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机电专业教学的改革实践探究

2020-07-18 16:18孙灵慧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改革实践中职

孙灵慧

摘 要:我校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放眼徐圩新区发展的宏伟蓝图,不断优化办学结构,建成定位准确、“工”字特色的教育机制,为徐圩新区建设和社会发展培训合格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随着职教二十条的颁布,给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我校以机电专业多元办学试点为平台,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完善机电专业教学标准,建立质量督导评价体系,全面加强机电专业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改革实践

就以往我校中职机电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还有一段距离,必须经过2至6个月的培训期才能入职入岗,部分毕业生入职培训效果欠佳,在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的同时对毕业生的职业生化规划也有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为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改变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的窘境,我校以机电专业多元办学试点为平台,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完善机电专业教学标准,建立质量督导评价体系,全面加强机电专业教学改革。

一、校企育人,制定“双元”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机电专业多元办学试点,我校与徐圩新区方洋集团以5:5比例成立机电专业“双元”教研组,基于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生学力和身心发展特点、企业人才需求,共同研究制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机修钳工、装配钳工、维修电工、车工四个培养方向,对应方洋集团下设的水务公司、污水处理厂、热电中心和石化公共管廊等企业用工需求。

机修钳工方向需要完成设备机械部分维护和修理工作,技术难度较高,工作岗位中可能面对先进的机械设备,因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选拔机制;装配钳工方向要求具有操作机械设备、仪器仪表或使用工装工具,进行机械设备,零件组件或产品组合装配与调试的能力;维修电工要求具有编制和实施机电产品机械或电气安装工艺的能力、典型机电产品整机调试的能力(中级)、典型机电产品机械或电气故障诊断及检测的能力(中级)、机电产品机械修复或电气故障排除的能力(中级);车工方向要求学生具备正确使用车床的附件以及工具,刀具和量具,熟悉它们的构造和保养,熟悉图纸和工艺,并能按图纸和工艺的要求加工零件。

二、行业入校,开发“三新”机电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在专业平台课的基础上,开展以“做学合一”的项目化教学为载体,将课程标准对接岗位需求,教学过程对接生产实践。通过校企定期教研活动、企业教师教学、教师入企业锻炼三种渠道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通过企业在校内打造的生产型车间为学生实训提供了全真的企业环境,实现了学生毕业后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教学选择典型机电项目和企业实践案例为项目,如维修电工方向,选用企业实际案例作为教学项目:车间行车为一台5吨小型行车,原使用手操按钮盒控制,后因使用不方便,自行添加了遥控器总成,手操按钮盒缠绕在电动葫芦上作应急备用。现故障情况如下:遥控操作行车所有接触器无任何反应,遥控器本体指示灯正常,取下手操按钮操作也无任何反应。

通过该项目达成课程标准中的电力拖动控制学习目标的同时,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企业维修流程和操作规范,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

例如:在进行“外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需要着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该如何“对刀”,通过讲解“对刀”的理论知识,示范“对刀”动作要领,带领学生到企业去观察一些车工是对刀操作的,从而加深学生对“外圆”这部分内容的认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企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带进课堂。

三、签订协议,打造“三方”机电专业教学评价机制

我校在机电专业新生入学初期,在学生及家长充分了解政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面试,促进企业、学生双向选择,在犹豫期结束后,拟签订学生(家长)、学校、企业三方协议,协议中阐明了三方在中职学习期间的义务和权利。学生:顺利双证毕业,鼓勵1+X证书;学校:完成课程标准任务要求,完成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等工作;企业:提供企业师资,积极参与学校方案、标准制定,打造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协议期间,三方均具有对另外两方的评价、建议权。

以学生为本位,学校、企业除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教育外,重点加强其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核心素养、培育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能力。

学生除了完成了教育部门的学业水平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外,还接受学校学分制考核,包括学业水平、道德水平、技能大赛、德育活动、文体竞赛、志愿活动等。在学校期间,企业也会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包括生产型车间仿企业管理方案,学生入职前过关性考察等。

三方互为评价主体与客体,形成闭环评价机制,有利于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长足发展,提高我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三方共赢,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 黄慧珍.浅谈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校企合作教学的实训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9,6(3):167-169.

[2] 蓝晓雨.对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5):11-13.

猜你喜欢
改革实践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统一集中实习模式改革实践与反思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的嬗变与改革实践
《微生物与遗传育种》课程改革与实践