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管理举措研究

2020-07-17 02:47刘轩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4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班干部班级管理

刘轩

[摘 要] 班级是高校教育管理对象群体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班级落实学校教育管理目标,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抓手。面对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频发,部分学生学习问题突出,班干部责任意识淡薄,班级凝聚力不强等问题,都可以从创新班级管理机制,注重班干部选拔与培养,完善班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发,全面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为落实学校立德树人举措,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提供基层保障。

[关键词] 高校;班级管理;班级建设;班干部

一、高校班级管理现状

1.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在高校开始大类招生的背景下,专业分流之后,班级重新组合,再加上“学分制”和“自选宿舍”等政策措施的广泛普及,之前同班学生宿舍相对集中的现象不复存在,班级人员的空间分布越来越松散,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冲击,甚至出现“QQ群班集体”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越来越低的现象。2000年后出生的大学生,有他们独有的特点和文化价值观念。首先,独特的社会成长环境,让他们具有多元化的价值追求,他们不再以物质追求为主要目的,更加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其次,独生子女的家庭成长环境,更能培养其较强的独立行为能力和意识,但在另一方面,也给其带来强烈的孤独感,这给他们集体观念的形成造成很大的冲击[1]。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在班级中的自我定位更倾向于实现自我价值,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丧失集体荣誉感,导致班级凝聚力不强。

2.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缺乏认知。大部分辅导员首先对班集体的理解有问题,简单地认为,班集体只是若干个学生的简单堆砌,对班集体仅仅停留在一个简单的人数感念,没有个体差异的认知,将学校的育人主体想当然地认为是课堂上的专业课教师以及思政课教师。其次,对班集体的管理认识太过片面,认为班集体的成立只是为了方便管理,班集体只是用于学校通知的上传下达,学生数据的便于统计,日常考勤的顺利开展,宿舍卫生的严格要求,以及学生矛盾的调节与疏导,只要学生安全不出问题,那么工作就没有问题。最后,班干部的任用与管理过于简单粗暴,不仔细考察学生背景和个体素质水平,不征求班级同学的意见,随意“点将”,一些学习较差、能力有限的班干部在学生中引起逆反心理。在使用班干部方面,经常出现抓住某个主要班干部用到“废”,不注意班干部的培养,以及班干部架构的设计与维护。

3.学校对班级管理的缺失。学校层面对班干部的管理和培养重视不够。由于学校班级众多,班干部更是不计其数,由于存在现实困难,无法做到关注到对每一位班干部进行管理、培养和考核,但是至少应该出台相应指导性文件,用于班干部的选拔、管理、培养与考核以及班级制度制定等工作,对班干部的个人素质、学习指标和工作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从而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正向引导与督促作用,让班干部在日常行为中对班干部工作有一种敬畏心理,并起到学生监督与自我约束的作用。

二、高校班级管理举措研究

1.民主与集中在班委选拔中的体现。班委的选拔要以民主选举和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2],选拔流程为,辅导员首先声明每个班干部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能力要求,其次经过个人演讲、群眾选举、现场唱票,产生初步名单,但辅导员应当向班级同学说明,最终的结果应该经过辅导员根据竞选者的日常表现和综合考虑产生,如果最终的结果与初步名单有出入,辅导员应在班级内部公开向同学们说明情况。这样既考虑班集体的集体意愿,又体现出辅导员对班级总体负责的态度。但建议辅导员在总体把握的前提下,尽量尊重同学们的意愿,这样更能获得班级同学的集体认同,为后期班干部在班级内部开展工作提供更加稳定的群众基础。

2.注重班委思想政治引领。首先,辅导员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班委,提高班委的政治站位和认知水平。辅导员应该提醒他们,作为学生干部,就应该有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醒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保持政治头脑清醒,要求他们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有全心全意为班级同学服务的意识,为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奉献的精神。要求他们主动做到关心爱护班级每一位同学,保证班级工作正常有序进行。同时也要让班干部明白,班集体就像一个独立的“人”,同样有自己的性格和作风,而一个班级的性格和作风的形成与班委的素质高低有极大的正相关关系。所以,班委必须要为同学们做好榜样,提升个人魅力,在班级内部始终以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姿态示人。其次,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当中,积极向班委传授管理经验,例如班级制度文件建立,班级活动策划组织,奖助学金民主评议和办公软件技能提升等。

3.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内部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将班级同学根据学生特点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班干部负责一个小组。将问题学生与重点关注学生有目的的交给班长、团支书和学习委员等主要班干部负责,每个班干部对所负责的组内成员做到心中有数,且加强日常关注,辅导员组织班干部定期汇报总结。班干部作为辅导员安插在学生当中的信息收集员和舆情监督员,一旦发现有学生出现学习生活状态不佳,宿舍矛盾冲突和舆论导向危机等突发情况,班干部及时向辅导员反馈,使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始终占据主动,及早发现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保证班级学生群体的安全稳定。

4.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班级内部推行班干部考核体系与班级同学互评体系。考核指标方面,针对班干部,主要围绕个人素质与工作能力两个主要考核一级指标,个人素质包含服务精神、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思想政治和学习成绩等五个二级指标,工作能力包含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规划能力和工作作风等四个二级指标;针对班级全体同学,主要设立学习成绩、集体意识、团结同学、日常表现与道德品质等五个二级指标[3]。考核评价以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且落实中期考核评价与期末考核评价并举,不仅能够在学期中期对班干部的不足提出警告和监督,而且能够让班级同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通过自己找、同学提与班级议的方式找出个人的不足与差距,而且有利于班级全体同学向上向好改进落实。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班干部班级管理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选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