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的“语文教学观”

2020-07-18 15:59翁周颖肖菊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7期
关键词:渐进性工具性语文课程

翁周颖 肖菊梅

作为一种观念,教学观贯穿于与之相应的整个教学过程,并直接影响教学的效率与有效性。语文课程的教学观也不例外。1632年,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一书中提到,语文教学有其必要性、取舍性、渐进性以及实践性等,这种“语文教学观”对于语文教学工作的展开与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将从以上四个维度出发,对夸美纽斯的语文教学观进行阐述和评析。

一、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具有工具性,是指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其本身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知识传授的工具,但它同时也是社会环境下人们用以表情达意与辩证思维的工具,而语文的人文性则是指语文所蕴含的文化特质、民族意识与情感、审美发现与创新等因素,能够使其不落“应试教育”的窠臼,让人产生思想、情感的认同与共鸣。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失去了工具性,语文只能被划为边缘学科的范畴,沦为“语文无用者”的有力论据;脱离了人文性,语文就失去了精神内核,徒留外在的空壳。我们认为,只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和谐统一的语文,才是教师应当传授、学生应当学习的语文,才是外在有价值、内在有含蕴的语文。

夸美纽斯认为,我们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语文自身的价值,而是因为语文的教与学是一种知识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可使教学双方受益。于学生而言,学校安排的语文课程使其得到知识,丰富见闻;于教师而言,教授语文课程使其尽到了“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自己的语文知识也在反复循环的授课过程中得到更新与完善;于国家而言,组织学校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先进文化的学习、借鉴与吸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进而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以期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语文教学是学校教学设置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我们同时也应注意到,语文教学只是一个中间环节,也就是夸美纽斯所说的“我们得到知识,并把知识传给别人”的过程,类似于生产——消费过程中的传播环节。语文教学与其它类型的教学一样,只是一种传递知识的手段,不能保证知识的再创造,学生的学习(主动或被动)才是得到知识的手段。我们在阐述语文教学的必要性的同时,应避免将其必要性过度夸张化的做法。

二、语文教学的取舍性

在语文教学的取舍性问题上,夸美纽斯不支持学习一切的语文,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也不认同学习许多语文的观点,因为这不仅对于个人的发展没有必要,也浪费了许多本可用来获取实用的知识的时间。他认为,“应学的只有必需的语文。必需的语文是:国语,为在本国之用,和邻近诸国的语文,为的是和邻人相交往”。这里指的“语文”指的更多的是语言、文字而不是文学。即使是必需的语文,他也认为不必全部彻底学会,学到一定限度就足够了,不应也不必强求学习者学习内容的面面俱到。需要指出的是,夸美纽斯这里所认为的“不可能”“没必要”,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学习观,而是基于现实考虑后的结论。因此,由于所有语文的彻底学习的“不可能”以及“没必要”,语文教师在课程安排时应进行适当的取舍:取重要且必要的,舍无用或不必要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教育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播撒种子的过程,耕耘者(教育者)应当重视种子(学习者)的质而非它(他)们的量。只有重质而不重量的耕作才可能在来年收获果实,只有重质而不重量的教学才有教育本身的意义,能给人以希望与期待。

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我们对夸美纽斯对于必须学习临近诸国的语文的观点表示质疑,这是合情合理的,原因是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如今的学校默认必需的语文是国语和国际通用语言(大部分是英语),而非夸美纽斯所支持的“临近诸国的语文”。除此之外,夸美纽斯还考虑到了人类学习的特点,认为“每种语文都当分别学习”“一种语文总当在学会别种语文以后去学习,不可同时学习”,因为当一个人同时学习两种语文的时候,他容易产生混淆,反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事倍功半。这个观点与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制度是相矛盾的。因为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目前教学的节奏而制定的,而夸美纽斯则是以人类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根本出发点考虑问题,只能说二者各有利弊,孰优孰劣尚难区分。

三、语文教学的渐进性

同其它类型的课程教学一样,语文课程也应当遵循智力发展的规律,开展渐进的、易适应的教学,不可揠苗助长,得不偿失。夸美纽斯认为:“他们的时间可以比较有用地花在野心较小的努力上面,使语文的知识和一般的智力同时一步步的上进。”他根据年龄的不同对教学目的做了相应的区分:

这种与智力发展相匹配的语文教学,不仅体现在课程的教学目的上,也体现在教材的选择问题上。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现有的知识积累量决定了为他们而选择的教材的难易程度。夸美纽斯将合于各种年岁的教本(课本)分为四种,分别是初阶书、入门书、升堂书和聚珍书,这四种类型的教本(课本)分别适用于四种不同年龄层,抑或知识层的学习者。教本(课本)的选择应当最大程度上适应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条件,合适的教材有利于有效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夸美纽斯也主张教材的“渐进性”。所謂教材的“渐进性”,也就是教师在新教一种语文的时候,要从业已学过的、熟悉的教材(或知识、题材)进行逐渐的导入。毫无过渡地、快速地就进入新语文的学习,会让学生不得不同时注意文字与事物,这样就会容易分心。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业已学过的、熟悉的教材(或知识、题材)进行新旧语文的过渡时,教师需要做的是让学生关注到新旧语文两者之间的相异处,而非共通点。夸美纽斯认为,“要学生注意语文的共通之点,那不单是没有用处,而且实际还有害处,因为心里看到实际并非如许的、外表的冗长,无规则,心里便会感到惊慌”。

猜你喜欢
渐进性工具性语文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猪渐进性萎缩性鼻炎——猪场不容无视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不同围压下茅口灰岩渐进性破坏的试验研究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选择研究——以电视行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