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应对人工智能冲击的对策探索

2020-07-14 08:49朱超逸张顾凡
中国商论 2020年14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人工智能

朱超逸 张顾凡

摘 要: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正逐步运用于企业财务工作中,新技术冲击着传统的会计行业。本文以人工智能为背景,从实际问卷调查角度对我国会计人员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指出会计人员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从我国会计队伍突出现状入手深入探索改变会计人员现状,应对人工智能冲击的对策。

关键词:人工智能  会计人员现状  问卷调查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对会计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战略性指导,稳步推进国家会计行业转型升级。规划提出后,如何有效平衡人工智能与会计行业间的关系,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未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引发诸多学者讨论。

傅元略(2019)认为:会计理论研究必然要研究AI应用,并提出一个全新概念“智慧会计”,重点阐述“智慧会计”的核心会计智能体及其管控机制智能化,揭示了AI时代的财会人员能力变革框架。Dutta(2019)认为:新技术会引起整个会计界的变革,并通过一些案例来说明,如何变革会计教育和培训以应对上述变化,提出必须重视软技能的价值以及跨文化敏感性这一观点。李忠晴等(2019)、景翠萍(2019)、曹倩(2018)认为: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应用中,具体分析人工智能对会计人员冲击及会计人员的应对措施。

当前会计人才队伍现状如何?会计人员应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冲击?会计人员应如何做才能改变会计队伍现状?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切入点,将调查结果作为本文立论基础,深入分析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现状,并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具体措施对策的探究,回答以上问题。

1 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共设计12个问题,主要围绕会计行业的人才结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会计从业者对人工智能以及对未来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的态度3个部分具体分析会计行业现状,并深入探究会计人员应对人工智能,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措施。问卷调查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问卷问题内容主要是根据在职会计人员和会计专业大学生对会计整体行业、人工智能了解的需要,进行设计。

2 调查对象的构成

调查对象是以在职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大学生和对会计专业有一定了解程度的工作者三部分构成,共收回123份有效问卷。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会计人才结构现状

全国持证上岗的会计从业人员总数现已达到2000万,其中不包括每年各大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60余万人,会计从业人员总量大。

根据图1显示,目前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以初级会计师为主,占调查人数的59.06%,其次为中级会计师,人数占比18.79%。注册会计师占比10.74%,高级会计师占比7.38%,管理会计师占比最少,只有4.03%。会计人员人才结构明显失衡,基础财务会计人员数量过多,而高层次管理型会计人才严重短缺。会计人员队伍中出现的总体性过剩与结构性失调问题突出。

3.2 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现状

在问卷调查中,根据表1所示,45.53%的会计人员只涉及财务知识,39.02%的会计人员涉及财务和管理知识。知识涉及范围广,了解人工智能的会计人员只占15.45%。会计人员主要以传统型财务会计人员为主,储备知识集中于财务方面,知识涉及面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综合素质低。另外,一部分会计人员涉及管理知识,但大都为浅尝辄止,了解程度较低。财务机器人虽已开始引进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但会计人员对于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仍旧缺乏。

根据表2显示,78.86%的会计人员认为自己运用专业知识,有效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中等或偏低,21.14%的会计从业人员认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由此可见,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偏低,高素质、知识多元的会计人员稀缺是会计队伍的又一显著特征。

3.3 会计人员对人工智能的态度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主要是用计算机算法模拟、延伸人类智能,产生出新计算机程序的智能机器,包含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人工智能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海量的训练数据建立学习算法模型如:决策树、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解决跨学科实际问题。

当下人工智能日益普及,普华永道、德勤等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陆续推出财务机器人,处理财务方面的大量统计和重复运算。据调查结果所示,51.22%的会计人员有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担忧,而35.77%的会计人员没有被AI替代的担忧。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超过半数的会计从业者有危机感。但69.92%的会计人员对会计未来的就业与发展前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未来会计人员就业保持悲观态度的只占30.08%。大多数会计从业者认为,虽然会计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但是总体来说会计人员有机遇。且从目前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总体较好。

4 调查结论

本次问卷调查反映了会计队伍的现状与会计从业者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会计人员以传统型财务会计为主,复合型管理会计短缺,会计队伍总体性过剩、结构性短缺问题严重。大多数会计从业者只涉及财务知识,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低。知识结构多元的高素质会计人员人数过少。超半数的会计人员重视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但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5 对策

调查结果反映了会计队伍总体素质水平不高的问题。在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后,大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要已大大降低,如:四川长虹集团从2008年开始进行会计自动化处理,到2018年实现财会部门分流87%。会计人员应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向复合型高素质会计人才转型。

5.1 增強数据处理能力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结合能解决大量重复性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从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转而以人类积累的经验处理更为复杂的财务事务。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5%的会计从业者表示有必要掌握大数据等信息管理知识,仅有6.5%的会计人员认为没有必要掌握,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已有增强数据处理能力的意识。

复合型会计人才需要有扎实的数据处理、管理基础。虽然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编程技能,但会计人员需要储备一定的编程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了解Python编程语言、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学科,能更好地对数据进行深度理解。同时,未来的会计人员要具备快速运用新型数据处理工具的能力,实现相关数据的抓取、整合,成为计算机专业人才与管理型人才沟通的桥梁。

5.2 培养逻辑思维

未来企业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平台整合各部门,实现业务流、财务流、信息流“三流合一”。财务与业务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业财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尤其是一些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企业,财务一定要与技术逻辑和业务逻辑相匹配。会计人员应对新业务、新商业逻辑持开放心态,培养自身逻辑思维,推进会计业务前沿化。马永强认为:从业财结合的实践来看,其中包括四种逻辑,分别为技术逻辑、业务逻辑、财务逻辑、数据加工逻辑。这四种逻辑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并要求会计从业者掌握。会计人员未来将使用智能化软件,进行会计信息数据加工。若不能真正理解数据来源、数据背后的加工逻辑,会计人员将难以分析出有用的财务信息,实现有效决策。

5.3 培养战略思维

传统财会人才着眼于微观、限于数字,视野较为狭窄,而复合型会计人才不同于传统财会人才。复合型会计人才属于管理型人才,其职位越高,所需的专业知识越少,战略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综合战略思维即立足于宏观,具有基于企业整体和长远发展的视野。战略思维是工作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会计人员应通过处理日常工作与应对突发性事件经验的积累,培养自身的战略思维。同时,会计人员应学会将数理能力与商业认知相结合,立足于整个企业,分析商业信息,参与企业相关决策。

5.4 重视国际化会计技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我国正处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转折点上。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与沿线国家进行经贸合作,财会工作必不可少。但是据问卷调差报告显示,了解国际会计的会计人员只有22.76%,77.24%的会计从业者不了解国际会计,国际会计了解普及程度低,具备跨国工作能力的会计人员数量更为稀少,国际会计人才市场缺口大。

会计人员需要向国际化转型,应重视国际会计技能,如:培养、提升自身英语或小语种语言水平,培养组织团队工作能力,学习最前沿的国际会计通则等软件技能,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跨国工作能力和国际从业水平,并满足人才市场需求。

6 结语

人工智能必然带来会计行业的变革,会计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复合型会计人才短缺等现状突出。面对这一现状,会计从业者应积极增强自身数据处理能力,培养逻辑思维、战略思维,重视培养跨国会计工作能力,以应对人工智能冲击,在未来的会计行业中拥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马晴,刘婧瑶,雷嘉慧,等.交通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商论,2019(24).

索拉夫·杜塔.会计演变之我见[J].会计之友,2020(01).

谢诗蕾.探索信息化时代会计人才培養的转型之路[J].财会月刊,2020(01).

李婷婷.浅析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背景下[J].中国商论,2019(14).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