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君养正,融和致远

2020-07-17 16:17吴章文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

吴章文

摘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局,把握关键,立意深远,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德育;君子人格;“润君”教育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指出人有道德追求,君子异于常人在于有道德修养。“立德树人”是学校当前的根本任务,“德”之内涵丰富多彩,广泛多维,但皆彰显对完善人格的缔造。弘扬君子文化、大倡君子之风、培育君子人格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所在。

一、君子人格的内涵意蕴

《说文》中对“君”的解释为:“尊也,从尹发号,从口。”“君”字的本意是有权位的人,古典称之为“国君”“君主”等。圣人孔子把“君”的意蕴由社会地位转而指向道德品质,通过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三达德”的阐发,从而确立了“君子”这一理想人格范式,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和精神标识。

仁,即坚守仁德、秉持道义,这是君子的人格之魂。君子视“仁”为毕生追求和终极目标,其基本含义是“爱人”“恻隐之心”,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以“忠恕”态度友好相待,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态度互相帮助。儒家有关仁德修养的思想,强调了道德的自觉和自律,以及道德价值实现所带来的精神满足。

智,即博学多能、智慧通达,这是君子的人格之基。“智”通常写作“知”,在《论语》中具有非常明显的含义:一是指知识;二是指聪明与智慧,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思维能力或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认为,追求知识、增长智慧是人生重要的价值取向。荀子曾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可见,掌握知识并善于思考的人就能成为“智者”。

勇,即敏行慎言、弘道担当,这是君子的人格之核。“勇”是君子人格所应具有的坚定不移的毅力与所应达到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境界。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义”指道德原则,勇敢是勇气、胆略,是一种气质性的品格。古代中国人认为以仁义之心,配之以浩然之气的大勇才是有价值意义的,没有“勇”这一品格,就不能为仁为义,就不能达到理想的人格境界。

仁、智、勇三达德是同一个本体的三个维度,三者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从当代教育哲学层面分析,“仁”是学生获得的使其人格趋于至善的内驱力,“智”是學生形成的辨别是非善恶和行为价值的能力,“勇”是学生在德性的驱动下,实施知性能力的行为意志体现,是人的自在性、自为性、精神性的内在统一。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解读,“智”“仁”“勇”乃是孔子对君子所构建的理想人格定位,它们分别对应于现代心理学所讲的“知”“情”“意”。

人们对于现代君子的阐发也是十分丰富的,如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著名的文化学者余秋雨、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等人,从不同维度进行总结归纳,最终认为现代君子应具备温厚内敛、宠辱不惊、乐天知命的品格,应该是道德高尚、学识渊博、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君子人格培育的现实意义

自古以来,君子的博学、仁爱、刚毅,一直是人们所尊崇的。对“君子人格”的呼唤,成了时代的强音。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道德滑坡,此时,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家国情怀、积极的文化担当等“君子”品格的人,承载着中化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君子人格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和文化精髓,是数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推崇的理想人格。中国文化的延续,是君子人格的延续,它成了流淌在每位中华儿女血液里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智慧源泉。

尤溪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朱熹的诞生地,他在尤溪留有许多楹联墨宝、诗词歌赋及传闻故事,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弘扬君子人格提供了强大的理念支持和实践认同。学校在总结、传承朱子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润君养正,融和致远”为核心的“润君教育”理念,此理念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学校里开展君子人格的培育、大倡君子之风占有独到的天时、地利、人和。

三、润君教育的核心理念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君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学校以“君子文化”立校,汲取孔子所倡导的君子“三达德”标准的精华,提出了“润君教育”的办学思想。这一办学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润君养正,融和致远”。我们通过“润泽”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君子人格的熏陶和教化;通过“养正”教育帮助他们走好人生第一步;通过“融和”引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使其拥有经世致用的能力;通过“致远”使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实现人生理想的意志。

在“润君养正,融和致远”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我们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学校精神,以“润泽君子文化,滋养幸福人生”为办学目标,以“培育具有民族精神又有全球视野的时代小君子”为育人目标,以求实·求新为校训(求实——做人守信诚实,做事认真扎实。求新——思维守正创新,成长月异日新),以“立已达人,知行合一”为校风,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教风,以“习与智长,化于心成”为学风。

四、润君教育的实施与践行

“润君”教育的实施和践行策略是构建“润”之体系,培育“君”之人格。

(一)营造“莹润”的文化氛围,助力孩子“亲君子”

学校根据“君子文化”的主题内涵,结合校园建筑布局特点,从不同维度、以不同形式展示君子的“仁、智、勇”三达德的内涵。校园内的景观相互辉映,融为一体,以君子文化来统领学校的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营造“莹润”的氛围。

1.三园三路一厅一墙。

(1)三园三路。“三园”指在学校的校门口、后山及空旷处开辟了亲仁园、笃行园和“四君子”园,引导师生树立做君子的目标,提升人格境界。“三路”指以君子“新六艺”为内容的六艺路;以国学经典、唐诗宋词、朱子诗论、科技之光等为主题的博学路;汇聚墨子、老子、朱熹等15个古代圣贤的生平简介、经典名句,加上“博”“雅”“真”等景观石的分布,形成的古朴、庄重的尊贤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古代圣贤及其思想精神,引领师生亲近君子。

(2)一厅一墙。在学校大厅内布置孔子、孟子、杜甫、文天祥等体现“君子”德行的崇德厅;选取朱熹生平故事、主要贡献和治学思想,建设朱子文化墙。以此为学生树立起一个个美好的、高尚的“君子”标杆,让学生能时刻浸润在君子“弘道担当”的文化氛围中。

2.四坊一吧五常楼。学校在适当的位置设置了民乐坊、棋弈坊、书法坊、国画坊以供学生自主练习和展示;设置了自主书吧,为学生提供一个在课间时间自主阅读的静谧空间,让阅读随时随地地进行,达到君子博学的目的;同时,将学校的五栋建筑分别以“亲仁楼、启智楼、崇礼楼、尚义楼、笃信楼”命名,彰显校园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3.五大教育基地。学校在“润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统合校内外资源,建立了以疏菜种植为内容的“劳动实践”、以革命战争为内涵的“红色文化”、以理学思想为内涵的“传统文化”、以山水风景为内容的“生态文明”和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研学实践”的五大教育基地,为君子人格的实践性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

(二)开发“丰润”的校本课程,助力孩子“识”君子

学校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创新仁、智、勇三达德内涵阐发,并以之作为课程建构的思想新源。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全面整合,规划了君子之仁类、君子之智类、君子之勇类三大课程模块,构建出“一本三德九篇十二课”系列完整的君子课程体系,体现学科的整合与融通。

1.君子之仁课程。君子之仁课程是指“人文底蕴”类课程,主要以国家级课程的道德与法制、语文学科、英语学科为基础,以“仁”为核心,以“爱、礼、信”为价值主线,充分体现君子人格基因特质,包括仁爱、友善和诚信三个篇章,主要针对孝亲、责任、谦逊等九个品性进行培育。我们以君子讲坛、班队课、升旗仪式等活动为主渠道,以学科渗透、社团活动(经典诵读、朱子诗词、文学社、课本剧等自选课程)为阵地进行培育。让学生成为仁爱存心、道德高尚的时代少年君子。

2.君子之智课程。君子之智课程是指“科学精神”类课程,主要以国家级课程的数学、科学、信息、艺术学科为基础,与现代的自然科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活动有机结合,突出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发展,内容包括数理、才艺、科技三个篇章。我们通过对各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反思与创新的能力。学校开设数学推理、科学探究、信息技术、艺术审美四大类社团,成立管乐团、民乐团、合唱团、陶笛团、电声团、戏剧团等六大传统展示团队,引导学生经历才艺生活,拥有多彩的童年,力求通过高雅的艺术情趣与基本艺术素养的培养,使每个孩子成为能思考、有才艺、会欣赏的儒雅小君子。

3.君子之勇课程。君子之勇课程是指“社会参与”类课程,主要以国家级课程的体育、心健、劳动和综合实践学科为基础,与阳光体育运动、实践探究和刚毅品质相融合,突出学生的知行统一。君子之勇课程包括励志篇、家国篇和笃行篇三个篇章的必修课程。我们以学科课程教学为主渠道,以运动、实践为核心;以社团活动和基地活动为主阵地来普及运动技能、体验劳动情感、培养责任意识;开设有体育、心健、综合实践活动三大类,其中疏菜种植为学校普及项目,人人参与。班级每学年组织一次“责任伴我行”项目式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组织、管理、评价等全过程,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刚毅笃行、勇于担当的时代小君子。

(三)打造“雅润”的教师团队,助力孩子“学”君子

《礼记·学记》中說:“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学校引领全体教师先成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勇于担当的君子,“亲其师而信其道”,让老师用高尚的人格来感化学生。

1.倡导“灵润”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课堂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培育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勇于担当的时代小君子离不开课堂教学的保障。首先,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夯实君子型教师的教学功底。学校建立了“三笔字”、说课、片段教学、课件制作等基本功标准,对全体教师进行考核。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为君子型教师的培育提供了基本保障。其次,“润君教育”倡导的是生命灵润的课堂。灵润课堂主张: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动为要的教学过程,以情见长的教学风格。教学中要求:组织引导,关注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务实教学,突出体验;以文化人,教学相长。推行“五学”模式,即情境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互动赏学、评价延学,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滋润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2.倡导教师专业的研究与实践。创办君子文化讲坛,营造君子型教师的精神家园,更新君子型教师的教育理念。君子文化讲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传播君子文化、体悟君子人格的人文讲坛。沙龙活动因其话题新颖、内容真实、互动性强等特点成为教师与教师之间灵魂交流、智慧碰撞的平台,对更新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成就君子型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与校本课程开发,锤炼君子型教师的专业品质,提升君子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校本教研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培育君子型教师的绝佳平台。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成、知识技能的增长、实践经验的丰富、综合能力的提升,丰盈教师的精神世界。

搭建多维实践平台,形成君子型教师的专业风格。“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的成长需要多维的平台来助推。一是千方百计为青年教师铺路子、递梯子、搭台子、压担子、树牌子,为教师点亮一盏心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组建名师工作室,促进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快速、同步发展。三是借助“视加慧学云”平台开展双师课堂模式的研究,实现名师与青年教师“一拖几”的同步教学辅导,既保证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又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3.倡导教师专业的阅读与写作。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通过教育经典类、教育专著类、人文情怀类、生本教材类的专业阅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素养,锻造学识渊博、底蕴丰富的君子型教师。同时,在培育中提倡专业写作,提高教师勤于阅读和不断思考的强劲动力。在“润君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们结合实践不断地总结、分析和提升,撰写教学反思、课例分析、科研报告、经验总结、学术论文等,并把这些成果进行汇编评价,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育境界。

(四)实施“莹润”的校节活动,助力孩子“做”君子

校园节日生活是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提出培育现代君子的“新六艺”(礼、乐、健、阅、书、数),打造多姿多彩的“六艺”校园节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校园节日文化活动传达的君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1.红色礼仪节。一是开笔礼,即每年组织一年级新生到开山书院举行“亲君子·蒙正启智开笔礼”仪式。二是感恩礼:心存感恩,幸福成长。每年的九月份,我们组织四年级学生举行“知君子·十岁成长感恩礼”仪式,感谢父母老师,享受成长快乐。三是毕业礼:扬帆起航,逐梦前行。每年的毕业季,我们组织六年级学生举行“做君子·梦想起航毕业礼”仪式,感谢母校、老师与家长,怀惴梦想、承担责任、走向未来。

2.橙色音乐节。我们通过“乐”(善审美)的教育,为孩子培育一门艺术特长,让孩子自信一生。

3.青色体育节。我们通过“健”(会健体)的教育,督促每位孩子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让孩子健康一生。学校每学年的十一月份举办隆重的体育节(含运动会),依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选择花样跳绳、三人制篮球、五人制足球等比赛,讓学生们在竞技运动中培养公平公正的君子人格;同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教工拔河比赛、气排球运动等已成为师生健身活动的传统项目,“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

4.紫色悦读节。我们通过“阅”(慧阅读)的教育,让学生养成一种阅读习惯,使其受益一生。我们以“读经典名著,享书香人生”为宗旨,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漂流活动,每位语文老师负责一本书的推进,做好“阅读三课”,即读前推荐课、读中指导课、读后分享课,让一本好书在各个班级中漂流。每学年的五月份开展悦读节活动,通过低年级的课本剧表演、中年级的“同读一本书”活动、高年级的读后感现场赛以及亲子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本能。

5.绿色书画节。我们通过“书”(写好字)的教育,督促孩子练就一手硬笔书法,让孩子亮丽一生。学校充分发挥“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的平台,引导学生在一笔一画的写字实践中掌握书写要领,在挥毫泼墨中培养高尚情操,感受君子之风。学校安排“一长五短(每周一节40分钟、每天20分钟)”的写字课时,保证孩子习得一手好字;每年十二月份隆重开展内容丰富的书画节活动,开展软笔书法、硬笔书法、插花、国画、彩泥等比赛,让孩子在社团活动和书画比赛中,提升综合素养和审美情趣,感受君子才艺的魅力。

6.蓝色科技节。我们通过“数”(会探究)的教育,引导孩子培养一种探究精神,让孩子智慧一生。《朱子问天》等故事家喻户晓,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STME项目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每学年的六月份举办一次科技节活动,开展机器人(分三级)、航模、计算机编程、电子百拼、创新大赛等比赛。这些兴趣小组与科技节比赛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开拓精神,体验了现代君子“崇尚科学”的情怀。

(五)构建“和润”的评价体系,推动孩子“成”君子

“润君”教育理念的实施,家校互动合一才能保证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大倡“君子之风”,做到广泛宣传,形成共育“小君子”的教育共识;做好信息推介,形成共育“小君子”的教育氛围;做好道德实践,落实共育“小君子”的教育行动;做好评选表彰,树立共育“小君子”的教育典型。如此营造“沁润”的家庭氛围,助力孩子“赏”君子。学校通过以目标为导向的积攒进阶式评价体系来规范,设立了礼仪、智慧、才艺、健康、书香、墨香、创新这七种小君子阳光币,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过程中积攒的阳光币,按要求兑换成相应的卡(铜、银、金),经年段长推荐、学校审核、微信公众号宣传,最后摘取“君子之星”最高奖章。这种“和润”的评价体系,营造了一种自我完善的良好氛围。

总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抓住理想信念铸魂,缔造完善的君子人格,让魅力无限的君子精神弘扬起来,让“君子文化”这粒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气神”的种子在新时代的春风吹拂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此文系福建省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专项课题“‘君子教育办学理念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立项批准号:13MXZ037)

(责任编辑:吴延甲)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德育出希望之花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