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2020-07-17 13:11彭秀清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诗词教学

彭秀清

摘要: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词,一扫陈年积习,对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颂扬了梅花“俏不争春”的傲骨、坚贞和美丽,彰显出革命者坚韧坚定、无私无畏的高贵品质。

关键词:诗词教学;梅花精神;梅花品格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全世界人们都为之提心吊胆。抗疫当前,逆行的白衣天使需要坚强的意志,不幸感染的患者需要信心,居家隔离的我们也要有乐观的态度。近日,录制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课例,被梅花精神感动。这是一首能鼓舞人心的好词,能给读者带来希望和力量的好词。课末,文道结合,借梅花精神感慨了一番。下面是我的线上课实录。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写的词《卜算子·咏梅》。

梅花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留下了不少赞美梅花的佳作,而毛泽东于1961年创作的《卜算子·咏梅》,却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词,结构精致和谐,语言朴素生动,塑造出梅花的铮铮铁骨、挑战精神和开朗乐观的坚强品格。这首词,一扫古代文人的哀怨、颓唐、隐逸之气,令人叹为观止。

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是人格的象征或是意趣的指向,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的梅花也往往不一样。在宋人林和靖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是清丽淡雅的;在清人宋匡业眼里:“独立风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梅花是超凡脱俗的;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笔下,梅花更是清高孤绝的代表。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笔下,梅花又呈现出怎样的一种姿态呢?

现在,请大家欣赏朗诵家方明朗诵的《卜算子·咏梅》。(播放视频)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

1961年,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严重困难,同时,苏联对中国进行军事上的封锁、政治上的施压、经济上的制裁。新中国陷入了极为危险的内忧外患的境地。“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的写照。那个时候,国内就有人质疑,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能走多远?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写下了这首主题鲜明、意象清晰的《卜算子·咏梅》来提振士气。

在众多的花当中,为什么毛泽东唯独选择梅花来鼓舞和振作国人的士气呢?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卜算子”,“咏梅”是这首词的词名。最先写《卜算子·咏梅》的是谁呢?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毛主席和陆游同选梅花为描写对象是有原因的。梅树,它是一种比较长寿的树种,而且梅花是在冬天的时候开放的。虽然有很多植物四季常青,但是能够在冬天开花的,却非常少,梅花恰恰就是。冬天,气温下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进入我国,而梅花恰恰在寒流之下傲雪开放,这就具有特别的意义了。毛主席希望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来表明:不管你是西伯利亚怎样的寒流,中国人民是能够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是能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傲然挺立的。

毛主席词的前面,有句说明的话,“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这“反其意”是什么意思?“反其意”从字面理解,就是用相反的意思,当然我们要先了解,陆游是什么意思?他是这样写的:(播放情境朗读视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这一首词,我们在初二(八年级)会学到。我们先来看看陆游勾勒出的梅花形象是怎样的,首先,梅花开在“驿外断桥边”,开了之后,无人欣赏,寂寞得“已是黄昏独自愁”,还是在凄风冷雨中发愁,而毛主席笔下的梅花呢,是这样写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虽然,毛主席也写梅花开放的时候,正好是“悬崖百丈冰”,万里冰封的时候,但是“犹有花枝俏”,一个“俏”字,就把梅花开放的心态表现得非常清楚。梅花在毛主席的笔下,开得绚烂、开得大胆、开得勇往直前。毛主席所写的梅花的形象是乐观的、是积极向上的、是朝气蓬勃的。两首词相比较,毛主席的这首词和陆游的这首词的意思是恰恰相反的,这就叫“反其意而用之”。

陆游和毛泽东的这两首词,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不与群芳争春的高尚品质,这是他们的相同点。比如说,陆游笔下的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开放在枝头,落到地上,消散于尘埃当中,梅花依然保持它的什么?它的香,它的品质,还是不变的。在毛主席的笔下呢?“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梅花也是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形象,这是相同之处,梅花的不屈、坚强都写到了。

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凄凉的,是哀伤的,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梅花不想去争这个春天,但是却被群芳妒,被百花所排挤。陆游所塑造的梅花,实际上正好与当时陆游的政治生涯有关系。读过《示儿》的同学,记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吗?诗中的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主战的他和投降派针锋相对,而投降派又是朝廷的主体势力,所以他就被排挤。陆游笔下的梅花就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他的心情是凄凉悲伤的、寂寞孤独的。那么,毛主席笔下的梅花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开得绚烂、开得漂亮,但是她不去争这个春,只是悄悄地把春天带来,所以,这个梅花是积极向上的。如果说陆游的梅花是写一个得不到欣赏的忠臣的凄凉心境,那么毛主席写的梅花就是正在发展当中、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人民的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所以,他们所写的梅花,在情感上是有所不同的。

毛主席的一生是非常喜欢梅花的。他的书房里挂着梅花图,他的烟灰缸上有梅花图,他的杯子上也有梅花图,他喜欢送朋友有梅花图的物件,他最喜欢的歌是《红梅赞》……这些无不说明毛主席對梅花精神的欣赏。

学了这首词,再联系当下,我们面对疫情,全民共同抗击;特别是白衣天使们,为了控制疫情,救死扶伤,他们的“逆行”就是梅花精神的体现,他们像梅花一样,不畏严寒,迎难而上,敢于跟病魔抗争。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说: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中国医护工作者就像严冬中怒放的梅花,他们取得的成就,为其他国家抗疫带来希望,他们就是报春的使者。相信,有白衣天使们的艰辛付出,有全民的团结抗疫,我们一定会早日待到口罩摘下时,奔向梅花烂漫的田园,踏上冰雪消融的山岗,为春天歌唱……让我们一起朗诵《卜算子·咏梅》,为中国加油!为世界加油!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再见!

参考文献:

[1]陈丽霞.挖掘教材资源 加强言语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07(36).

[2]王莉莉.入境生情 以情为文[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5).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诗词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教学实践方略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之我见
诗词教学:共构言语与精神的春天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诗词教学:共构语言与精神的春天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初探
对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注重诗词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关于诗词补充教学的两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