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模块、六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0-07-14 17:36张鹏鹏
时代汽车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张鹏鹏

摘 要:“六模块、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背景;“六模块、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六模块、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1)企业调研,定位人才培养目标;(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体系;(3)教学内容对接工作任务,确定核心课程;(4)校企融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关键词:六模块、六对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1 引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文当中,明确提出要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迫切需要职业教育跟上形势,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一、六模块、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背景。

2 “六模块、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背景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文当中,明确提出要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我院也制定了《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建设规划》,为我院未来的五年提出了宏伟的建设目标。在经济与产业结构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过程中,对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日益趋向多元化,为适应区域的经济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两个方面的发展与融合;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它真正的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紧密的贴合企业的用工要求。

3 “六模块、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六模块、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设计思路。

六模块:将高职教育三年培养期划分成岗位认知、基础知识、社会实践、专业技能、综合应用、顶岗实习六个模块。其中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应用三个模块主要在校内进行,发挥学校教育优势,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思路;岗位认知、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三个模块主要在企业行业进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学生掌握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六对接:将学校培养学习过程和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相对接,即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课程内容对接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对接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对接学习领域;学习规范对接工作行为;学习评价对接工作考核。

4 “六模块、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4.1 企业调研,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深入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紧紧围绕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导,立足岗位需求和学生职業发展长远需要,通过行业企业调研,遵循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结合职业资格与企业共同制订“六模块、六对接”人才培养方案。

4.2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体系

依据“六模块、六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企业实地调研,分析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岗位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课程标准,提炼出相应的课程体系。高职教育三年培养期共分为岗位认知、基础知识、社会实践、专业技能、综合应用、顶岗实习六个模块,构建“双三元”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应用三个模块主要在校内进行;岗位认知、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三个模块主要在企业行业进行,具体而言课程体系结构分布如下:

①公共基础课:入学教育及军事训练、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民族团结常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毛概、邓论、三个代)(民族团结常识)、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体育就业指导(创新创业)、 形势与政策(创新创业)。

②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制图、C语言程序设计、安全用电、专业英语。

③专业技能课:电机与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④专业方向课:自动生产线方向:变频技术态技术、机械传动技术、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自动生产线组装与调试综合实训。

⑤选修课:自动控制原理、三维制图(SolidWorks)、电力电子技术。

⑥毕业设计:毕业体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毕业实习。

4.3 教学内容对接工作任务,确定核心课程

以企业调研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对接职业技能标准,借鉴相关院校核心课程建设经验,校企共同建设《电机与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技术》2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试题库、实训实习项目等。邀请兄弟院校专家和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技术人员意见,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1门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指导书。根据课程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和课程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德育成果;保证课程建设科学、先进、实用。

4.4 校企融合,共建实训基地

校企共同联合,以学校实训基地为介质,社会和学校资源相结合,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引入企业作业标准,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按照“更实用、更贴近企业生产”的建设要求,完善其实训功能,增加台套数,建成具有先进性、适应性、真实性、开放性实训室。改善实训条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质与生产实际对接建成满足专业教学需求,使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结合起来,教学环境和职业环境相结合,为技能鉴定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技能鉴定学生考证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5 存在的问题

5.1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与运行有待加强

电气自动化骨干专业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开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来说还是有所欠缺,要真正形成长效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形成政、校、企三方的联动效应,以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5.2 “六模块、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需持续深入实践

“六模块、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但毕竟该模式的形成还为时尚短,在平台建设、延伸培训以及学生的系统培养等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实践,以进一步完善该模式。

5.3 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还需要持续推进

在实施“六模块、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后,通过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发生较大变化,对课程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专业基础理论课,如何将“学练一体化”的动态循环专业课程框架导入,还需要继续研究和改进,这将是一项长期工作。

参考文献:

[1]何海龙.浅谈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科技世界,2019.10.

[2]薛岚 成建生 于建明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8.10.20.

[3]田浩鹏.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经贸实践,2017.5.15.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