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D气田高温高压开发井定向钻井技术分析

2020-07-15 10:48郑锦堂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事业部广东湛江524057
化工管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定向井井段井眼

郑锦堂(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事业部,广东湛江524057)

1 项目概况

D 气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的莺歌海盆地,为异常高温高压、高质、高产、大型整装气田。该气田主要目的层为中新统黄流组,为岩性圈闭,平均温度梯度为4.17℃/100m,储层温度约150°C,压力系数1.72~1.97,储层在3000 多米,物性属于中孔中渗~中孔低渗[1]。因此本文就如何优质高效的完成,本区块的钻井施工进行分析并予以实践,对该区块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2 高温高压气田定向钻井技术难点

国内外高温高压井一般很少采用大斜度定向井或水平井来开采,一是高温高压井井身结构通常较复杂,表层作业尺寸较大,对于海上丛式井来说难度很大;二是下部井段温度上升后对定向井和随钻测量工具的耐温要求高,工具容易受温度影响而失效;三是高温高压井钻井液高固相带来的摩阻扭矩比常规井大,井型复杂会导致地面扭矩更高,难以控制轨迹,并且容易出现卡钻事故;四是高温高压井的压力窗口窄,定向钻井与直井相比环空压耗更大,井眼清洁难度大,处理不当会产生井漏、井喷等事故[2]。

3 高温高压气田定向钻井技术分析

3.1 定向井井身剖面优化设计

南海D 气田高温高压定向井轨迹设计的原则是尽量使轨迹简单,避免因轨迹复杂造成摩阻增大,局部摩擦导致温度升高。分析的结果是将丛式井中三维井优化为近二维轨道设计,控制初始造斜率2~3度/30米,二次造斜井段全角变化率2度/30米以下,避免轨道急剧变化,从而起到降低钻具疲劳及套管磨损的风险,最大程度缓解井眼清洁压力、降低摩阻,最终获得提高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施工风险的效果。

3.2 高温高压D气田定向井表层井身结构优化

表层Φ660.4mm 井眼的常规做法是使用钟摆钻具防斜打直,为了满足下部井段承压要求,需要将Φ660.4mm井段尽量钻深,采用钟摆钻具吊打来防斜打直,影响作业时效,但各井在表层直井段仍然会存在不同程度偏斜。尤其是在井数较多的丛式井中,防碰形势较为严峻。如何解决该问题,是表层作业高效实施的关键。通过对表层井身结构的优化分析,采用表层大井眼预斜技术,在Φ660.4mm井眼设计井深500米,使用1.35°弯角Φ654mm 扶正套的马达组合,用以预斜减少防碰风险,并且大大提高了作业时效。参见图1。

3.3 钻具力学分析

3.3.1 钻进扭矩分析

为模拟出更加贴近实际工况的摩阻扭矩,首先需要根据邻近区块的实钻扭矩资料,反向模拟计算出各井段摩擦系数再予以运用在设计阶段。以D1-1 气田一期调整井为例,该项目分别采用了水基、油基两种体系的钻井液进行施工。

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油基钻井液在实际使用中优势明显,考虑到本次设计开发井井深大幅增加,故推荐使用油基钻井液,并以油基钻井液作为流体模型进行后续模拟计算工作。此处选取总井深最深的D气田D11井为例,通过计算不难发现,钻进过程中摩阻扭矩最大工况发生在Φ311.15mm井段,最大上提悬重218t,最大扭矩64KN-m,实际作业过程中需通过上提下放等手段加强监控,同时适时短起以清洁井眼,保证井下安全。Φ215.9mm及Φ149.2mm井眼钻进容易发生弯曲疲劳,顶驱扭矩较大,给钻具强度带来一定挑战,钻进过程中使用Φ149.2mm大尺寸钻杆。参见图2。

3.4 井眼清洁分析

3.4.1 钻杆优选

在Φ444.5mm 及Φ311.15mm 井段使用Φ149.2mm 钻杆,较大的内径可以有效降低钻具内压力损耗,以保证在泵压安全范围内获得更大的排量,有利于井眼清洁。

在Φ215.9mm 井段推荐使用复合钻杆,即在上层Φ 244.47mm 技术套管内使用Φ149.2mm 钻杆,裸眼段使用Φ 127mm 钻杆。经计算,全井使用Φ149.2mm 钻杆将导致Φ 215.9mm井眼钻进期间井眼环空ECD(环空压力系数)过高,产生漏失风险;反之若全井使用Φ127mm钻杆对降低钻进时ECD帮助较小;使用复合钻具既可以减少预接及倒换钻具时间又保证上部钻具强度,提高施工安全系数。实际作业过程中复合Φ 127mm 钻杆至套管内300~500 米,以便应对因油藏位置变化而加深钻进的情况。

Φ149.2mm 井段使用Φ101.6mm 钻杆复合Φ149.2mm 钻杆,小井眼钻进前不回接套管,复合Φ149.2mm 钻具可提供更多悬重,同时提供足够强度抵抗弯曲风险,不易产生钻具的疲劳损坏,同样可以减少预接及倒换钻具时间。实际作业中,同样复合Φ127mm钻杆至Φ244.47mm套管内300~500米。

3.4.2 水力学分析

Φ444.5mm 及Φ311.15mm 井段特点是裸眼段长且稳斜角大,容易在下井壁产生岩屑床,钻进过程中易起泥球,起钻普遍需倒划眼,是井眼清洁问题最突出的井段。实际作业过程中应采用大排量4500L/min 定向井工具,高转速120转钻进,保持良好的钻井液流变性,钻进过程中应充分循环,减少环空岩屑的堆积,及时破坏岩屑床,保证井眼清洁。

Φ215.9mm井段地层压力窗口较窄,需重点关注ECD值,积极主动控制泥浆比重,防止压漏地层。比重较高时,在满足井眼清洁条件下应适当降低排量至1600L/min予以缓解。

Φ149.2mm 井段目的层水平段作业时,受井斜影响携砂效率低,泥浆比重需求高、砂岩渗透强,容易产生压差导致井壁易粘附岩屑,加之附加ECD 高,排量受限。作业中应使用小井眼钻具和低排量500~800L/min的定向井工具。优选高温稳定性强、润滑性好,封堵能力及抗污染能力强的泥浆[3]。保证一定的井壁冲刷能力,根据实际排量调整机械钻速和钻井液性能。

图1 D10H井身结构

图2 D11井各井段摩阻扭矩分析

3.5 耐高温工具优选分析

经过调研,目前国内能提供定向井服务的外方分包商一共有四家,其中威德福和哈里伯顿工具稳定性较差,且国内暂时没有高温工具。贝克休斯150°C工具在调研中发现当温度达到130°C以后,工具稳定性将急剧下降故障率较高,耐175°C资源较少,且国内无该资源;斯伦贝谢Φ120.65mm 旋转导向工具目前无高温工具,但耐150°C 旋转导向PowerDrive Orbit 属于球型密封,在高温和油基泥浆作业中稳定性较可靠,LWD 工具Im⁃pluse 国内有耐175°C 的资源且稳定性较高。通过计算ECD 结果,能够满足钻进小排量的要求。综上,优选斯伦贝谢旋转导向及LWD工具进行作业。

4 高温高压定向井施工工艺

4.1 降温措施

(1)下钻过程中,静态温度不高于100℃时可以正常下钻,当下钻至静态温度达到100℃后,需要开泵循环,观察井底循环温度;根据地温梯度预估静态温度125℃的斜深,在该深度附近开泵循环15 分钟以上,观察井底循环温度。后每下钻5 柱(约150m),开泵测井底静态温度,并循环15分钟以上,监测井下温度。当静态温度达到130℃以上,开始开泵下钻,排量需达到工具启动排量(继续下钻前需要观测到工具温度),每柱循环15分钟以上,降温。循环温度超过140℃之后,循环直至工具循环温度降至低于140℃之后再继续开泵下钻。

(2)钻进过程中,缩短接立柱时间和停泵时间,尽量避免在不开泵的情况下转动钻具;正常钻进中,当循环温度接近工具极限温度时,循环降温,循环降温时降低转速至50转,降温效果较好;工具在高温环境下,井下震动导致工具出现故障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因此,在钻进过程中若出现震动,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钻参、活动钻具等)降低或者避免震动;如果泥浆失返或不能建立循环,尽快短起到静态温度小于125℃的深度;若地面设备异常需接循环头循环时,缩短转换时间;循环温度超过140℃并且增长过快时,停止钻进,循环观察,直到温度稳定下来之后再继续钻进。

(3)起钻过程中,裸眼段全程倒划眼起钻直到套管鞋,每10柱循环一次,每次15分钟以上;起钻进套管内后,同样采用循环起钻,直到静态温度125度以内井段,每10柱循环一次,每次15分钟,可以小排量循环;避免井下工具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内存电路板失效而丢失内存数据;静止温度125℃以内井段,可以直接起钻。

4.2 高温高压地层防漏措施

Φ244.47mm 技术套管保证下入泥岩段,保证管鞋承压,以确保目的层作业窗口。Φ215.9mm 井段压力窗口在1.80~2.05,压力窗口窄存在漏失风险,泥浆比重及流变性控制是关键;根据目的层压力系数使用泥浆密度,钻进过程中控制ECD 在1.85~2.03;完钻后根据气测情况再调整,使用与地层粒级匹配的承压增强剂,提高地层承压(PF-EZCARB、PF-MOSTRH)使用合适排量钻进;起下钻过程中适当中途循环破坏泥浆静切力,钻进过程中密切关注泵压扭矩,开泵缓慢平稳,阶梯式开泵。

5 结语

(1)高温高压丛式井放射性布井及近二维剖面平滑轨迹设计,有效降低了定向钻井的摩阻,使定向井工具造斜能力得到最大程度上发挥。

(2)采用更为接近实际的摩阻系数及钻井参数,进行摩阻扭矩模拟计算出的结果,能够较真实的反应井下情况。通过对钻杆尺寸分析优选,结合水力学模拟分析,能够更好的解决高温高压丛式井各井段井眼清洁问题。

(3)高温高压井段施工过程中,根据目的层压力系数使用泥浆密度,严格控制

ECD 在1.85~2.03,比重较高时,在满足井眼清洁条件下应适当降低排量,使用与地层粒级匹配的承压增强剂,提高地层承压,防止压漏地层。

(4)当静止温度大于130℃时,采用开泵下钻,钻进过程中,当循环温度140℃且在加速增长时停止钻进,循环观察温度稳定在140℃继续钻进。在高温井段起钻过程中,采用倒划眼起钻至井温小于125℃井段。防止井下定向井工具高温损坏。

猜你喜欢
定向井井段井眼
摩阻判断井眼情况的误差探讨
定向井钻井速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分析
防斜纠斜技术在邑深1 井的应用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分支井眼重入筛管完井技术
基于Cempro Plus的长封固段固井顶替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区块S7井为例
提高定向井钻井速度对策探讨
旋转导向井眼轨迹自动控制系统
提高定向井钻井速度技术分析
石油定向井钻进工艺研究
鱼骨状水平分支井井眼轨道设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