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路径研究

2020-07-17 02:47金红梅王树明吴小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4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立德树人教学改革

金红梅 王树明 吴小华

[摘 要] 如何振兴和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亟待探索的重点问题。但当前对一流本科教育的研究以处于金字塔尖的研究型大学居多,而忽视了对数量多、规模大的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振兴本科教育的探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开展理念先行、思政为重、专业引领、课程示范、评价激励、产学推动、质量保障等七大提升行动,积极探索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有效途径,以供同类院校借鉴。

[关键词] 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德树人

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是新时期中国高校解决自身发展突出问题、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对于处于高等教育金字塔塔尖的研究型大学来说,这是夯实基础、做优做强、锦上添花的举措,而对于原本就以本科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如何振兴本科教育、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则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因此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与研究价值。但目前有关一流本科教育的研究和讨论,大多集中于北大、清华等研究型大学,而忽视了对本科人才培养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振兴本科教育的探讨。补足这方面的研究缺失,正是本文的出发点和期待。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作为一所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普通本科院校,一直将本科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强校之源。早在2011年,我校在《十二五本科教育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才为本……建立凸显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师生关系密切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十三五”以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和学习成效为中心,从专业、课程、评价改革、产学合作、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有效途径,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可供同类院校借鑒。

一、经费优先,牢牢确立本科教学中心地位

作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我校一直将本科教学工作视为学校的中心地位。2018年我校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后,学校领导进一步认识到高质量发展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18年5月,学校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并将2018年确定为“人才培养质量年”,将2019年确定为人才队伍建设年,全部围绕人才培养来开展工作,学校的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年度重点工作也都将本科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学校还制定并严格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校长带头为本科生授课,并将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基本条件。2017—2018学年,90%的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副教授的比例为92.3%,比例逐年提升。

为全面保障本科教学日常运行和内涵发展经费,学校“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均明确了将资源和经费优先用于“一流本科教育”并稳定增长的目标。学校“十三五本科教育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大对URT计划(部分)、校内外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等学生直接受益的实践活动和研究项目的经费投入。

二、立德树人,筑牢一流本科教育的思政之魂

立德树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核心所在。历史上,以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为代表的高等院校曾是培养“红色工程师的摇篮”。但由于外部的市场经济和内部的重科研轻教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冲击,目前我国高校在一流大学建设中的一个误区是重视科研成果、社会声誉等硬指标的建设,忽视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一流人才培养中的误区是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价值观的培养塑造。

2018年以来,我校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立了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一手抓师德师风建设,一手抓课程思政,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把师德师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师引进、岗前培训、业绩考核的全过程。通过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教学基本功比赛、强化教改教研、加大教学奖励力度等多种举措,激励引导教师潜心教学。为落实思政改革,学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出台了思政课教师职称晋升“三单”机制(单列计划、单设指标、单独评审),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遴选建设等工作,积极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同频共振,发挥每一门课的育人功能。学校鼓励教学院系将专业作为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平台,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建设,贯穿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科研建设等各方面。2018年我校成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示范点。

三、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夯实一流本科教育基础

一流专业的建设是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针对学校原有学科专业结构老旧的问题,我校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培育一流本科专业。学校在原有29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积极面向新兴产业需求申报8个新工科专业,停招了5个与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不符或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整建制地减招3个专业。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专业认证和校内本科专业建设评估等途径,对原有的专业进行转型升级。目前学校共有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已完成全校25个具有三届以上毕业生的专业完成第一轮校内专业评估。最后,学校通过规划学科结构群、共建产业学院等方式积极地加强一流专业建设。从当初全校21个本科专业组成生态化工等六个本科专业群,发展到“十三五”规划31个专业聚焦生态化工与生物医药、职业健康与安全工程等七个本科专业群,在每个专业群中培育一流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并带动相关一同发展。2019年学校共申报了6个国家一流专业、2个北京市一流专业、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4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和4个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

四、聚焦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和学习产出,切实打造“金课”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导向、局限于知识掌握的弊端,我校从2016年开始聘请知名教育专家每年开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范式改革培训班,采用“做中学”方式,在全校范围内推动包括理念更新、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全流程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2018年,学校明确要求教学院系在新一轮的教学大纲修订中彻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鼓励教师采用案例、项目、混合、翻转课堂、移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并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方式改革。学校规定,教师必须以形成性评估测验,动态的、立体化的记录学生对每项教学目标达成度,从2018—2019学年开始,对2学分以上的课程,要求其采用的测量评价考核形式不少于3种,期末考试比重不高于60%,通过这一制度倒逼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目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全校14个教学院系、71门课程中进行试点,打造了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金课”。参加培训的3期学员多次在学校荣获“优秀教学奖”“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佳教师”等奖励。

五、探索教师评价新方法,激励教师潜心教学

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教育评价中的“五唯”顽疾,近年来我校全面修订教师奖励、考核、晋升、聘任办法,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发挥了教学评价改革的良好指挥棒作用。

首先,将教学考核单独纳入教师职务晋升。自2015年起,学校出台文件明确要求,所有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师除教改教研有要求外,还需要经过教学能力综合评价,将教师在所承担课程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范式”的改革情况和成效作为评价标准,由校内外专家组成评审组,通过查阅教案、试卷、专家听课、说课答辩等系列环节,利用结构化评价量表评分,对所有参评教师排序,作为学校评委会评聘的重要依据。该方法也在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奖评选中应用。实施5年来极大地扭转了教学评价偏软的局面。

学校将教师参与教改项目、撰写教研论文、获得教学成果奖等作为职称晋升条件,申报教学为主型教授须发表2篇核心期刊的教学研究论文,副教授须有1篇。将发表教学改革论文作为评选优秀教学奖的条件。近5年教师共发表教改论文百余篇,其中CSSCI收录期刊发表11篇、核心期刊发表13篇。

其次,将教学型高级职务单独设立指标,单独评聘。学校2019年上半年出台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师职务晋升聘任办法(修订)》等文件,对主要承担思政类、大学数学类、工程训练类等13类全校公共基础或通识教育平台课程的教师单独设立教学型副教授、教授岗位,鼓励教师热爱教学、潜心教学。

再次,加大教学奖励力度。学校重新修订了教学奖励办法,设立教学成果奖、教师工作奖、实践指导奖等四类共14项教学奖励,并大幅度加大了奖励力度,将教学奖励与科研奖励并重,激发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六、促进产学深度融合,助力本科教育振兴

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有赖于一流的产学合作平台支撑。学校先后与燕山石化、中关村软件园等大型企业合作,探索建立了以共建基地、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同实施、共享成果等为特征的“六共同”校企协同共赢长效合作机制,全方位引领了学校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还积极与地方政府、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企业共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学院,与慧科教育集团共建大数据产业学院,推动新工科建设。

一流本科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多层次的创新创业体系的建设。我校从1999年开始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URT)计划》,积极资助低年级学生加入教师的科研课题,在研究和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校按照“大一重创意、大二思创新、大三谋创业、大四商孵化”的思路,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实践基地、强化创业孵化、营造双创氛围”等措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近年来,学生参加国家和北京市各类学科竞赛覆盖率高、成绩优异,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2018年我校获评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七、以专业认证整改和审核评估整改为契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013年以来,学校积极借鉴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的新理念,并以其为引领开展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学校近年来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主动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工作。截至2018年底,学校共有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5个专业完成校内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在此基础上,2018年11月,我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的进校考察,专家组一致认为我校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居于北京市应用型大学的前列。通过专业认证与审核评估,学校建立了包含课堂教学评价、优质课程评估、校内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内的多层次、多主体、内外部相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

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的通过并不是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而仅仅是学校本科教学改进的起点。2018年以来,学校以认证复评和审核评估整改为抓手,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改革为突破口,出台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完善了以“督导评价、干部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自我总结”组成的课堂教学质量多维综合评价体系,开发出基于移动端App的《北石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与教务、人事等系统对接,实时记录、及时反馈。同时建立了云教学课堂管理平台,及时测评、统计、分析各种学习状态数据,推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向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方向发展。评价结果经综合分析以《教情通报》形式予以实时反馈,完整建立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培养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大学[EB/OL].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6-12/29/nw.D110000gmrb_20161229_1-09.htm,2016-12-29.

[2]唐景莉.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述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3/14):11-12.

[3]王洪才.一流本科教育的四重内涵[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4):4-23.

[4]许日华,郑春龙.论一流本科教育的“一中心四行动”模式[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1(5):49-52.

[5]林健.一流本科教育:认识问题、基本特征和建设路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40(1):22-30.

[6]张浩军.一流的课堂教学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最重要基础[J].教育教学论坛,2018(27):215-216.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立德树人教学改革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