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20-07-18 16:16饶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新时代

饶欢

摘  要: 新时代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从优良家风的相关理论阐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新时代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 新时代; 优良家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0)03-0076-06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要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推动整个社会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1]。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要搞好各个阶段的思政课。党和国家对家风家教的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为新时代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可能,优良家风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有相通之处,为两者融合提供了依据。因此,新时代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优良家风相关理论阐释

(一)优良家风概述

对于“家风”的解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林伯海、师晓娟认为:“家风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世代相传逐步形成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处世之道、道德风尚的综合,它通过家训、家规、家谱、宗约等实现教化育人”。[2]阎旭蕾,杨萍认为:“家风即门风,指的是一个家庭在代代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道等”。[3]张颐武认为:“中国家风主要传承价值观、与价值观相关的伦理观与道德观以及实现这些观念的基本方法与规矩”。[4]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家风可以概括为:一个家庭在代际相传的繁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长期且稳定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的总和。新时代的优良家风则是对传统家风道德规范的升华,历经中国传统优秀家风洗礼、革命与改革时期的红色熏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滋养,体现着新时代的理想信念,它可以规范教育家庭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优良家风的特征

1. 历史传承性

历史传承性是优良家风的重要特征之一。首先,从优良家风的内涵可知,优良家风的形成是一个家族或家庭世代相传的结果,是家族或家庭对于先辈教导的继承,代表一个家族或家庭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只有代代传承才能在一个家族或家庭内形成家风;其次,从时代的发展来看,家风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这要求家风必须具备传承性。优良家风经历朝代的更替、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通过不断积累、反复锤炼和去其糟粕才能最终成为家族内世代传承的精神食粮。

2. 长期稳定性

优良家风的长期稳定性可以从家风的内容和教育方式中看出。首先,优良家风的内容在传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时代的变迁,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響有所改变,但由于家族成员结构和教育观念的稳定性,决定了优良家风的核心内容不会发生较大改变;其次,从古至今,长辈对晚辈在进行家风家教时多是采取直接的口述教育、将家风家训撰写成书、长辈身体力行成为榜样等方式,使得优良家风的传承方式传统且稳定。

3. 潜移默化性

优良家风的潜移默化性主要表现在对家庭成员的感化上。家风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隐形教育,它通过有形的教育方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细节之处,对家庭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某个家庭则不可避免地受到家风家教的影响,不自觉地将优良家风中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体现在日常的行为当中,并在潜意识里将优良家风发扬光大、持续传承。优良家风的潜移默化特点,比传统直接的教育方式对人类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相契合。

4. 与时俱进性

优良家风的与时俱进性体现在其历经千年仍可持续传承,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留下深远影响。传统家风起源于封建时期,其价值取向主要是儒家的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持续发展,国情、社情、民情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优良家风的与时俱进特征愈发明显。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优良家风在承接优良传统家风的基础上,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取其精华,根据时代的新要求,不停注入新元素,呈现新发展。

(三)优良家风的功能

1. 引导个体行为

优良家风在世代传承中通过家规家训、言传身教等方式对家族或家庭成员的行为起着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直接或间接对个体的不良行为起到了较好的约束作用,使得个体从意识上积极接受优良家风的核心精神,并自觉遵守优良家风规定的行为规范。

2. 塑造个人品格

品格是人的性格与气质等特征的综合,优良家风在个人品格的塑造上,主要倾向于塑造个体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由于个人自身发展存在盲目性、自发性,难以形成健全的品格,尤其是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群体,更需要多方协同发挥优良家风的教育作用,帮助他们进行品格的塑造。

3.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和精神家园。家庭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家庭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庭成员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因此,优良家风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具有明显的正向功能。

二、新时代优良家风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新时代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部分青年大学生在面对中西方文化交汇时,出现了理想信念的动摇,忽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产生偏差,社会责任感逐步丧失等情况。高校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这项工作上刻不容缓。新时代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观念、传承传统美德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2. 有助于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学者朱蒙玲认为:“家风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净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平台”。[5]个体最初接触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环境的好坏对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优良家风的内涵丰富,具备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在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等方面有极大的辅助作用。新时代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给大学生群体传达易被他们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提高思政育人的成效。

3. 有助于拓宽优良家风教育的途径

大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三观的形成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家庭教育也同等重要。大学生普遍都是离开家庭外出求学,远离了家庭和父母,地域的差距、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各自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家风教育差异大,长期学习和生活在一起,可能导致学生对优良家风产生质疑,无法判断其优劣。将家风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较好弥补大学阶段的亲情落差,提高学生对家风教育的重视程度,平衡不同家庭在学生家风教育上的巨大差异。

(二)新时代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优良家风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对新时代优良家风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 党和国家重视优良家风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了家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无论时代和生活格局如何变化,都要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拥有很多机遇,也面临很多挑战,为了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必须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事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国家对优良家风的倡导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为新时代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

2. 优良家风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耦合性

优良家风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内容上和方法上均具备耦合性。首先,两者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个体的道德品质,培养个体健全的人格,期待个体的全面发展。其次,两者在教育内容上存在互补性,优良家风蕴含了很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又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更加充实。再次,两者的教育方式相通。实践锻炼、榜样教育、自我教育等方法都是优良家风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3. 大学生对于优良家风教育具备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生接受和实践一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前提是认同。家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备天然的认同感。同时,家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家风更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文化自信使得学生对优良家风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归属感。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一直认同的教育形式,因此,大學生对于优良家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比较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新时代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新时代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对优良家风的认识不足

优良家风来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还吸收了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精髓,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但是,现在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多元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交织的时代,对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迷惑性和混乱感。部分大学生认为优良家风是封建时期的提法,不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普遍对优良家风的内涵认识不足,甚至有学生对优良家风的传承直接漠视。

2. 优良家风在高校的推广不足

高校应是除家庭之外对学生进行优良家风教育的一大阵地,但是从课程设置上看,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置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程实现;从教材内容上看,只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提到了部分家庭美德,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从师资队伍上看,高校缺乏专门教授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师,已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身也缺乏对于优良家风教育的研究,因此学生缺乏专业教师的引领。

3. 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存在脱节

培养一名优秀大学生需要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的双管齐下才能实现,因此做好两种教育之间的衔接势在必行。家庭是家风教育的开端,高校能对家风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提炼。但是,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较少,导致两个教育主体之间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念达不到高度一致,使得学生对于已经认知的优良家风无法同时获得两者给予的评价与管理,从而阻止了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二)影响新时代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

1. 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生活方式中,个体需要依附于家庭而生存,现代社会更强调个体的存在,过多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会导致出现很多与优良家风倡导相违背的观念和行为,例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这使得优良家风对于个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个体对于传承优良家风的自觉越来越少。同时,社会发展带来网络媒体的发达,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接触网络已具有普遍性,网络的弊端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优良家风的内涵与价值。

2. 高校对优良家风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两手抓”,既要抓学生的专业素质发展,也要抓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而高校往往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发展,因此,道德素质教育成为了短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重视政治理论等知识,道德素质部分被削弱,优良家风作为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内容和分量更是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于优良家风的认识不够充分。高校教师在优良家风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很多高校教师认为家庭是家风教育的主体,优良家风的建设和传承只是家长单方面的责任,因此在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材改革等方面都忽视了优良家风的充分融入。

3. 家庭对优良家风的传承投入不足

优良家风的传承离不开家庭这一重要的载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仅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大部分家庭由于工作压力大、缺乏教育交流等原因,常在家风教育上表现出随波逐流、有心无力的现状,很少有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把优良家风摆在首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结构由以前的祖辈同住慢慢转变为了家庭成员核心化的模式,这一变化影响了原有的家庭教育模式,使得优良家风的传承趋向中断。同时,年轻化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更重视物质化的满足,忽视了精神上的教育。

四、新时代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顺应党和国家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的新形势,并针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丰富教育内容,探索新规律和新思路。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综合素质、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提供新内容、新思路和新举措。

(一)构建优良家风融入思政教育的耦合联动机制

1. 加强高校顶层设计

高校的顶层设计包含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发展规划等,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指导地位。“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顶层设计中的重要战略之一。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高校顶层设计上确定优良家风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思路,能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成效进行有效补充,有助于“立德树人”这一重要战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贯彻与落实。

2. 整合教育资源优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中,对于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有了大量的前期经验,形成了丰富的宝贵教育资源,并锻炼了一支较有经验的思政教师队伍。在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对优良家风内容的挖掘和充实,推进对优良家风相关理论的梳理,引导教师对优良家风进行科学研究,形成家风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优良家风顺其自然融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教育成效。

3. 打造高校特色项目

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内高校中的实践目前还不多,各高校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炼优良家风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目标上的高度一致性,将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为特色创新的教育实践项目,增大社会影响力,从而提高学生个人对于优良家风的认识,增强家庭对于优良家风传承的重视程度,提升学校对于优良家风教育的意识,助力社会营造优良家風传承的氛围。

(二)建立优良家风融入思政教育的条件保障机制

1. 培育高校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引导者,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是优良家风成功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首先,提高任课教师对优良家风的重视程度。通过丰富优良家风知识储备、系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自身家风体验等途径,结合所授思政课程内容,向学生传递优良家风思想。其次,提升学生管理者的优良家风修养。辅导员、专职班主任是高校中直接负责学生在校具体学习、生活等事务的主体,他们的个人修养与待人处物会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他们对于优良家风的深刻认识和传承对学生有正面引导作用。

2. 配套教学评价机制

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来考核,评价内容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的利用、学生的接受程度等方面。其中,重点评价优良家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冲突性、相关匹配程度如何、是否能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是否出现教育资源浪费等。在教学评价中,一旦发现融入问题,则及时调整融入方式与内容,真正实现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和效果。

3. 提供资金设备支持

资金与设备的支持是教育发展的必备条件,高校应为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专项资金设备保障。首先,设立专项教学经费和科研经费,激发教师对优良家风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保障学习资源的充足和丰沛,有助于促进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扩充图书馆有关家风建设的藏书数量,设立专门的优良家风图书架,并增加电子阅读设备。同时,尽可能在校园内建设优良家风实践教育场地,满足学生的活动场地需求。

(三)培养优良家风融入思政教育的文化养成机制

1. 优化家风教学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优良家风内容的充实和滋养,让优良家风进教材、进课堂、进思想,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将优良家风内容列入教学大纲、进行教材改革、重新设计教学体系、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其中,优良家风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应立足国情,着眼于新思想、新观点,突出教育针对性,考虑融入比例,结合科研项目重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要,酌情开设优良家风选修课程,作为必修课的辅助课程,有利于为大学生打造全面、系统的优良家风教育体系。

2. 创新家风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填鸭式教学方式和传统交流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各高校要着力开发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多向互动教学模式。其中网络教学应主要依靠易班平台,依托主题班会、文化活动、谈心谈话等形式开展家风教育,易班平台不但具备微博、微信、论坛等基本功能,还有视频课程、云盘、应用程序拓展等功能,有利于在学生中营造正面情感氛围,保障高频次互动,提高家风教育的效果。

3.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与社会文化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对家风教育起到强化作用,有利于提高家风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营造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对于学生个体而言,信仰或者观念可以依赖于某种物质或者物质行为而存在,物质实体的有机结合则可构成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例如在图书馆、校史馆等文化宣传阵地开辟家风故事专享板块,在高校的人文景观和基础设施设计中融入家风教育因素,组建优良家风文化社团等;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通过校园的各大活动载体,丰富开展跟家风教育相关的演讲、征文、艺术节、志愿者服务等活动。

(四)完善优良家风融入思政教育的宣传动员机制

1. 结合网络思政教育

网络的广泛运用造就了人类新的生存环境,新的沟通方式和多种交流媒介平台导致社会舆论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思政教育正在高校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且常态化地开展,优良家风教育要通过网络媒介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首先,高校应借助微信平台创设优良家风的微信群、公众号,营造优良家风学习氛围。其次,高校还可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APP,例如抖音、快手等创建具有特色的优良家风教育账号,提高优良家风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主动关注、主动传承。

2. 建立家校共育机制

家校频繁的互动合作有利于双方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的有效衔接,也有利于双方更好地履行教育责任。在清楚认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基础上,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建立家校共育机制。首先,增强老师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家校教育的交互性地位,在互动教育过程中体现时代特点;其次,增加学生与家长的互动频次,在行动上充分迎合家风教育形式多样性,例如参加亲情类素质拓展活动、互动性讲座等;再次,增大家长间相关教育力度,在意识上重视优良家风教育的重要性,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

3. 弘扬家风传承典型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示范法是通过树立典型的人或者事物来教育人们提高认识的方法之一,相对于理论知识的教授方式,学生更倾向于了解优良家风传承的典型故事。大学生群体通过了解典型人物的经历,有助于将传承优良家风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行动执行。高校应组建家风教育研究委员会,搜罗不同时代背景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家风传承故事,并从学生的身边搜集优良家风传承典型案例,融入校本教材,也可编写优良家风教育读本。同时,建立高校驻地家风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接受实践教学。

家风的培育和传承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多方协作。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新时代优良家风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一项重大课题,也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重大工程,需要学者的长期关注与研究。我们要以新时代为背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指引,让优良家风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维.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EB/OL]. (2019-10-27)[2020-03-20]. http://www.gov.cn/zhengce/2019-10/27/content_5445556.htm.

[2] 林伯海,师晓娟. 家风的意蕴及其当代价值[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5):111-115.

[3] 阎旭蕾,杨萍. 家庭教育新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1.

[4] 张颐武. 家风与当下中国[J]. 前线,2014(05):30-31.

[5] 朱蒙玲. 好家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绿色科技,2016(13):258-260.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ine family styl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s not only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the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transportation of more excellent talents for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 new er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heory of fine family style,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ways of integrating the fine family styl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new era; good family sty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責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新时代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