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聪玲:对教育的坚守是我不变的初心

2020-07-14 18:01郭维易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阳青年教师初心

郭维易

对于大同市平城区十八校的宋聪玲来说,与教育相遇,是人生路上最美的相遇。24年前,满怀着对教育的憧憬,宋聪玲来到十八校,看到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责任重大,也坚定了在教育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宋聪玲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当人们合家欢聚的时候,她依然备课到深夜;也记不清有多少次把病历悄悄藏进衣兜里,以饱满的热情站立在讲台,可回到家却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一路走来,宋聪玲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这份职业是神圣的,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幸福。

教育,就是用心灵唤醒心灵

有人说,教育的基石是“爱与责任”。从教多年,宋聪玲对每个孩子都倾注了很多的关爱,她说,希望每个孩子长大以后回忆起小学生活,都是幸福的。有一年,她所带毕业班里有个叫小阳的学生,平时总是一个人低着头坐在角落里,不言不语,学习成绩也很不理想。家访后她才知道,小阳天生存在听力障碍,加上父母离异导致他平日里无人监管,所以性格内向,甚至不敢在人前大声讲话。为了改变小阳的性格,宋聪玲每天都利用课后时间与他单独谈心,为他答疑解惑,消除孩子面对他人的恐惧感。然而这些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触动孩子的内心,他依旧躲在角落里漠视着一切。宋聪玲没有气馁,她深深地明白,是孩子不幸的生长环境让他把那颗本该阳光热情的心早早封闭了起来,所以她依然用细雨润物的温情关爱着这个孩子。

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她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后准备骑自行车回家,西北风肆虐,呛得人喘不过气来。可就在她经过学校不远处的公交站牌时,突然发现小阳在路边站着。大同冬天的末班车是六点半,这个时候哪里还等得到。宋聪玲赶紧骑着车子过去,询问他怎么还没回家。听着他略带哭腔的解释,她拉起孩子冰凉的小手,用不容拒绝的口吻说:“上车,老师送你回家!”小阳怯生生地坐上了宋聪玲自行车后座,她开始用力地踩着自行车的脚蹬,艰难地向前骑行。没一会儿便感觉脊背发热,气喘吁吁了,迎面而来的寒风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不知过了多久,以往不善言谈的小阳坐在后座上渐渐开始和宋聪玲聊起了班里的趣事,还聊起他平日的生活状况。路面与车轮发出的摩擦声衬托着孩子的细声细语,在寒风中却格外清晰,不知不觉中便来到了小阳家楼下。他跳下车子,第一次露出由衷的笑容,说:“谢谢老师!”临进楼门,小阳还不忘转身问一句:“老师,我以后有什么事都可以和你说吗?”宋聪玲笑着说:“当然可以。”孩子飞快地跑向楼梯,一股暖流涌上宋聪玲的心头。

从那以后,孩子逐渐向她敞开了心扉,变得开朗、阳光、自信起来。多年以后的一次教师节,宋聪玲收到小阳寄来的信,信中写道:“老师,您还记得那年冬天吗?是您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温暖,也是您改变了我。”回忆起这一切,宋聪玲感慨颇多,她说,教育就是用心灵唤醒心灵,孩子的话就是对她最好的鼓励。

做青年教师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2010年,宋聪玲通过竞聘被区教育局任命为学校的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虽然走上了领导岗位,但是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扎根一线和老师们一起在教学中摸爬滚打,仍是宋聪玲不变的初心。她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经常与大家探讨教研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只为让学校的年轻教师尽快成长。

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学校的青年教师田晓丽和韩亭婷参加区教学能手赛讲前夜发生的事。为了能让这两位青年教师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宋聪玲和教导处的主任们连续一周没有正常下班,从备课到试讲,不厌其烦地听,精益求精地改,多少次工作到忘记了时间,直至深夜十一二点。直到一切准备就绪,她和所有的领导们才松了一口气。学校的喇叭里响起了熟悉的萨克斯曲子《回家》,“终于可以按时下班了,今天可以去医院接回已经住院一周的女儿了。”想到一周以来,都是孩子的爸爸和奶奶在陪护,宋聪玲不由得有些愧疚。她一边想着一边整理好东西准备出门,可是一抬头,突然看到了准备参赛的两位老师正站在她办公室的门口。“宋校长,我们还是怕……有几个问题还想请教您。”在她们的脸上,宋聪玲仿佛看到多年前自己参加比赛时的压力和紧张,于是赶紧放下包,开始给她们讲述自己当年参赛时是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的经历,告诉她们要相信自己的实力,为她们加油鼓劲儿。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这时候,手机响了,一句“妈妈”后就是女儿呜呜的哭声。女儿边哭边说:“妈妈你怎么又说话不算数,不是说一会儿就到吗?人家旁边输液的小朋友都有妈妈陪,而我一周都没有见过妈妈了。”女儿的话深深刺痛了宋聪玲的心,一股难言的苦涩在心头涌起,只恨自己分身乏术,不能家庭事业兼顾。挂掉电話后,两位老师满脸不好意思地劝她回家,但宋聪玲还是陪着她们将第二天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预演,直到看到她们眼里闪烁出自信的光芒。抬头看看讲台前的挂钟,时针已经指向九点。当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小区时,家家户户的窗户都是黑漆漆的,只有清冷的路灯还闪着微弱的光。推开房门,女儿熟睡的脸上泪痕依稀可见,她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只好把对孩子所有的歉意化作一个深深的吻。

就这样,一名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在宋聪玲的培养下脱颖而出,成为区、市、省各级教学能手,而谈到这一路上的艰辛与苦涩,她却一笑而过。她说,做青年教师成长路上的守护者和引路人,是她无怨无悔的选择。

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教育

2001年,宋聪玲前往灵丘县的三山小学支教,学校教室里一张张高低不平的桌椅、一块裂了多处缝隙的黑板,还有关不严实的窗户,至今都还历历在目。她第一次感受到,同在一片蓝天下,城乡孩子学习条件的差异竟如此之大。初次见到孩子们时,他们那怯怯的眼神令她难以忘怀,但是当40分钟课堂结束后,孩子们便都冲到讲台周围,围着她问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一瞬间,宋聪玲突然明白了,这些生活在山区的孩子对知识有着同样的渴望。从此,她的教育之路又多了一份牵挂。以后的日子里,她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多次赴广灵县、天镇县、灵丘县等地送教下乡,传递最新的教育资讯。

“非典”时期,宋聪玲积极投入到公益教育事业中,通过“空中课堂”电视直播,为全市小学生讲授期末复习课,让孩子们即使在特殊时期也没有耽误学习。今年的春节假期,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抗疫。宋聪玲又一次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与全国人民一道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全力以赴。她不仅主动尝试网络教学,为全区小学生录制微课,为孩子们宅家学习提供最便捷的网络资源,还组织全校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组建数学团队录制寓教于乐的数学趣味课。特别是她录制的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微视频,被山西省教科院发布在“山西名师在线”,作为网络教学资源与全省的数学教师共同交流分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刻,宋聪玲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做有仁爱之心的老师,只为让更多的孩子拥有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2013年,宋聪玲参加了首批大同市名师培养计划的研修学习,并担任大同市名师小学数学工作站副站长,和全市的数学同仁们走访全国知名院校,聆听全国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的教育思想,深入周边县区学校,共同交流教育的前沿资讯。她先后主持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多个课题研究,带领老师们由“平面式”向“立体式”转型,既做教学又做研究,教学科研双提升。这些工作使她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再次迈向了更高的台阶,也让她看到了自己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

回望奋斗的历程,宋聪玲感到充实而有意义。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在繁杂的工作面前,她始终保持初心、砥砺前行,先后被评为“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教学能手”“大同市优秀教师”。2019年9月,她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她说这是教师职业赋予她的幸福感。

习总书记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宋聪玲时刻告诉自己,要不忘初心,以时代的使命为己任,以昂扬的斗志战斗在工作的最前沿,为大同教育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小阳青年教师初心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不灭的初心(节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互相帮助
最受欢迎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