改革,有力促进了上党教育工作质量的稳步提高。2018年以来,区教科系统荣获国家、省、市、区各类荣誉42项,国家级荣誉3项,两所小学代表队参加2019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获得全国一、二等奖。2019年,我区出现了外流或可能外流学生“回潮”现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吴俊清等领导对我区基础教育改革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并予以高度肯定。

“上党古来天下脊”。推进教育改革、促进上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永远在路上。我们将更加坚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锻造“四有”好教师,培养一流好学生,全力办好上党区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作者系长治市上党区教科局党委书记、局长)

猜你喜欢
我区全区学校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讲话稿
学校推介
重点高校进一步扩大在我区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
蓝光TOP5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