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绩效评价与区域差异研究

2020-07-14 08:49刘静王冠
中国商论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评价

刘静 王冠

摘 要:本文以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绿色转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五个自治区2006—2017年的绿色转型绩效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少数民族自治区  绿色转型  评价

我国现有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等原因,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产业发展层次水平偏低。2018年,除了内蒙古自治区之外,其他四个自治区的产业结构和人均GDP都低于全国水平,贫困率却高于全国水平。推动少数民族自治区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根据国际经验,少数民族自治区要赶上全国发展水平,唯有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而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必然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既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守护好绿水青山,成为摆在少数民族自治区面前的时代命题。基于此,本文以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定量评价了五个自治区2006—2017年绿色转型的绩效,旨在探寻少数民族自治区绿色转型绩效的客观评价方法、绿色转型发展的科学之路,希望能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绿色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1 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1.1 研究指标体系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1]提取少数民族自治区绿色转型绩效评价指标,收集资料过程中采用深度访谈法。根据饱和度原则,访谈样本最终确定为25个,样本分别来自社会公众、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环保组织成员,其中:20个用作初始编码样本,5个用来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经过逐句编码,持续比较、分析,剔除模糊不清、关联度低等无效数据资料,共提取648条原始资料语句,26个初始概念,10个范畴化概念。按照“前因条件-理论现象-脉络背景-中介条件-行动策略-结果”的范式[2],在开放编码的基础上,提炼出3个主范畴,如表1所示。通过对余下的5个访谈样本及收集的二手资料数据编码分析,没有出现新的范畴,主编码环节提炼出的3个主范畴内部也没有衍生出新的概念,可以认定用扎根理论提炼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绿色转型绩效评价指标已达到理论饱和,从而形成了评价少数民族自治区绿色转型绩效的四级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1.2 评价方法

为了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本文选择熵值法对少数民族自治区绿色转型绩效进行评价。

第一步:列出原始数据矩阵。

以某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为例,如果研究的周期为m个自然年度,共n个评价指标,据此可以列出该自治区原始数据矩阵为,其中:为第i年第j个指标的原始值。

第二步:计算各指标权重。

第三步:对原始矩阵进行无量纲处理。

由于n个指标的单位不尽相同,为消除各指标的单位对评价结构的影响,使结果具有可比性,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第四步:计算评价结果。

将权重矩阵和归一化矩阵相乘,即可得出评价结果。

2 少数民族自治区绿色转型绩效评价

2.1 数据来源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2006—201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内蒙古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西藏统计年鉴》《新疆统计年鉴》《宁夏统计年鉴》。特别说明,由于西藏自治区缺少万元GDP能耗指标数据,本文采用了全国的指标数据,西藏自治区个别年份失业率缺失,采用了前一年份的数据。

2.2 总体评价

按照第1部分所介绍的方法和步骤可以求出每個指标的权重及全国和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2006—2017年每年的绿色转型绩效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如少数民族自治区绿色转型绩效评价结果高于全国水平,说明其绿色转型处于正常水平,未来能够接近发达省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若低于,则说明绿色转型进程缓慢,与发达省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7年的评价结果得分最高,达到了0.85,内蒙古自治区得分排第二,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差0.01,两个自治区的评价得分都高于全国水平,表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绿色转型进展比较好。宁夏回族自治区2017年得分最低,与全国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别相差0.33和0.402,说明仍需继续加强绿色转型。

3 少数民族自治区绿色转型绩效动态分析

3.1 整体趋势分析

整个研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转型最为抢眼,2006年排名倒数第二,仅好于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跃升至头名之后,基本保持领头羊的位置,绿色转型成效十分明显。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绿色转型的趋势与全国基本保持一致,整体不断优化,但宁夏回族自治区绿色转型推进速度较慢。2016年,宁夏的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大幅度增加,该年份的转型绩效一跃成为头名,但2017年呈现断崖式的下降,回落到最后一名。西藏自治区的绿色转型最为不稳定,2006年的水平明显优于全国和其他四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研究期整体绿色转型效果不明显。

为了能更好地说明少数民族自治区绿色转型过程的表现,本文引入了转型速度指标,其等于一定时间内少数民族自治区绿色转型绩效得分的平均年度变化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和分别代表某一年绿色转型绩效评价结果。全国和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研究期间、“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转型速度,如表4所示。

整个研究期,广西和内蒙古的绿色转型速度高于全国水平,新疆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西藏和宁夏低于全国水平。与“十一五”期间的转型速度相比,全国和五个自治区的速度都有所放缓,但宁夏的变化比较抢眼,绿色转型速度不仅超过了新疆,也超过了全国水平,与广西和内蒙古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原因可能在于:从2009年开始,宁夏的人均GDP开始超过新疆,并且优势越来越明显,而GDP增速从2008年开始超过全国水平,经济的实力不断增强,确保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质量和绿色发展。基于我国资源禀赋的基本现实,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一时难以改变,但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压减过剩产能,减少煤炭消耗的趋势和决心不会变。由于新疆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资源开发[3],在国家压减过剩产能的过程中经济发展缺少向上的动力,导致绿色转型速度放缓。

3.2 绿色转型承载力、能力和效果差异分析

在绿色转型承载力方面,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绿色转型承载力的变化区域整体与全国保持一致,不断增强,特别是新疆和广西,自2011年开始,一直高于全国水平。说明少数民族自治区也紧跟国家的脚步,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努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夯实绿色转型的基础条件。

在绿色转型能力方面,广西的水平基本与全国相当,并保持相同的变化趋势。内蒙古绿色转型能力的变化比较抢眼,2011年之前仅高于宁夏和西藏,2012年,一跃超过新疆和广西,之后一路高升,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占GDP比例的提高是主要推手。

在绿色转型效果上,广西和内蒙古的起点最低,但整体保持了不断上升的趋势,到2011年,赶上了全国水平,说明这两个自治区的绿色转型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新疆、西藏和宁夏的绿色转型效果变化趋势与全国同步,2006—2010年保持相对稳定,2011年经历了一次下滑,之后逐步提高,西藏和全国绿色转型效果下降到幅度最大。

4 结语

第一,少数民族自治区都在努力推进绿色转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全国绿色转型绩效相比,整体水平还不高,转型速度普遍不快,且各个自治区间绿色转型绩效差距明显。

第二,少数民族自治区间绿色转型承载力、绿色转型能力和绿色转型效果有明显的差异,这与各自治区绿色转型面临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第三,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直到2017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GDP增速都超全国,2017年,也仅有内蒙古低于全国增速,但依然面临城镇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协调等问题,绿色转型还存在较多障碍。

参考文献

郭鹏飞,周英男.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城市绿色转型政策评价指标提取及建构研究[J].管理评论,2018,30(08).

李小聪,王惠,孙爱军.我国资源型企业绿色行为驱动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6,36(02).

杜偲偲.中央环保督察组:新疆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资源開发[EB/OL].http://china.caixin.com/2018-01-02/101192292.html.

猜你喜欢
评价
唐DM 智联创享型
难与易
2006—2017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