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矛盾分析法

2020-07-14 07:30谭思弘
考试周刊 2020年58期
关键词:重难点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数学教学的大厦需要教师为学生先树立框架,再填充细节,从而建成统一且发散的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抓重点,分主次,是每一名数学教师应当熟练应用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知识结构化;重难点;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具有其特有的网络体系,因此对于教师所应当具备的教学知识储备以及对于教学结构的把控和梳理的能力要求十分严格。作为老师,在进行具体教学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框架,有条理,有细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学观察,进行多角度思考,以问题为导向,以深度学习为目标从而得出丰富严谨的认知感悟。比如教师在注重整体知识模块的核心点教授的同时也要对于下级的知识点进行疏通和统一。我认为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首先能够从知识整体上先进行把握,然后对于其中某一个知识点,则要做到在熟悉小学阶段每一册的教材后,具体了解这个知识点是怎样被划分到它所在的教材之中的,而在每一册教材中,又侧重于讲授什么知识,为什么教材编写要遵从这样安排。了解之后,再从细处着手,争取让学生即使学习了后面的新知识点也不会将前面的旧知识遗忘,这种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

一、 小学数学和矛盾分析法的理论联系

(一)矛盾分析法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在《矛盾论》的开篇中,毛泽东就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因而,掌握了矛盾分析法,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其他内容。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知,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生活处处有矛盾,当然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对于同一体系下的不同数学知识點其一我们要分析它们的共同点,从而融会贯通体会知识要领;其二我们要明确它们的不同点,从而深刻透彻地消化具体知识内容。

(二)矛盾分析法中重点论和两点论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学会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学会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分析和解决、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学习掌握并熟练运用矛盾分析法,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深刻理解矛盾论的核心本质后,我们需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与其联系起来。讨论数学学习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分析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次要矛盾,在分析的基础上作相应的教学计划。对于任意一个事件,要使用矛盾分析法首先要明确矛盾为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矛盾便是学生和数学,即学生需要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什么。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矛盾分析法的应用

小学数学知识内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相同领域内的联系,其二是不同领域内的联系。在认知心理学中提出: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整体性和概括性,并且这两个性能越强就越有利于学生学习状态的保持和知识的迁移。最开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思想的整体意识,即明算理,明确数学本质,此时事物的主要矛盾是让学生心中对于数学本身有一个基础的认知,使其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化。如果教师只是在每节课对于单一知识点进行侧重讲解,缺乏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联系,而不是将每堂课中的内容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体系的割裂与断层,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削弱了学生数学思维结构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当教师成功地将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背后的数学本质传达给学生,我们的教学重心也随之发生改变,即让学生在明确大框架的前提下开始“添砖加瓦”,使知识体系丰满起来。将知识结构体系化固然重要,但如果在建立好的框架上不细致入微地刻画每个细节,这样学生的学习只会囫囵吞枣,似懂非懂,对于每一个知识点大概都知道点但是具体又不明确,也就是对于具体知识没有消化透彻,这样的教学效果一样不好。所以说在给学生打好框架的基础上,原来的主要矛盾“造框架”变成了次要矛盾,而原来的次要矛盾“抠细节”则变成了主要矛盾。任何课程的学习过程不外乎是预习学习然后复习,在学习了具体的各个模块的数学知识后,数学课堂教学重心将又一次发生改变,此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当前学习知识点和过往已学甚至未来将学的知识点微妙且合理地联系起来,即再次强调知识的结构化,体系化,也就是要对学习的零散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梳理。此时,上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抠细节”又一次成为次要矛盾,而“造框架”则再次成为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在这种循环往复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完成随着事件发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停地相互转化,将小学数学教学和马克思主义原理中两点论和重点论进行了完美统一,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二、 矛盾分析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案例一,数的认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缘故,我在网络上完成了相关教研活动。活动内容是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构讨论,这次活动内容让我对于知识结构化和细化之间的对立与统一有很深的体会。网络教研活动中专家给出了具体的例子来阐明了数学中主次重点——数的认识。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数学的基础便是要认识各种各样的数并且清楚透彻地掌握不同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教育平台上,几位不同的老师分别展示了精彩的说课分享,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小数的意义》。这是数的认知这一大的教学模块下的小分支。专家指出,教师应该在让学生领会到认识数的本质后,以相同的原理不同的形式来学习分支的内容,这一过程也就是完成了知识结构化和具体知识学习的目标。我们来把数的学习过程与矛盾分析法相结合,首先,学生需要通过教师对于数的概念这一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从而了解数的本质也就是明确不同种类数的普遍性,构建起基本框架,完成第一阶段主要矛盾的解决。其次,教师在学生了解数的普遍性的基础上,细化讲解不同数之间的区别,使学生分清不同数的特殊性,细致地将数这一知识模块的细节填补好,完成第二阶段主要矛盾的解决。最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再次复述确保明确了各种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白不同数之间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非孤立分散的个体,完成第三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解决。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需要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提升学生整体知识体系为目标,培养学生结构化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单元整体知识体系,深入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过去与现在知识点相互连通,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二,四则运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提出:“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称为运算技能。”学生对运算程序和步骤的理解、掌握是一个漫长且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对于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的学习,是为以后更高阶数学学习阶段中的运算打下基础。四则运算根据运算性质可以分为加、减、乘、除这四类,而整数的四则运算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则是基于运算对象进行的分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是由整数的四则运算过渡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首先,四则运算均为对各种类型的数进行一定的运算,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在理解这一基础概念后,教师需要给学生讲授加、减、乘、除这四类运算分别具体所代表的运算概念,让学生弄明白什么是加,什么是减,什么是乘,什么是除,这四种运算符号背后所具有的具体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在建立好四则运算这个大的知识框架之后,教师需要开始具体地进行填充,也就是分别讲授整数的四则运算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即解决上文所描述的第二阶段的主要矛盾:在学生明白四则运算数理本质的前提下对于具体不同性质数的四则运算的相关具体知识点进行重点分析讲授。随后,當学生彻底弄懂了这两大类四则运算的不同点后,教师需要再引导学生回归本质,融会贯通,即进入到上文第三阶段:将分散的知识点再次看做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三、 结论和未来展望

虽然这次疫情导致不能正常开课到校教学,但我们还是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克服困难来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长时间的线上教学中,我得到了新的机会对于教学模式进行反思。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研究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普遍适用于各类社会现象的研究中,以它作为研究方法不仅能阐明当前所发生的事,并且能够描述即将发生的事,在研究各类复杂的、宏微观的问题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将矛盾分析法合理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传统哲学在具体生活中一次新应用,同时对于教师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具有指导性作用,它是我们站在更抽象,更理论化的视角来看待司空见惯的事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习惯思维来获得新理念,从而更进一步地能够给助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上更高效地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学习对于讲台之下的学生和讲台之上的老师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从课前准备到课堂学习最后到课后复习。在这件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对所学习对象进行分析,明白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并且不同知识点之间是相互区别且联系的。而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先打好框架,对于基本的数理深刻认识;然后具体学习单个知识点,对于具体的知识模块透彻解析;最后再将看似不同其实相互联系的知识点统一起来,完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向前发展,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宏云.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架构与实施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10):202.

[2]丁瑗.矛盾分析法在学习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8(10):199-200.

作者简介:

谭思弘,甘肃省兰州市,甘肃兰州正宁路小学。

猜你喜欢
重难点小学数学教学
有机化合物命题热点聚焦及重难点透析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