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新型活页式教材编写与应用探析

2020-07-18 16:18卢雪红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资源

卢雪红

摘 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十余年,软硬资源建设方面实现了巨大变化,从教学体系、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材等方面进行着革命性的改革。職业教育发展的迅速,为满足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教材作为教学核心资源之一,其编写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学科式教材逐渐被一系列新型的、适应职教改革的模式所取代。在此,就《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新型合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编写,探析其编写及应用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新型活页式;资源;职业教育

目前,职业院校教材很多,但是市面上真正好的教材不多,特别是专业教材的数量。而专业教材在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职业精神的培育、工匠精神的渗透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就显得格外重要。而编写职业院校专业教材由于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对于缺乏实践经验和难以跟上新技术、新工艺变化的学校教师来说困难重重,而所谓的校企合作编写,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落到实处,所以很多教材尽管内容展示形式上有了变化,但是内容实质还是源于旧版始于新版式旧内容,这远不能实现当前对职业教育目标的要求。当然,由于编写一本成功的教材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花费的精力更多、时间更漫长,加之某些利益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换汤不换药的实质性问题。近年来,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编写模式开始应用于职业教育的教材中,其优势也逐渐体现出来。

一、新型活页式教材的现状分析

教育部职成司函〔2019〕94号《关于组织开展“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建设原则。申报要求中明确指出职业教材编写要“行业特点鲜明,在教学实践应用中不断完善,覆盖面广、影响力大,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注重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的教材,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教材。适应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需要,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教材内容,推进书证融通、课证融通的教材;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2019年2月,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的教材建设思路。所以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开发迫在眉睫。新型活页式教材的优势及编写方法好多职业院校的教师已经有成型教材在使用,也因为其独到的优势,在职业教育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是针对《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材的编写与实践,为提升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编写质量和使用效果,浅谈些个人的想法。

二、教师深入企业、整合案例的重要性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材的编写将以“企业岗位任职要求,职业标准,工作过程或产品”作为教材主题内容,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教材中。真实案例的获得途径很多,其一,是合作企业直接提供资源;其二,是教师亲自去企业实践、自行收集整理;其三,是经过一些平台收集,然后就认为是企业资源。如果从落实到教材中的角度讲,形式是一样的。但是从参与课堂指导的角度来讲效果的差异是明显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参与实践,亲自收集确实显得很重要,首先,教师必须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将企业与学生的桥梁有机架起,要不然就是穿新鞋走老路的模式。纵观目前的《数控加工工艺和编程》教材中涉及到案例,其直接来源于企业很少,特别是数控教材中基本是以为了学习命令而设计的样图,不代表真实零件。如学习数控车削时,学习G90、G94、G71、 G73等指令时,毛坯均以棒料为例,这样只是将重点放在了对刀路的区别上,并不能完全理解其现实意义,学生也养成了惯性思维,认为车削编程的毛坯都是棒料,若要求完成一个铸造毛坯零件加工,还无从下手。学生毕竟进入企业实训的机会很少,没有经验,总是围绕书本进行编程,那最终的结果不能灵活应用于分析。这就要求教师亲自赴企业一线,从岗位入手,从产品毛坯来源-原始形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车削加工完成-检测等,进行全过程跟踪实践,了解实际产品的常用材料、工艺要求、生产过程,分别整理出一些毛坯为棒料和毛坯为铸造件的零件,并获得完整的零件图,使得学生以实际零件进行加工训练;对于铣削加工,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能以机床真实挂轮板、机床床头箱盖板等一些块料毛坯和铸造毛坯开始,让学生全面从夹具设计-外轮廓形成-配合面加工-各种孔的形成等全过程进行工艺路线制定、工序卡片编制- -程序编写-零件加工,这样就对一个完整的现场加工零件有了全面认识,特别是熟悉了各种孔加工循环指令如G81、G83等的命令的灵活应用,熟悉各种孔加工夹具的灵活使用,而且由于案例来源于企业真实案例,作为教师也是亲自在现场已经实践过,这样在指导学生自行完成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成果与企业一线的作业过程进行对比,拿企业标准来检验学生的最终成果,分析优劣,找出差距,指导学生进一步优化,使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习到成果的转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进一步将好的成果可以反馈到企业当中,实现校企融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三、打造丰富的立体化资源

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促进自主学习的主导思想。对于《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编写,由于教材不再是整本书装订一册的形式,而是分模块或项目进行活页式装订,给学生留有空白页码、或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自行添加。而且每册中课程学习内容-学生笔记-学生课堂训练-学生课后作业-学生拓展训练-实践指导-辅助与拓展教学资源于一体,这样也避免学生平时学习时资料的收集,不至于中途或期末,作业、笔记本、书丢三落四局面。活页式教材可以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教学辅助资源与拓展资源的数量,某种程度上量的多少很难把握,而且因学生而异有所不同,有些内容是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有些是课内不讲需要学生拓展学习的,如编程或测量时遇到尺寸精度需要查阅,如不同型号的刀具参数、常用材料的特性、热处理工艺,典型零件图等,若将这些资源均出现在活页册中,将占据很大篇幅,大大加重了印刷负担和学生的负担,所以可以将这些资源以数字化资源形式存在,随用随扫二维码查阅即可,这样也实现了活学活用的目的,并使线上线下互通互补,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且便于学生根据个人特点进行自学。

四、加强线上学习平台资源,强化“传技”与“立德”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學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做到这一点,除了教师言传身教的引导外,应当多环节的强化。随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普及,教学中利用线上平台进行教学已经实现,如学习通、职教云平台等,可以利用这类平台上传大量资源,链接一些相关平台的优质资源,还可以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即时性课堂测验、小组比拼游戏活动题目,头脑风暴式大讨论等,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调节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性、加强小组的协作;还可以上传从企业一线录制的一些技术人员现场工作场景,如钳工刮研作业、床头箱装配作业、机床精度检测过程、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智能化生产线作业场景、新产品的展示、国家的相关政策、爱国主义典型案例等素材,注重“创新、行动、分享、提升”特质,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现场工作场景及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从技术人员的辛苦劳作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精髓,传承工匠精神、学习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信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技术”与“品质”的共同培育提升。这种通过教材引领,将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于线上平台中, 实现了教育与育人的双赢。

五、教材内容紧跟书证融通、赛课融通的步伐

制造业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普及不断提高,车铣复合、多轴加工,特别是五轴加工、高速加工的应用越来越多,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不再满足现状。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就数控方面对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机床操作、工艺编程、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教学中要及时将”1+X”证书认证标准和一些列技能大赛的作品灵活融入教材中,推进集书证融通、赛课融通,促进活页式教材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培养出能紧跟技术发展、适应岗位工作的职业院校毕业生。

六、总结

新型活页式、工作式手册的编写需要漫长的时间与实践进行积累、整合与沉淀,使得教师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但是通过《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材的编写与应用,从教师能力提升到便于学生学习一定会取得越来越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董立娟.浅谈高职专业课活页式教材的开发[J].知识:力量,2019,12(55):10.

[2] 黄李晓.优化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助力职业教育大发展[J]. 新闻研究导刊,2019(3):101.

[3] 张惠玲.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出版,2010(10):15.

[4] 宁柯.《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1+X”认证说明会议记录[C].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资源
外卖房等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